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畫畫

    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難養了?其實原因出在這3方面現在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以前一個人帶著三四個小孩,都沒有什麼壓力現在三四個老人帶著一個孩子,都累得半死。以前的時候家裡窮,連雙鞋都買不起,都是自己做鞋穿,特別是到了冬天,有很多上學的孩子,連襪子都穿不上,手腳都凍的又紅又腫,但是身體素質卻很好,再看看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反而三天兩頭的生病。一、成長的環境不一樣了在以前,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孩子,只要每天保證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了,而且那個時候的孩子自理能力都很強,到了七八歲的時候,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幫著爸爸媽媽做飯,而且還會做一些家務,或者是農活,而且那個時候上學都不需要家長接送,還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離家不是很遠,每天都是跟自己村裡的小夥伴走路去,然後再走路回來,就連下雨的時候都很少有家長接送。以前的孩子經常運動,活動量很大,身體素質自然也比較好。再看現在的孩子,家裡五六個大人來帶一個孩子,什麼東西好買什麼,什麼東西貴買什麼,生怕委屈了她,兩三歲的孩子還天天讓大人抱著,現在很多孩子,即使上了高中,還需要爸爸媽媽接送十幾歲的孩子,生活都不能自理。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稍微有一點頭疼腦熱的,就趕緊去醫院,又是吃藥又是輸液,久而久之孩子的抵抗力就會被遭到破壞,身體自然就不好了。二、吃的東西不一樣了還記得以前的時候,到了夏天才可以吃到西瓜,到了秋天才可以吃到蘋果梨,小的時候吃的菜都是自家菜園裡種的,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蔬菜,那個時候不管是糧食還是菜還是水果,都很少會打農藥。還記得那個時候家裡種棉花,棉花上生蟲子都是人工去捉蟲,以前的時候家裡養一頭豬,要喂將近一年的時間才能賣,那個時候都不喂激素,也不喂飼料都是喂的糧食,所以那個時候的孩子,即使是生病了,也只是輕微的感冒發燒,吃一點藥或者打個退燒針就好了。現在的孩子,一年四季都能夠吃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些反季節的東西很多都是被催熟的,而且現在的蔬菜水果都幾乎每天在農藥裡泡著吃的肉也不安全,大多都是為了寄宿的家庭,現在的這些,吃的喝的,導致只有幾歲的孩子就出現了性早熟的症狀生病也更是五花八門,聽都沒有聽說過,家長也難免會操心。三、生活壓力不一樣還記得自己走的時候,那個時候放學回家以後基本很少做作業,回到家把書包一扔,然後就出去玩兒了,農忙的時候,放學回家還會幫著家裡做一點家務,乾點農活,晚上直接就洗洗睡了。再看看現在的孩子,除了每天上課,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外,回到家,父母還會給孩子另外佈置一些作業,還要檢查孩子每天學習的情況,即使是星期六星期天或者是暑假寒假都還要去上補習班,並且現在家長都給孩子還報各種各樣的特長班,生怕孩子落在別人後面,輸在起跑線上的,所以現在的孩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很多孩子晚上做作業就得做到十幾點鐘,每天休息的時間都非常少,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對於家長來說,養孩子可是一門大學問,既不能過於嬌慣也不能過於束縛,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長儘量還是讓孩子少吃一些垃圾食品,少吃那些反季節的食物,要讓孩子多運動,有時間多陪陪孩子,保護好孩子身體的同時,也可以發展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 2 # 彭小桐

    社會在進步,每一個家長想法都不一樣,想自己的孩子學多一點東西,大了才有一份好的工作,我覺得80%的家長都是這樣想的,

  • 3 # Ellie老師講故事

    現在的孩子實際上掌握到的很多技能和知識文化水平整體是比上一代優秀很多的,但是之所以讓如今的大人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看到了太多的孩子學習主動性不強,自控能力和專注力也都比較差。但是所有的問題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現在的孩子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原因,跟如今的社會經濟水平和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如今當上了家長的80後,在他們小時候整個社會經濟水平還比較落後,擁有的玩具和課外書都是屈指可數的,所以每一件玩具都會極其專注的玩很久,玩具缺失也讓那個年代的孩子們自己動腦筋創造出各種各樣的遊戲,比如一個跳皮筋,就能有層出不窮的花式。正是因為被動接受的內容少了,大腦才有足夠的空間去進行創造和思考。沒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玩具和電子產品,也讓那時候的孩子做作業看書上課玩遊戲都能更專注。而現在的家庭,光是孩子的玩具就能鋪滿一個房間,給的選擇太多,物質過剩,環境凌亂,電子產品在生活中的被動接受等等,都是導致孩子專注力差的因素。但是由於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各門學科甚至各種領域的教育和培訓,他們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和各項技能都比同樣年齡段的80後90後小時候更強,只是由於現在的孩子多半週末都被各種課外補習塞滿了,只有一味的吸氣,沒有空間呼氣,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意識了。所以建議家長們根據孩子的八大智慧分佈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孩子的興趣班,並且要做到每天再忙都一定要跟孩子聊一會兒天,去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家長也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意識,學習如何透過優質和高效的提問,引導孩子對自己的生活、學習和未來等方面的思考,慢慢的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一起發朋友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