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愚若呆
-
2 # 微微風生
詩言志、歌詠言。
古代人是把寫詩詞作為創作正統文章的附庸的,主要用來抒發感情、記錄見聞以及表達觀點。詩詞更有意思的用途是唱和表演,比如宋代婉約派詞人柳永,關於他有一句話叫“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由此可見,古人正是心有所感才去寫詩作詞的,是多愁善感的情緒激發了創作靈感,也正因此詩詞才容易引起共鳴,令人賞心悅目,沒有感情、內容空洞的東西是不會被人傳唱的。
-
3 # 爭取向上
古詩人總是多愁善感,那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憂愁呢?個人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回答不周,還請指教!
憂國憂民的國愁
古文人自幼是飽讀聖賢之書,聆聽聖賢之聲,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有強烈的家國情懷,以國家朝廷以帝王權治為己任。所以他們的詩歌裡經常流露出憂國憂民的愁緒。如陸游“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對國家統一的渴望;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天下人先憂的愛國情懷。
思念家鄉親人的家愁
古文人做官或者客居他鄉,常年漂泊在外,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濃烈的思鄉之情的愁緒。由於古代交通工具不發達又沒有通訊工具,所以離家時間常常長達數年數十年。這樣就免不了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比如客遊在外的李白聽到思鄉的笛聲,作了“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思鄉佳句;比如杜甫的“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思鄉名句,連月亮都是故鄉的才是明亮的。
懷才不遇的己愁
古文人不少是有才華的,可命運多舛,才智不揚,政治抱負無法實現,他們也會時常抒發自己怪才不遇的苦悶哀愁!這類古文人渴望建功立業,渴望入主朝廷,渴望揚名立萬,可一直抑鬱不得志。所以他們的詩句可見端倪,比如辛棄疾的“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比如陸游“面蒼然,鬢皤然,滿腹詩書不直錢”;比如杜甫“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政治失意的個愁
古文人由於政治失意被貶他鄉或者被牽連被貶,他們內心的失落產生情緒的憂愁。比如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比如孟浩然的“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總之詩歌是那個時代最能抒發個人內心情感的手段之一,而愁是古詩文裡最常見的詩文化內涵!
-
4 # 山居撫琴
首先要說兩點; 一、多愁善感是詩人一個特質,古人多愁, 今人也善感,詩人都有一顆敏感的心 。二、詩人不僅有憂愁也有喜悅,只不過寫憂愁多寫喜悅少而已。
喜悅之情往往短,不如意時常八九。愁緒一起難排解 ,輾轉悱惻綿延久。
詩人感春風起相思,聽夏蟬而生憂,見落葉起悲心,歷寒霜而生愁。少年時感花傷月,老年來唏噓白頭。在家則思故友,在外便起鄉愁。男子愁是思妻想母,女子愁是思兒想夫。潦倒時恨生不逢時 ,尊貴時悲難展宏圖。居廟堂則憂民疾苦,處江湖則憂國憂主。愁完生死愁天地,愁完天地愁萬物。愁的眉頭起浮雲,愁的雙眼起迷霧。愁得美詞滿千卷,愁得妙詩多萬首。世人皆說詩詞好 ,誰解詩人心中愁。
-
5 # 樹綠草青—田根
古代的文人騷客基本擁有的特質,就是多愁善感,感情細膩敏感,洞察力獨特深刻,對事物的體察豐富多彩,聯象力廣袤靈動,只有具備這些特點,才能創作出別具一格、各具特點的詩詞來。
例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樣的詩句,不僅每個句子甚至每個字詞都透露出詩人在當時國家分裂戰亂狀態下,結合個人所處季節和心緒所描繪的“心聲”。反映了詩人能夠用恰如其分的字詞來表達細微心境,並能夠顯現心境的變化。這樣的功力不僅讓很多士大夫所不及,更讓後世的詩詞人難望其項背。可以假想,這樣微乎其微極其細膩的心境能出自一位粗枝大葉、粗獷豪放的詩人之手麼!??
言為心聲,詩以言志。歸根到底,詩詞是人情感心境的反映和體現。又因為詩的風格各異,細分為寫實派、抒情派等多格流派,無一不是詩人感情真實流露,無一不是反映了詩人性格特點。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多愁善感是詩人的天性,古代的詩人用心的生活,熱愛生活,能夠抓住每一個靈感,每一份情愫,才有那麼多偉大的詩作。應該很多人也是多愁善感的,詩人都比一般人敏感,對感情和生活什麼的情感細膩,所以比較多愁善感人的精神就像一個大囊只充氣不放氣(也就是沒有發洩渠道)是要出問題的。古代不像今天有網路,有電視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可以給精神以疏導。鬱結的時候多於發洩的時候,當然就化為傷感鬱悶文字寫在紙上了。有的是真的心繫天下,憂國憂民。在儒家思想的教導之下,這些詩人對國家的感情更是深厚,所以,他們為國家憂而憂,為人民愁而愁。至於為什麼大多詩人都是憂愁的風格。仔細想一下,大多好詩人的精典作品都是在失意時創作出的。在人生不得志時,心情總是很複雜,所以比較容易有豐富的情感,往往能出好作品,而且,在心情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寫出的詩,不太容易有喜悅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