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燈下的孤影
-
2 # 食硯無田
我讀中學時,讀《魯迅全集》時,就發現先生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作家,沒有之一。郁達夫稱魯迅為大先生,魯迅先生當之無愧!
-
3 # 鄭莊公社在巴黎
隨著年齡見識以及閱歷的增長,尤其是中年以後才覺得魯迅的偉大。學生時期是不懂魯迅多偉大,只知道他寫的東西深奧艱澀難懂,老師也把魯迅的文章當做重點進行講解,一般的文章一節課,魯迅的文章基本上兩節課。
我認為魯迅的雜文是最有成就的,小說次之,詩詞再次。
魯迅的偉大在於他對國民性的深刻了解解刨和鞭撻,在於他對國民的思想喚醒和啟蒙,這也是他棄醫從文的初衷。在文學作品中,他刻畫了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具有鮮明華人性格的華人畫像,後來成了一種符號,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他的雜文更是以犀利尖刻銳利著稱,在當時的舊中國愚昧無知落後保守的思想意識裡無疑插入了一把匕首,使人感到疼痛難忍,使人感到彷彿有面鏡子放到澡堂裡,讓華人一絲不掛暴露在世人面前。他撕下了華人的懦弱、虛偽、投機等具有劣根性的面具和醜陋的文化劣根。魯迅的直接、簡單粗暴的文學表達,是民族文化覺醒的制高點。
應該說魯迅是中國新文化最偉大的代表,毛澤東稱讚他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影響了中國新民主主義時期及社會主義初期絕大部分華人的文化價值取向。
也許,到目前,魯迅仍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
-
4 # 藍小愚
上學時讀魯迅的文章覺得文筆鋒利尖端,被他那種視一切都為異端而心存疑惑,覺得大可不必這樣於水深火熱中,老師總講“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時,全然不理解魯迅先生生在那樣的時代,憂國憂民的感情。
後來年歲漸長知人情世故才更理解他的處境心思,為他的精神所感動作為一個作家一個普通的民眾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
他的全集不再覺得生僻,讀來依有親切感,有些觀點一直是領先並是正確的,“文人相輕”,“國民的劣根性”是無論哪個朝代也是存在的。
-
5 # 無吾845
2019年的高考語文試卷(全國一卷)上,出現了魯迅的作品——小說《理水》。從“高考指揮棒”的角度來看,魯迅作品在中學教學中的分量並不會減少。魯迅不會過時。
魯迅作品有小說集三部,《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小說《理水》選自魯迅的小說集《故事新編》。
我是在真正讀懂《故事新編》之後認識到魯迅的偉大的。
“大雜院”這個名詞現在很少見了,而這正是我上小學和初中時的生活環境。十幾戶人家聚居一處院落,大人小孩隨意串門走動,幾乎無隱私可言。我家左邊隔壁高中生志勇哥有一張學習用的書桌,桌上有個一尺來長的木頭書架,讓我第一次知道除書包外還有別的放書的東西。
正是在志勇哥的書架裡,我見到了幾本白皮的裝幀很簡潔的薄書,什麼“且介亭”,什麼“南腔北調”,什麼“彷徨”之類的,不知道說什麼,看不懂。《故事新編》是其中還算好懂的,畢竟是“故事”,畢竟有女媧、嫦娥和大禹,儘管覺得和別的故事書不是一個味。上高中後我才漸漸明白,原來我無意中早早地就接觸了魯迅的作品,當然,僅僅是“接觸”。
後來的“接觸”就多了,有主動的,有被動的。接觸到現在,我有了一些感覺,覺得《故事新編》應該是讀懂魯迅的入門作品——
先讀《故事新編》,理一理魯迅對歷史的認知;再讀《朝花夕拾》,捋一捋魯迅的前半生;再讀《吶喊》《彷徨》,弄明白魯迅對革命的態度;再讀雜文,看他怎樣透視這個民族和社會;最後讀《野草》,進入魯迅的精神世界,探尋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故事新編》除序言外,有八篇作品:《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前七篇是小說,最後一篇《起死》是劇本的形式。
《補天》寫女媧,《奔月》寫羿與嫦娥,《理水》寫禹,《采薇》寫伯夷叔齊,《鑄劍》寫干將莫邪之子復仇,《出關》寫老子,《非攻》寫墨子,《起死》寫莊子。
這八篇作品重構了遠古神話、傳說故事以及諸子事蹟,以魯迅獨有的風格為中國的先秦歷史勾勒了一幅簡筆畫。儘管我說是入門作品,但你肯定不能只讀一遍。仔細品讀,你會有很多新奇的發現。
你會發現今人常用的什麼“解構”“惡搞”“穿越”,都是魯迅玩剩下的;
你會發現魯迅除了諷刺批判,也會歌頌讚揚;
你會發現,神聖化或者神秘化的人事中總有一些被掩蓋了的真相;
你會發現魯迅對儒、道、墨的態度不一(然後你可以接著去看易中天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楊國榮的《中國古代思想史》、嵇文甫的《春秋戰國思想史話》以及呂思勉的《中國政治思想史》);
你還會發現,透過註釋你又瞭解了許多歷史知識……
出版社現在一般不出魯迅作品的單行本了,書店裡見到的往往是“小說全編”“雜文全集”之類的。我手頭的一本《故事新編》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10元本,真不貴。我曾經翻看過的那種白皮書,不知道志勇哥還儲存著沒有。
回覆列表
上大學之後,接觸到人情世故,我才真正懂得了魯迅先生的文學,他的作品以諷刺的手法批判現實的冷漠,是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的巨匠,當今中國無人能夠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