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橘子侃古詩

    烏鴉的啼叫主要是為了淒涼,契合了作者的心境。

    學習古詩不能光看表面涵義,要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突出“月落”是早晨的時候,“月”在古詩詞中的意象常為思鄉,“月落”給思鄉添加了更多的傷感。

    “烏鴉”是衰敗荒涼之兆 ,“烏啼”更是觸碰了人的內心。

    “霜”是指秋天,該回家的日子,所以也是思鄉,“霜滿天”整個周圍世界都充滿了思鄉之情。

    “江楓” 的意象來自《楚辭 戰國 楚宋玉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楓的意象,累積著歷代文人的家國情懷的愁苦悲怨。

    “漁父”的意象來自《楚辭·漁父》,漁父代表一種遺世獨立的清高隱逸的人格理想。王逸《楚辭章句》雲:“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楚辭》中的漁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隱士,而並非靠捕魚為生的漁人。

    “漁火”處必有“漁父”,詩中張繼的心境堪比屈原。

    “夜半鐘聲”,聽我的老師徐健順教授講:“夜半鐘聲”,有喪事,一定是停著棺材。

    7

    主題

    這首詩的主題是羈旅情愁。

    羈旅情愁”, “羈旅情愁”的主題的確立是從《詩經》開始的。

    因為儒士總是漂泊四方,所以叫“羈旅”。我們今天也會去旅遊,或者出差,或者居住或工作在外地,也會有思鄉之情,也會有漂泊之感。因為儒士漂泊,不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掙錢,也不是為了生存,也不是為了出名。他們是要濟世安民,要求道傳道,是有這樣一個大理想的。現在的我們,已經不習慣有理想了,很難想象有理想的人是個什麼樣的心境。

    漂泊,是為了實現理想必須要經歷的。這種痛苦的背後,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這種理想,又不是個人的理想,而是實現大道的人類理想。追求理想的困難,卻是個人在承擔。追求這個理想,是他自己願意的,正因為是他自願的,所以才更痛苦。要體會到這種糾纏背後的人格力量。

  • 2 # 老莊主4

    《楓橋夜泊》 歷代都有人評論。 過去的的沒有現代的網路評論 是書本上的 五十年代我看過一本木刻印書本對《楓橋夜泊》的評論。 詩的中心是一個愁字 "月落烏啼" "霜滿天"。 "江楓漁火"。 "夜半鐘聲""夜半鐘聲"和"月落烏啼"是指半夜時晨。 江楓紅似漁火已是深秋落霜了。 書中評論者說。 楓橋西邊有一個烏啼村 月落西斜在西邊的烏啼村是夜半的時份了。

    烏啼是村名 非烏鴉啼聲

  • 3 # 星其裡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是,也不是。

    一,為什麼說是指烏鴉啼叫?

    傳說中夜晚烏鴉啼叫是不詳不吉利會死人的,分析全詩又是霜滿天又是對愁眠,可以說是一種悲涼的氛圍。這種情況下烏鴉的啼叫讓作者想到了那個傳說,更能增加孤獨、詭異、淒涼的氛圍。

    烏鴉宿命般的啼叫甚至可以說是對應寒山寺的鐘聲的。在一片死寂中這兩種聲音反而顯得更死寂,怎能讓作者不感傷。

    二,不是烏啼而是泛指。

    古詩詞中愛用杜宇、落紅等意象表達作者感情增強藝術氛圍。比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就不需要指明是不是落紅。

    同理,有可能作者聽到了一聲鳥叫並不能確定是不是烏鴉啼叫,為了表達當時那種孤寂的心情,聯想到烏鴉啼叫帶來的死亡氛圍,作者可以說那是烏鴉啼叫。如果用杜宇、杜鵑就不太適合,杜宇杜鵑一般是啼血,在這首詩的意境裡面用不上啼血的典故。因此,烏啼是泛指,是不是真的烏鴉啼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達了作者的心聲,和寒山寺的鐘聲相對應。

  • 4 # 讀史觀察局

    張繼的《楓橋夜泊》中“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從字面意思我們理解為秋涼也半,霜氣逼人,月亮落下去了,耳聽烏鴉幾聲啼叫,眼看這江邊的楓樹和江岸的漁火,使人愁悶難眠。

    除去字面意思細細考究“烏按照習性烏鴉在夜間是不會活動的,是不會有啼叫聲。作者在第一句寫自己的見聞。但是有一種情況,就是烏鴉受到了驚擾烏鴉從樹上飛起發出叫聲,正好被張繼看到,於是就有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處,有一座烏啼橋。“據寒山寺主持說,烏啼橋建於隋大業七年,毀於清同治年間。”張繼是看到月落烏啼,但是橋是在河上,地勢較低,站在高處的張繼應當不應該在那個位置看到橋上有月亮落下去的景象。古詩給我我們留下最大的魅力就是無限遐想,不能拘泥於單個字眼和單個事物,時間已過,真正是什麼只有當時的作者才能體會到。在這首詩裡我更傾向於烏鴉,因為只有被人驚到烏鴉的時候烏鴉才會飛起來有叫聲。小時候就有這種經歷,在晚上經過樹底下稍微喊一下就會有很多鳥兒飛起來,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落下來照到水霧裡的冰晶,彷彿滿天都是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在乾燥的環境,又經常上夜班,該如何保養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