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妹美食匯
-
2 # 太史玖
公元1081年,44歲的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湖北黃州。
但是,蘇軾卻沒有因此而悶悶不樂,反而邁出了他“吃貨”生涯的第一步。
有詩為證: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接,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蘇軾《初到黃州》
在黃州的那段日子,他下水摸過魚,挖過野菜,當然,最著名的莫過於“東坡肉”的出現。
在北宋時期,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他們幾乎都不愛吃豬肉,致使豬肉價格十分低廉。
蘇軾在黃州無趣,解鎖了新天賦後總要來點創新,所以,豬肉成了他的試驗品。他還專門記載了豬肉的做法。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軾《豬肉頌》
這便成了東坡肉的雛形。不過,當時的東坡肉只是白水煮的,現在的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改良的。
1084年,在黃州度過四年的蘇軾終於被赦免回京。但是,好景不長,他在京中得罪了司馬光的保守派,所以又被貶到了廣東惠州。
就是在那裡,蘇軾寫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當然,蘇軾這個吃貨,肯定不滿足只有荔枝的生活,所以,在那裡,流傳著蘇東坡自創“羊蠍子”的故事。
因為蘇軾是被貶的,所以他的工資並不高。
在當時,羊肉是社會上大多數人的主食,但是蘇軾窮,所以他只能買下便宜的羊脊骨,然後創下了現在著名的美食“羊蠍子”。
他曾寫給自己的弟弟蘇轍關於羊脊骨的美味做法。
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殺一羊。骨間亦有微肉,煮熟熱灑漉,隨意用酒薄點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牙綮,如蟹鰲逸味。吾子由三年堂庖,所飽芻豢滅齒而不得骨,欺復知此味哉?此雖戲語,極可施用。但為眾狗待哺者不悅耳。
三年後,身在惠州的蘇軾又被貶到更加荒涼的海南儋州。
在儋州,沒有了熟悉的事物,蘇軾只能自己探索,也就在那,他發現了生蠔。
他給自己的兒子寫通道:“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水與酒並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爾啖嚼……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
意思就是海南的生蠔十分美味,讓他的兒子不要告訴其他人,他怕有人知道後會來海南跟他搶。
最後,一代文豪蘇東坡,在回京的路上病逝,留下的自題詩《自題金山畫像》後,在常州與世長辭,終年66歲。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從此,一代文豪、一代吃貨蘇東坡,終成了歷史。
回覆列表
蘇東坡是個地道的美食家,他發明的美食很多,除了知名的菜饌東坡肉之外,還有東坡豆腐、東坡羹、東坡餅、東坡蜜酒等膾炙人口的美食。除了發明美食,蘇東坡還擅長寫美食詩文,比如說這首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灶煙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還有這首被大家熟知的荔枝詩:“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以說,美食與佳作隨了蘇東坡的一生。東坡肉為杭州名菜,成品色澤紅亮、軟糯醇厚、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深受人們的喜愛。相傳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為了感謝蘇東坡,大家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盛情難卻,蘇東坡便收下了豬肉。後來,他叫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挨家挨戶把肉分送給他們過年。老百姓看到蘇東坡不忘民眾,更加愛戴他,將他送來的肉叫“東坡肉”。後來有生意頭腦的杭州菜館爭先模仿,將這道“東坡肉”發揚光大。東坡肉醇香滿口,軟糯香酥,保證肉食達人們一準愛上那微微顫抖,入口即化的垂涎美味。
歷史上的蘇東坡才華橫溢,詩書畫俱佳,雖然一生坎坷,卻生性豁達。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評價蘇東坡最為貼切:“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學家,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在賦予如此多的“頭銜”之後,筆鋒一陡,“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蘇東坡是這樣一個有著歷史溫度的人。因此,除了蘇東坡不是個胖子,我的其餘想象都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好吧,讓我們好好品嚐蘇東坡留下的美食,向古代最資深的吃貨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