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有小女愛美麗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第1次做父母難免不知所措,當父母也不是天生就會的。教育寶寶也不是天生會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

    《正面管教》一書中作者尼爾森希望為家長提供一個既不懲罰也不嬌縱孩子的管理辦法,讓孩子在合上而堅定的氣氛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當孩子不自己吃早飯的時候。

    正面管教的父母會詢問孩子的意見。你今天早上選擇吃什麼?綜合孩子的喜好和營養搭配給孩子兩個選項。如果孩子選擇了,但是還是不自己吃。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要平靜的說,這是你自己選擇的早餐,你要不選擇自己吃完,要麼選擇餓著肚子。中午吃飯的時候再吃。即便是孩子選擇哭鬧的方式進行抗議,做父母的也不能心軟,一定要給孩子建立一個規則,讓她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孩子太淘氣的時候。

    父母要找一下孩子淘氣的原因。主動詢問一下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就出於好奇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不要孩子一淘氣就急著棍棒教育。那樣治標不治本,孩子以後還會犯。

    本來三歲的時候正處於精力旺盛的時候,他對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淘氣可以說是孩子的一個本性。無關大局的時候,父母可以不要壓著孩子的本性。當觸犯規則的時候,父母要適當的教育一下孩子,讓孩子有所收斂。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讓孩子改好,用科學的方式慢慢來,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

  • 2 # 使用者84745626312

    我家孩子兩歲三個多月。從開始吃飯到現在,我基本沒有追著餵過飯,身邊有人說我是不是孩子的親媽,我人說我把孩子餓的瘦成啥了(誇張了)。現在我家孩子,吃飯真的很不錯。如果上下午中間餓了會自己找吃的

  • 3 # 父母育兒堂

    對於家長來說是個技術活,只有家長掌握管教的技巧,才會得到正向的反饋。如果家長激烈管教,那麼就起不到管教效果,可能會引起寶寶的逆反心理。看看美國是怎麼管教孩子的,一起學習一下吧!

    給我們的孩子一些時間來緩衝

    如果家長給孩子下達命令前,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比如:“孩子正在看電視,家長可心平氣和的對孩子說,再看5分鐘,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好嗎?”一般孩子看到家長態度和藹,孩子一般都會點頭同意的,時間到了你提醒孩子,他就會乖乖的去吃飯,如果你強硬的或者直接關掉電視,孩子肯定不服氣。

    用倒數的方式來警告

    育兒專家都提倡家長使用。並不新鮮,使用此方法往往可以達到最佳效果。家長保持冷靜的情緒非常重要,絕對不能動怒,應該平心靜氣的倒數“3、2、1”。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孩子一般比較直接,你用這種直接、平易近人的方式管教孩子,比說千萬語言有時候都有效。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寶寶在3歲之前你想用理性的語言和寶寶溝通?那是相當困難的,孩子經常哭鬧不配合家長,這個時候家長最好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來進行控制孩子的情緒。要知道孩子在3歲以前的注意力比較短,根據孩子的特點,用比較誇張或者動作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家長會很輕鬆的辦到。

  • 4 # 晴天媽媽親子情商課堂

    提這個問題的媽媽是一個很細心的媽媽,非常願意跟您分享我的親身經歷和經驗。

    我是一個四歲女孩的媽媽,曾經也為孩子的淘氣和吃飯問題上頭疼!

    我翻越各種育兒書籍和各種育兒課程,才理解孩子有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最關鍵的是我們如何去引導孩子正確的淘氣和好好的吃飯!

    愛玩和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束縛天性,需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如何去管理孩子那無窮的精力。

    淘氣應該是我們大人給予孩子的定義。不知道是哪方面的淘氣?

    我總結我家孩子有兩種表現:第一種就是怕她出危險的活動,她卻玩的很上進。比如:她會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如果我們此時大聲呵斥她,她一定不會聽,要麼就是當時聽話了一會兒還會犯。我會說,寶寶,喜歡跳來跳去嗎?她說,喜歡。我說,那沙發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她說,是用來坐人的。我又說,媽媽不是不讓你跳來跳去,而是這樣在沙發上跳來跳去,如果摔下去屁股會摔兩半了,很疼的。到時候媽媽帶你去碰床上一起跳,好不好?她點點頭說,好。

    其實,你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倒底是我不能蹦跳,還是不能在沙發上跳,還是媽媽不喜歡我了。

    先共情,告訴孩子媽媽允許你跳,但是此時跳沙發是不可以的,有危險。

    再來說吃飯,我家之前也是需要喂,小時候餵飯孩子肯定是習慣了,我們大人要放開手,給她一把勺子,然後引導她,你看媽媽的勺子想不想小船?你看我現在用小船去盛湯啦,小船開到嘴巴里啦!

    孩子肯定會喜歡的,我們把吃飯變成一個快樂的遊戲,相信過幾天孩子就喜歡自己吃飯了。

    孩子的世界充滿童趣和天真,我們在保護好這些特點的同時學會共情理解,然後去引導。

    因為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琴棋書畫能給人帶來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