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en小余同志
-
2 # 大海老師數學思維
1.不要以成人的標準評價兒童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兒童畫。
某些成人對兒童畫的看法是有偏頗的,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用對成人畫的審美觀來要求兒童畫,總認為孩子們的畫不美觀、比例失調、殘缺不全、與實物常態不符等等。而衡量兒童畫這種能力的主要標準囿於“像不像”、“美不美”和“行不行”。所謂“像不像”是指將孩子的畫與實物或範畫比較,以與二者相符合的程度作為衡量的標準之一。所謂“美不美”是指用成人的審美觀點來評價孩子的畫,以符合或接近成人畫的標準者為“美”,否則“不美”。這樣的教育實際上是成人包辦代替了幼兒的認知過程,硬給了幼兒一個成人世界的“美”與“好”的概念。所謂“行不行”是指以成人畫的畫法來要求兒童,近於成人的技能技巧者為“行”,反之則為“不行”。從這種觀點出發,自然而然地就要指出孩子畫的不足和毛病,甚至自覺不自覺地予以“貶斥”或“嘲笑”,進而採用成人的畫法教畫,或者不厭其煩地要求孩子照著範畫進行臨摹,長期受到這樣的教育,幼兒就會自然地忽略自己的感受,產生盲從心理,最終逐步喪失對美的感受能力和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創造力、想象力也將在無形中消失。曾經有一位在國際兒童畫展上獲大獎的孩子,被 家長和老師給予厚望,重點培養,可由於他們不瞭解兒童畫的特點,按照成人的審美觀來輔導,結果這個孩子再也畫不出像以前一樣的畫了。
2.要讓兒童畫真正成為“兒童自己的畫”,成人慎作評價。
幼兒由於年齡的原因,對自己的行為或做法缺乏自信,希望得到成人的賞識與讚美,於是便對成人的觀點全盤接受,從而部分或全部喪失了自我。在繪畫過程中這一現象表現得尤為突出。國外的一些幼教機構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日本一些幼兒園的教師從不對孩子的畫橫加評價,而是細心地把每個孩子的畫懸掛張貼,由孩子們欣賞討論。如果我們對兒童畫的評價還是成人的一言堂,“這張畫畫得真好”“這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的”,這隻能說明我們還沒有理解美術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樣我們將永遠不可能還給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教育。
-
3 # 藍澀月光
首先要了解孩子繪畫的發展水平,繪畫是幼兒園表達美好願望的語言和符號,研究幼兒不同階段的繪畫特徵,有利於我們走進幼兒的作品,更深一部理解幼兒作品的
1、塗鴉期:塗鴉是個體最初的一種繪畫活動, 塗鴉中,兒童享受塗鴉動作帶來的快感和產生結果——線條和色彩。而這種塗鴉過程的快樂和畫畫的線條、色彩又不斷強化幼兒的塗鴉動作,促使他們繼續進行愉快的探索和操練。一般塗鴉沒有表現意圖,就是單純的喜歡拿著筆畫。幼兒塗鴉線條分為,雜亂線,控制線,園形先,命名線。雜亂線,線條基本不重複,長短不一不流暢,控制線,幼兒控制手部動作畫單子的線條,命名線(幼兒畫完後覺得他像什麼給他取名,幼兒畫前是沒有目的的,命名畫失去了語言解釋就失去了表達意義)塗鴉實質上沒有目的。不代表任何事物
2、象徵期:3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幼兒繪畫常常是先動筆、後構思,繪畫內容容易轉移,容易收到他人影響,一形多義是這個階段幼兒,一個顯著特點。兩張圖的三角符號,幾乎相同,但是一個代表山坡,一個代表積木,這就是一形
3、形象期:4歲左右圖幼兒進入到事先構思的階段,從塗鴉期沒有構思,象徵階段邊畫邊構思,到形象期的事先構思,這是一個質的飛躍。這一階段幼兒構思體現出強烈的主觀傾向性和豐富的想象力。(根據孩子發展特點慢慢的孩子能保持原有目的不變的畫畫。慢慢的孩子能構思、造形、構圖、情節發展、設色)幼兒此時最常用的空間表達方式是把每個形象在畫面上進行羅列,每個形象之間相互獨立和無秩序。但也能從某種程度上感受幼兒所要表達的主題。
有趣的是了,這個階段的幼兒 遇到客觀有遮擋關係的事物時,會用“透明”畫法,也就是把被擋起來的物體也展現出來,就如同X光透視一般,也有人把這個階段的特殊構圖方式叫做X光畫法。
瞭解了幼兒繪畫的發展特點根據特點來欣賞孩子繪畫內容。比如一個2歲的孩子信手塗鴉你想理解他塗鴉的內容這就很難了!行為她的畫很可能是沒有內容的。孩子的畫喜歡誇大重點或者特徵。比如放風箏他可能會把孩子的手畫的很長,媽媽發脾氣他可能會吧媽媽的嘴巴畫的很大。現在孩子的特點上看孩子,用孩子的發展水平看孩子。幼兒的繪畫也和生活經驗認知水平有很大的關係,總而言之要走進幼兒的畫,先玩走進幼兒生活,不能讓自己成為幼兒就要努力瞭解幼兒。
回覆列表
一、不要以成人畫的標準評價兒童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兒童畫。
某些家長對兒童畫的看法是有偏頗的,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用對成人畫的審美觀來要求兒童畫,總認為孩子們的畫不美觀、比例失調、殘缺不全、與實物常態不符等等。從這種觀點出發,家長自然而然地就要指出孩子畫的不足和毛病,甚至自覺不自覺地予以“貶斥”或“嘲笑”,進而採用成人的畫法教畫,或者不厭其煩地要求孩子照著範畫進行臨摹。我們設身處地地分析一下家長的心態,一般來說,大家是把孩子畫畫看作是一種能力的表現,而衡量兒童畫這種能力的主要標準囿於“像不像”、“美不美”和“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