回覆列表
  • 1 # 翰墨因緣

    春節時碰到哪些沒有必要的習俗?最後做了嗎?其實春節期間有些習俗真的是沒有最好!比如請春酒,這一流傳多年的春節習俗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應該有取消掉的必要。

    以前的社會環境沒有現在那麼多的工作、事務、壓力。大家在春節期間,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喝酒聊天,敘敘舊,今天你請我,明天我請你,大家都在同一個環境中,沒有隔閡,感覺很愜意。

    現在的請春酒,雖然是和以前做相同的一件事,但是多多少少都沒有以前的那種氛圍,那種感覺,那種味道了,因為各人的工作、環境、待遇、思維、能力、水平等等均不在同一個平面。現在的春節期間請春酒,同學聚會、都演變成了抖富,炫耀,根本沒有以前的那種聚會交流感情閒話桑麻的意境……反而讓更多的人產生牴觸煩躁的心情。

    所以說對於這種無聊的請春酒聚會等等習俗國家還是要提倡取消。是最為合理的。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此意願,卻又感覺非常的無奈。只有被動的接受……

  • 2 # 水鄉幽藍

    春節前期,政府明令城區內嚴禁放鞭炮,此禁令頒佈後,廣大市民都認為很好,既可以減少空氣汙染、環境汙染和噪聲汙染,又可以預防火災、減少擾民事件的發生。這本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利於國家,利於人民 。

    可偏偏有人與政府的此禁令作對,他們以燃放煙花爆竹是中國的傳統和營造年味為藉口,公然違抗政府禁令不準燃放煙花爆竹,大肆燃放煙花爆竹。在執法部門的規勸下,絕大多數市民都提高了覺悟,認識燃放煙花爆竹的危害性,紛紛停止燃放煙花爆竹,並表示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剔除陋習,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營造良好的沒有汙染的環境,消除潛在的消防隱患。

    中華傳統有許多是優秀的傳統,我們必須發揚傳承;但也有一些是陋習,我們必須去其糟粕。燃放煙花爆竹,就是其中一項陋習,我們必須堅決去除。

  • 3 # 春華秋實1341548

    經過歲月的洗禮,舊的風俗習慣基本上被淘汰完,我想經過文化大革命洗禮過來的人以後,陳舊的風俗習慣基本消失殆盡。新的文化滋生後逐步代替陳舊腐朽的陳規陋習,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沒必要的陋習一般發生在50歲以上的老人。見面抱拳,點頭哈腰,屈膝下跪,而是作作樣子罷了,奉承恭賀讓你寬心。但是無形中會影響到下一代人。我的孫子21歲,在廈門大學讀書,他問我剛才那人抱拳要下跪是怎麼回事。我說“那是舊社會對老年人的奉敬”,這就是舊的封建傳統禮節而瞧瞧的引導給下輩人。所以新的世界觀要發揚光大,陳舊的風俗習慣慢慢的會消失殆盡 。對長輩對年老人不光是行禮下跪才算孝敬,而是平時的溫暖飢飽,寒熱溫涼處處關心倍至。不光掛在嘴上,重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上。

  • 4 # 平安行者3

    所謂習俗,是春節期間形成的一種風俗,各個民族各個地方都大致相同,有的太繁瑣,讓人不習慣。

    如小年前送灶神,以前是土灶臺,燒柴火的,現在做飯炒菜用的是燃氣、天然氣等,灶神的位置找不到了,所以送灶神這一習俗基本上沒有了。

    大年初一到長輩家拜年,磕頭這一習俗也基本上不用了,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早已不習慣這種習俗了。

    往年過春節,在吃中餐或晚餐,桌子上的一條紅燒鯉魚是不能吃的,是連年有餘的吉祥菜,現在已經沒有這道菜了,所有的菜都可以吃。

    小時候過年,大年初一是不能搞衛生的,垃圾不能外倒,現在這習俗也沒有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過年的習俗將被淘汰,而年會過的更好。

  • 5 # 雲奇心靈

    第一,走親訪友,這個覺得真的有些流於形式了,以前的時候,逢年過節大家聚聚,互相串個門兒,看看一年沒有見的親戚,那時的交通不太方便,物質比較稀缺,猶如一句歌詞這樣唱到:那時候車馬慢,一生只能愛一回。見一次面彷彿隔了幾世,親戚登門肯定拿的東西不會差,也有些慾望,而現在小車遍地,就應了那句話: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親戚之間也是平日裡互相往來,也不存在那種稀罕的一次見面,物質也是飛速發展,人們早已對新鮮的事物,不再有好奇感,吃的,用的,都是平時的東西,雖然有些年味兒,但是也只是互相寒暄,手機登場,這是流傳千年的習俗,不能打破這和諧的氛圍,最後還是順從了。

    第二,大年初二的回孃家請女婿,以前吧條件不好,閨女回次家也不容易,現在條件好了,有的天天就在孃家滾著,說句不中聽的話:父母還嫌你麻煩了,還有就是現在有些年輕人不思進取,老是賴在孃家,還有死皮賴臉的女婿,在岳父家賴著不走的,大年初二空著手邁著方步,還是大親戚,等著好好招待呢,不過這也是個例,不過這個真的有些太傳統了,雖然是流於形式,但是傳統不能丟。

    第三,一直流傳的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個只是過去的的一個流傳故事,也是人們取其諧音過去叫“思舊”也就是死守舊規矩,當時的滿清下了一道令要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也搞不清是什麼意思,因此有人不滿政府的統治,有人還掉了腦袋,後來在正月里人們也是墨守成規,政府也是無可奈何,大正月的也不能太不吉利,也就默許了,慢慢的演變推理成了“死舅”,正月裡非得一個月不理髮,等到二月二再理,這也有些太傳統了,反正是頭髮一長就去理髮,也沒啥事呀,這個真的沒有按部就班。

  • 6 # 棲哈丶

    最初的印象中,兒時過年,總會點燃一堆篝火,孩子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火焰,大聲歡呼,高潮之時,則將一個草扎的"怪物"(大概就是年)置於火中燒掉。今天不想起來,這個習俗,我自己也快忘了。

    所有的習俗,不外乎就是親人朋友間的互訪互拜,家庭中的祭祀活動,還有眾人參與的歡慶等等。

    我知道,給家中健在的老人磕頭拜年,這是一種很好的習俗,但許多年裡,我們家的長輩老人,都沒有強求,他們也知道移風易俗的好處。他們說,正兒八經接受你們磕頭,我們還不自在呢,平常言語好點,就行了。

    可敬的父母長輩,他們的免俗,使我非常感動。

    祝福天下父母老人,健康長壽!

  • 7 # 董江波

    看到問主這個問題“春節時,你碰到過哪些沒有必要做的習俗”,我耐心想了一下我們老家山西和北京這邊的過年習俗,還真沒發現,有什麼特別沒必要的習俗,只是想到了一個細節,也算是過年的習俗了吧。

    那就是陪非父母的長輩的尷尬聊,這種"尬聊"到處都是。

    其實,很多長輩,一年也未必能夠見過一次,由於生活的場景、甚至生活本身的不同,彼此之間,也就是知道,他(她)是某某親戚這種程度。

    可是,過年了,卻非拉著你手,要聊一個兩個小時,話題那是包羅永珍,無所不包,這種狀態,莫過於,你好好坐自己火車呢,旁邊座位的朋友,卻非要跟你聊一路。

    尷尬不尷尬,鬱悶不鬱悶。而且,這種"尬聊"會貫穿你整個七天過年時間,你沒必要做,但是,你最後卻不得不做。

    因為:大過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年過年,年年不同,你印象中最難忘的是哪一年?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