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葉雞毛
-
2 # 路梵vlog
個人觀點,有點類似於家政跑腿業務,把自己沒有時間或者不願意自己處理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處理,不同之處是還需要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畢竟垃圾是每天都會產生的,所以說頻率會非常高,假設每天出入各小區,勢必會讓人有安全隱患的擔憂,那麼如何與業主對接?如何與小區安保對接?如何規範從業人員以及從業人員業務技能,很多方面都需要慎重考慮
-
3 # 鳶飛視界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生計”。這個新生職業的問世,有其存在合理性,更有現實意義,可帶來多贏,相關平臺多了人氣,從業者收入不菲,居民花錢買服務也省心了。最重要的是,專業人做專業事,有利於把垃圾分類做得更到位,從而推動垃圾分類邁上新臺階,實現“質”的突破。
-
4 # 箭無弦
近日,餓了麼的“跑腿”板塊中增加了一項“代扔垃圾”的服務,而支付寶中也低調上線了“易代扔”服務,可免費回收生活垃圾、數碼家電、舊衣服等等。
很多人表示無法理解,我們已經懶到連扔個垃圾都得花錢找人代勞了嗎?其實這兩個APP在相近的時間推出代扔垃圾的服務,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即將實施有關。條例規定,垃圾必須分類並在規定時間內投放,未按要求分類的個人將被處以50元到200元的罰款。
為了方便使用者,才有了這類服務。餓了麼代扔垃圾每單12元,服務範圍3公里以內。不過根據海報文案的意思來看,使用者需要先自行將垃圾分類打包,然後跑腿小哥才會幫助扔掉垃圾。
在支付寶的“易代扔”功能中,輸入所在地、物品重量並上傳照片,就能預約上門時間,回收成功之後還能獲得螞蟻森林能量等相應獎勵。
從送外賣到代買東西,再到代扔垃圾,APP中的服務在人性化方面更加細緻了。對於一些腿腳不好的老年人或是一天之內大部分時間都要待在外面的上班族來說,這些服務都能解決他們的痛點,比如老人外出不便,上班族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投放垃圾等。
然而對於許多使用者而言,這些APP中功能便捷程度的提升,也恰恰是惰性被放大的過程。
以前沒有外賣的時候,許多人懶得自己動手做飯,就總是選擇泡麵等便捷的食品,而這些食品都需要自己去便利店或超市購買。後來有了外賣,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吃到各樣食物,坐在家裡動動手指,就有人給送餐。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個熱門話題是“大學生能懶到什麼程度”?許多答案都是說自己如何拿外賣的。有的學生不願下樓去拿,用吊籃把外賣吊上去。甚至有的住在一樓的學生也不願意出門,就讓送餐員把外賣放在繩子上“滑進去”。記得有個網友的回答是“恨不得外賣能送到自己床邊”。
這聽起來就像笑話,但卻是真實地發生在生活中的事情。後來美團、餓了麼等平臺又推出了“代買”、“代送”等跑腿服務。有的時候想買的東西在比較遠的地方,讓人代買可以理解,但是不少使用者讓跑腿小哥買的東西就在樓下便利店,其實有等待的功夫,自己完全可以下樓買好,可許多人寧願多付“跑腿費”,也不願意自己下去買。
現在代扔垃圾服務也已經成為現實。雖然收費不便宜,但除了腿腳不便的老人、時間忙碌的上班族等特定群體之外,筆者相信許多身強體壯四肢健全的年輕人也會成為這個服務的“常客”。
雖然現代社會是非常忙碌的,但不少人只是“被動忙碌”而已,除了上班或是必須要出去之外,他們寧願一直窩在家裡。“宅”群體相當龐大,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日本的一部動漫《幹物妹小埋》就用略帶誇張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這一群體的日常生活狀態。
人們的惰性之所以被放大,與網際網路的興起也有著極大的關係。當衣食住行都能透過網際網路完成的時候,人們就越來越不願意活動,APP中的功能越是齊全,人們就越是懶惰,這無疑是一種對網際網路過度依賴的表現。
不可否認,APP中服務專案的增加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這種便捷一旦過度就會成為放大人們惰性的催化劑。對於平臺而言,有些功能應該處於輔助地位,當然人們也應正確地使用APP中的服務,才不會變得越來越懶。
-
5 # 徽皓雲巔
“有需求就有市場,是符合市場趨勢的”
代收垃圾也反應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服務行業的需求也在增加,需要更“懶”,更舒服的生活方式。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對於新的服務行業,需要儘早的制定一些行業規範和監督。比如早期“*滴打車”“**外賣”“**快遞”“**代駕”出現了多少意外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服務人員素質都比較好的,但是不排除個別個不行的人。
憂慮會出現幾個問題
1、新的服務行業,乾的人比較少。行業收費也沒有標準,是否會出現亂抬價的現象。
2、 畢竟代收垃圾肯定要接觸客戶隱私,對於家中老人,小孩,單身女性安全,還是有一定威脅性的。
解決方法:
1、需要儘早的制定代收行業規範和監督。
2、建議家政服務公司可以把代收垃圾加入公司服務列表,這樣服務人員的監督性會得到提升。
回覆列表
什麼是市場,就是有供,有需,二者一嫁接就成了買賣,有了市場。對於很多可能連吃早飯時間都沒有的上班族來說,代收垃圾還是很有市場的,前提是價格能夠為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