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ng28559703
-
2 # 蘭蘭情感說
父母的教育和引導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面對孩子闖禍首先父母應該有一個很好的態度。其次才是對孩子的教育。
所謂的態度就是父母應該對孩子的行為負一定的責任。在這種態度的前提下,在孩子心中才會覺得父母家庭是成長的最可靠的因素。在這種因素的驅使下,在去用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才能在孩子心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好的教育方式,是以溫式教育為前提的引導式教育。打罵教育是不可採取的。所謂的溫式教育,就是以關愛、關心為基礎的教育。
第一,家長要收斂情緒,這是關愛的基礎。
第二,弄清楚問題的所在。
第三,弄清孩子的心理出發點。
-
3 # 壹父母
世上沒有絕對不犯錯的孩子,但同樣面對闖了禍的孩子,父母不同的應對方式,所帶來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懲罰型的父母,往往把焦點放在了懲罰上,反而忽略了利用孩子犯錯的契機,來幫助孩子得到寶貴的成長經驗。
雖然懲罰有時候對於修正孩子的行為也能奏效,但這並不是出於孩子的“自覺”,無法達到幫孩子構建更強大腦的作用。
另一個結果是,辱罵和懲罰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讓孩子把自己和愚蠢、無能、壞等詞彙聯絡起來。當然,也許他自己已經意識到錯誤了,但
縱容型的父母更糟糕,始終都在扮演給孩子收拾爛攤子的角色,孩子不僅不能從中得到教訓和經驗,還有可能連敬畏心都沒有,更不要說責任和擔當了。
當孩子犯了錯、闖了禍,就算你不指責他,他也會心懷歉疚,這個時候,你的原諒能讓孩子更多的將注意力集中在自省上,但同時,你還需要引導孩子去想解決和彌補的辦法。
-
4 # LaLa隨語
可以說“家家都有個熊孩子”!!
調皮又搗蛋,聽不進話又不懂事,無理取鬧又愛耍混,常常氣得家長直跳腳,火氣噌噌噌的往上躥。面對這樣的“熊孩子”,說: 聽不進;罵: 耳邊風;打了又可憐,不打又可嫌……
總之讓家長無可奈何!我十歲的兒子也“熊”。我是這樣做的。
不在氣頭上跟他辯事非兒子看到想要的東西時,馬上就死纏、討好、擺笑臉、哀求讓我給他買,但這些東西他曾經買過,買過後三天新鮮感一過,事後連那東西的屍體都找不到了。
不懂得珍惜,想要時又非要買。
遇到這種情況,我不會滿足他的要求,管他是什麼表情和話語,我都置之不理,等他情緒穩定、平靜下來後,再跟他辯事非,講道理。
曾經買過再想買,那就透過勞動獲取酬勞再自己買吧!
平等對待孩子別抱著孩子小,不懂事,我是大人你就該聽我的心態,對孩子總是喝來呼去、命令的語氣跟他講話。
既然知道這樣孩子聽不進,那就該換個方式。對待孩子,說話時用平和的語氣,平等的態度,遇事儘量徵求孩子的意見,給他耐心,平時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同他多溝通。
孩子需要時間慢慢成長,在成長的路上也難免會犯錯,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幫助並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參與家庭勞動孩子已經長大,會幫也能幫父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了,這時父母應該主動的提出需要他們的幫忙。
在一起勞動的過程中,能增加親子關係,煅煉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學會整理,懂得幫助他人。
不打罵孩子打罵真的解決不了問題,真遇上想打的時候,家長應該先冷靜下來,像上面說的那樣: 平等對待孩子,不在氣頭上與孩子爭辯,事後要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嚴重後果,警示他們。
“熊孩子”都是小時候家長對他錯的行為沒有明確的表態,沒有及時的引導和溝通,才造成越大越難管教的局面。
我兩歲的小兒子犯了錯,我會立刻用眼神和語言制止他,他馬上就會停止他的行為。發覺我生氣後會說“媽媽,你別生氣了”!
-
5 # 冰雪將釋
熊孩子的行為分為兩類:
一類不觸及道德禮貌底線,並且自己並不知道是錯誤的情況,需要家長細心教育引導,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一類觸及道德禮貌底線的,並且知道是錯誤還犯,或者自己以為是對的,這一類需要嚴厲批評,嚴重的需要進行安全性的體罰。
另外孩子不懂事不是託詞,因為大人懂事,大人要有家教,並且提現在生活衣食住行細微之處,比如不說髒話,誠實守信,衣案潔,房室清,等等。家教提現在很多細枝末節,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教孩子懂事。
有人說孩子懂事就扼殺了天性,一定要放養,我覺得這種人是在害孩子。因為不管你教不教孩子遵守規則,規則就在那兒,當孩子認知的世界和實際大相徑庭時,他一定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收到規則的強行制約,甚至丟掉性命。
而我們家長只不過把真實世界存在的規則告訴孩子,並且告訴他,這樣做的好處。
-
6 # 晴海在旅行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對任何沒有接觸過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後去探索。
他們分不清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但是隻要他們沒有見過的,或者有興趣的,他們都會去動一動手。
所以說就產生了很多惹禍的熊孩子。我覺得這是好事!但是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最好有家長看護。避免一些危險的事情,一些破壞的事情的發生。
回覆列表
寶寶闖禍之後,很多父母會做的,不是大聲訓斥,就是會打孩子。其實,寶寶就是個白紙,我們做父母的,對小孩做錯事情的時候,更多的是要更有耐心的去教導她。跟她講道理。而不是動不動就打罵,這樣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