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還寶
-
2 # 宗元三農堂
小麥最低收購價下調是否影響農民收益?近日,國家發改委公佈了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保護價格為每斤1.12元,這是繼今年連續下調的第二年,也就是說2018年的小麥最低收購保護價為1.15元每斤,比2017年下調了0.03元每斤,2019年的小麥最低收購保護價,又比2018年的小麥最低收購保護價下調了0.03元每斤。小麥最低收購保護價只是國家為了保護農民的種植利益,也就是保護農民種植小麥的最低成本價低於這個價格,國家就會啟動小麥最低收購保護價機制。主要是鼓勵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當然確保國內的農業的穩定生產。近兩年由於中國小麥連續十幾年的豐產,導致了中國小麥市場上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現象,國家調低小麥最低收購保護價,只是為了刺激農民進行種植優質小麥,做出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種植的收入,畢竟優質優價,對於普通小麥價格進行下調。對於目前國家對最低小麥收購保護價格下調0.03元每斤,其實這個幅度對農民造成很大的收入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農民一般家庭人均也就是一畝三分地,一個家庭種植也就幾畝地,每畝地產小麥最多也就一千斤左右,等於每畝地的收入減少30元左右。就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而言,對農民的收益影響不會太大,何況農民種的小麥不全都出售,大部分留為自己食用。總之,對於發改委調低小麥的最低收購保護價,儘管小麥的出售價格比最低收購保護價要高一些,但這個政策性的資訊釋出直接影響了農產品的價格,特別是糧食價格的市場行情走向。用經濟專家的理論分析,從側面透露出糧食目前生產過剩的現象,也就打壓了農產品的價格,會對農民出售農產品造成一定的影響,會大大影響農民的種植收入,畢竟政策資訊可以影響到經濟市場的價格走向。
-
3 # 耕讀達人
小麥價雖掉幾分錢,也不算啥事。但應算算農民種地投入與收益比,才知道種田的無奈。豐收年景,種一畝純糧田年收益也就一千多元,物價持續上升,支出比例逐年增加,農民種地積極性下降,不如遠走它鄉打工掙錢好。以後農村、農業,農民的路咋走,我也說不了,那是國家大計。
-
4 # 鍾情三農
2019年小麥收儲價格繼續下調三分錢每斤,肯定會直接影響光大農民的種植收益,這一點可謂是毋庸置疑。
根據公告,明年的小麥託市收購價格僅為1.12元每斤(中國產三等,下同),不僅比去年的水平繼續下降了0.03元每斤,還是近五年來中國小麥託市收購價格標準的最低值。
2019年,農民賣糧收益將下滑上文中也說到了,小麥託市收購價格標準下調,肯定會意味著農民賣糧收入的減少。
要麼,透過擴大種植面積,以量來取勝,獲得更大種植收益。
要麼,進行種植結構調整,開始注重質的重要性,提高畝產收益。
否則,明年的小麥種植收益肯定很差。
-
5 # 手機使用者SQH
農民們都希望辛辛苦苦勞動出的糧食能買出個好價格,國家糧食下調對農民影響很大,使農村出現很多荒地、棄地或不種地的農民。
-
6 # 糧小咖
2019年產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繼續下調的訊息,是在主產區冬小麥已經播種出苗之後公佈的,比著往年是有所推遲。單純看,小麥價格的下調,哪怕是隻有每斤3分,也會影響到農民的賣糧價格,進而影響收益。但其實產區的農民其實都知道,種植小麥的收益,這幾年其實和託市價格關係比較微妙。
三、在託市收購底價保持不變甚至下調的同時,儘管二者沒有直接聯絡,但卻對農民種糧收益影響更大的,是農資價格、人工成本等的不斷上漲。種糧農民都很清楚,這兩年化肥、種子、農藥、柴油等等,還有種糧大戶的人工費等,都在上漲。這一部分的成本增加,可以說是蠶食農民種糧收益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7 # 農村大媽談農村
國家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每斤幾分錢,這個問題對於農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說句難聽的“死豬不怕開水燙”,無論上調幾分還是下調幾分,現在農民單純依靠種糧,都不會賺錢的。除了能夠領取國家高額補貼的大戶,門裡出身單家獨戶種植責任田的農民,誰還指望種好大田,多打糧食,提高家庭收入啊?
眼下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辛苦不掙錢,哪個願意幹?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辛辛苦苦半輩子,不如炒房,不如網店,不如上班,不如打工,一點兒小毛病,進醫院檢查一下,種地幾年的收入就沒了,誰還有種糧積極性?
都沒有種糧積極性也好,正好實行土地流轉。當土地流轉完成的時候,但願炒房子的有錢人不會炒糧食。
-
8 # 風兒不醉1
農民如果只靠小麥賣錢,早餓死了,幾分錢的漲浮,還不如個蚊子叮一下,一般家庭拿四畝地計算,一斤下調3分錢,畝產1000斤,差價120元,與其在這上面計較,不如去打一天工。
回覆列表
《並非聳人聽聞》
農民已經傷到骨頭了,轉基因食品的進口是主要原因,這裡的潛在危機,遠遠超出轉基因食品本身的危害。拒絕轉基因食品進口,讓利給農民,這是最後的鬥爭,並非聳人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