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6晶彩年華
-
2 # 飛鴻
我喜歡晚上看看書,有時看到感動時,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尤其是上大學時,那時候主要是看得小說,尤其是看到鳳哥寫的鐵血天驕裡面梁文靖死的時候,還有其後傳崑崙裡面阿雪殞命之時,那晚真的是一點睡意都沒有了,反覆的看,完完全全的被感動到了,觸及靈魂深處的那種感動,我覺得也是難以用筆墨完全的把當時的那種感受寫出來。很多時候,我們讀書讀進去了之後,會不自覺的把自己放到主人翁的位置上去,覺得書中的主人翁經歷的事情就是自己經歷的一樣,不自覺的就把自己帶進去了,彷彿身臨其境,自然而然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
3 # 岐黃醫學
將自己帶入書中的場景,很容易感動。我會將他謄抄下來細細品味、感受,以及從中學習。
讀《皮囊》,書中有寫到“這都是最無能的疾病的作品——死亡不是疾病的目的,疾病是儘可能佔有身體,用自己的秩序統治那身體。所以簡單的死和簡單的創傷都是最低階的疾病。”作者父親因為中風在重症病房的那段日子,可以體會到作者是多麼痛心和無力感以及抱著的希望。
渡邊淳一的書,我看了好幾本,《失樂園》、《復樂園》等等,他的文字很細膩,很接地氣,是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前段時候看的《仁醫》也是感觸特別大。其中有一幕寫到一位女性患者找醫生看病,每次都說自己感覺異常不舒服,醫生每次都說檢查沒事,是患者多想了。最後的結局是患者臥軌自殺了,原因是患者懷孕了,醫生多次看病都沒能想,沒來得及開導患者。(箇中緣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也特別贊同作者後面說的:以後看到女性患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懷孕了。對於這個,我在醫院時時刻刻踐行著,只要是女性患者,一定要排除有沒有懷孕。
柴靜的《看見》,亦是我喜愛的書本之一。書中有采訪到一個孩子因為誤會和“忠誠”而自殺的事件,讓我很痛心。我想,我會再看一次《看見》,雖然她會令我難受好一陣。
-
4 # 禾苗苗苗
書籍是人類心靈的慰藉,一個人的氣質,才氣和學識都可以透過讀書來改變。特別是一些經典的書籍,對一個人的價值觀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當書中精彩的部分觸動我們神經那根最脆弱一根的時候候, 我們已經被其深深的感動。通常感動會怎麼樣呢?
第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哭泣,流眼淚。還記得讀<<莫斯林的葬禮>>的時候,當讀到新月因為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眼淚就不自覺的留下來了,情不自禁為新月和雁潮的命運感到唏噓。而讀到多年以後,當冰玉再次回到故土,物是人非,只有在雁潮在新月的墳前淒涼的拉著小提琴。我清晰地記得我那會泣不成聲,悲痛欲絕,感覺時空都停止了。
第二,促使你快速的讀完這本書,同時會有興趣看該作者其他的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可以說是我的啟蒙小說, 自己也出身農村,曾經也很迷茫,透過這本書找回了自己。作者路遙先生也是陝西人,描述的日常生活情形十分的相似。藉此我閱讀了先生的其他的作品《人生》等。
第三,可能會停下來,引發你對書中提出的觀點一些深層次的思考。《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先生對苦難和平凡的理解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你帶來崇高感。 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苦難,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 勞動是醫治痛苦的良藥。
多少美好的東西消失和毀滅了,世界還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是的,生活在繼續著。可是,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卻在不斷地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生活永遠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卻時時在發生。
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顯示出一個人人格的偉大來。
當然,普通並不等於庸俗。他也許一輩子就是一個普通人,但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在許許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應該表現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來.
另外還有一些經典的國外書籍《簡愛》《飄》等等,每次閱讀都會有心靈的衝擊和莫名的感動,引發對生活的思考。
好的書籍是人最可以依賴的朋友,他會一直陪伴我們成長,陪伴我們度過人生的風風雨雨。
-
5 # 賣地板的詩人
好書一旦讀進去了,就有欲罷不能的感覺。讀到開心處,會高興開心,會激情澎湃,會充滿正能量。讀到傷心處,會不由自主落淚,會情緒低落,久久不能平息,會對人物的命運感同身受。會為作者的才華拍案叫絕。會感覺作者的人生感悟與自己不謀而合,視其為知音。
有些書,要等到自己有足夠生活閱歷,才能讀懂讀通,比如《菜根譚》,《小窗幽記》,《圍爐夜話》,《浮生六記》,《紅樓夢》,《四書五經》,《金剛經》等等。
有時,自己的情緒會和書中人物的命運發生共振,會情難自制。會從書中找到熟悉的場景與人物。
回覆列表
我屬於比較感性的人,很容易投入到書中的情景當中去,而且感動處很容易掉淚。
有時會情緒比較激動,寫一些讀書感受,做一些讀書筆記。甚至有的時候會把這些想法和身邊的朋友進行交流和分享!
因為讀書而感同身受,從而有了情感共鳴,我覺得這是讀書的一種境界,是美好而珍貴的。
多讀書,讀好書,開啟我們的內心世界,幫我們體驗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