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趣講史
-
2 # 紫氣東來55555
針對這種疑惑,兩個字可以解釋——挑槍。
古代的騎兵,武器都很長,中國的重騎兵注重的還是武藝,武器長且相對輕便,格擋反擊等等馬上功夫一流,武器一般都是一短一長一遠端,戰鬥力較歐洲板甲重騎高。長槍是常用武器,長槍出槍角度要求很高,戰馬臨近敵方步兵,腰和手臂同時發力送出長槍,不是正面刺的,都是斜著刺划過去,所以中國的騎兵長槍殺死的敵人,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一個窟窿,而是槍頭斜著刺出,藉著馬力破甲之後,刺入敵人的胸腔,腰力和臂力恰到好處讓槍頭往邊上一劃,造成一個很深的長條血槽。把內臟攪了,順便造成離心力,把敵人屍體甩開,傷口絕對不是一個窟窿。如果直挺挺一個窟窿,那麼敵人的屍體就會掛在槍上,戰馬就會失衡,一頭栽倒,一旦戰馬倒了,騎兵摔個七葷八素的絕對沒有好下場。若中國的騎兵都是直接捅一個窟窿,然後和敵人步兵一命換一命,古代的諸侯早就破產了,所以騎兵不僅僅是主力兵種,更是武藝高超的象徵。這馬戰刺槍角度和發力的招基本功南方叫挑槍,北方叫抖槍。這一招不僅僅是用來甩屍體,還要用於甩開步兵迎面挺立的長槍。中國的騎槍為了便於發力,發揮武藝,普遍長度不超過一米七,面對步兵的幾乎三米的長槍長戈,不會這一招,那隻能直挺挺撞上去,或者戰馬被敵人的槍尖嚇住,急停。所以,不會抖槍是玩不了馬戰的!
-
3 # 紅色迅猛龍
東西方騎兵因戰陣之法不同,所以騎槍的用法也不同,導致騎槍的刺入與拔出的方式亦不同。
西方騎士或槍騎兵,將一次性騎槍平舉利用馬速衝入敵陣。高階騎槍刺入人體後會斷裂,不傷騎士肩臂腰,隨後持劍入敵陣砍殺。低端硬木騎槍,在高速刺入人體後直接貫穿,力大的勇士甚至可連續貫穿數人後再撒手。在此戰法中,不必考慮拔槍,因為西方騎槍是一次性的。
東方使用長柄武器的騎兵,武器長度較西方短了好多,長柄上還有繩索與護臂相連,防止武器脫手掉落。東西方槍騎兵接敵時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的騎槍是死的,固定的,平舉靠馬速刺入。東方的騎槍是活的,尋找時機的,在敵我相錯的一瞬間靠臂力斜向“扎”出,注意這個“扎”字,然後靠馬速拔槍。
下面發兩張圖,觀察他們的持槍手法,聰明的朋友們看完必然秒懂。
-
4 # 官人睡不著
空心脆木騎槍的使用者主要是古代西方的重騎兵或騎士,屬於一次性武器,長度3米5米的都有,有代表性的是波蘭翼騎兵。
騎兵衝鋒前首先排成一字橫隊,槍頭朝上。發起衝鋒後騎槍平放,槍頭朝前,手握槍桿,腋窩夾緊槍桿尾部,槍頭即將刺中敵人的瞬間,放開騎槍,騎槍或折斷,或刺入敵人體內,然後根據戰前部署,或抽出配劍搏殺,或散開給後後續衝鋒的騎兵讓道。
有的新手騎士在騎槍刺中敵人前沒有鬆手,這樣有可能被反作用力推下戰馬,或震傷手臂。對於這一點中國古代騎兵就比較有智慧,曾經見過一篇關於清軍騎兵使用狼牙棒衝鋒的記載,狼牙棒的尾部有一段不長的繩索與手腕相連,騎士揮舞狼牙棒攻擊敵人時鬆開手,僅以慣性砸擊敵人便足以使敵人死亡,然後順勢接住棒柄,狼牙棒重新回到手中進行下一次攻擊。
3米以下的短騎槍也是可以重複使用的騎槍,槍頭有槍纂,防止騎槍刺的過深拔不出來。但實戰中這種騎槍並不便利,一旦陷入混戰騎士往往還是要棄槍拔劍。
另外中國古代還有一種類似於西方騎槍的武器叫馬槊,雖然同屬於騎槍類武器,但威力可不是西方的騎槍能比的,優勢在於比西方騎槍長,有8米多,並且製作工藝比較複雜,槊杆韌性非常好,不易折斷,刺中敵人後可將敵人彈開,繼續衝刺下一個敵人,當然這對騎士臂力要求也是很高的。
-
5 # 星輝650
所以你很少看見騎兵部隊用長槍,真的不太好拔!
長槍那是馬上騎將的武器,一般騎兵多用彎刀,馬刀,
馬朔比較貴,二郎神用的三尖兩刃刀也是斬馬刀。
騎兵用長槍效率很低,長槍是步兵用來對付騎兵的。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古代的長槍吧!槍是一種在長柄上裝有銳利尖頭的兵械。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是矛的替代產物,因為矛杆的製作複雜繁瑣耗時長久而產生的應急武器。
槍頭:也稱槍尖。槍頭為鋼或鐵製,古時以銅製。現代武術所用的槍頭,式樣為單個菱形,脊高刃薄頭尖。
槍桿:槍的組成部分。槍桿多用木製之,椆木最佳,合木軟輕次之,白蠟杆更次之。槍桿後端要粗及盈地,愈向槍頭愈細,槍桿要直而不曲,細而不軟。
槍纓:槍頭下的裝飾物。槍纓用犀牛尾、犛牛尾、馬尾等制之,現常以紗、絲制之,多為紅色。其用途在於,搏刺時槍纓抖動可以迷亂對方,並能擋血。平時演練時則可壯聲勢。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是當世無敵的虎將,一生未嘗敗績。而趙雲一生最為光輝的一戰,是在當陽縣長坂坡,僅憑一杆長槍,七進七出,於百萬曹軍中救出阿斗。
長槍命中的時候感覺差不多了都要適當手臂回撤或者放鬆抓握讓槍身順著手心後撤以抵消衝擊力,並且隨著敵人倒下,馬匹前進,要180度掉轉槍身順勢把槍頭抽出來。
所以說長槍的設計就方便它在戰場上使用,騎兵訓練熟悉了,在殺敵時就順手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