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閣下9348

    為什麼會成為大詩人?一般都是看得開的。所以才會作出好詩。既然看得開,那便是注重精神生活,視金錢如糞土。只有俗人或愚昧的人,才特別注重金錢。

  • 2 # 彭昕明

    文學不是個好東西,是確定無疑的。文采好的人,往遠處說,莊周衣服都沒得穿,還去找人借米,人家不借,就拿個枯魚的故事來解嘲。司馬相如家徒壁立,拐個老婆私奔了還要老婆賣酒賺錢。司馬遷被判了腐刑,如果有錢就可以拿錢免罪,可惜就是沒錢,不像與他同朝的李廣,幾次判了死刑都還能湊出錢來免死。陶潛不肯為五斗米拿官印,總不免了拿鋤頭。郭林宗沒有外套,只好拿一片布掩蓋,出去的時候掩蓋前面,回家掩蓋後面。張融沒有房子,住在岸上的破船裡。杜甫靠友人接濟生活,好容易在成都蓋了草堂棲身,寫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想來都令人心酸。賈島說頭髮白得像絲一樣,可惜不能拿來編織衣服穿。孟郊毛褐懸結,衣食不充,“恨敲石無火”,柳永寫的詞不錯吧,皇帝叫他低吟淺唱去,別做官了。屈原文學好,自殺了,曹植文學好,被幽禁在小地方,只有幾十個老弱殘兵伺候,蔡邕文學好,就因為哭了下董卓,王允把他殺了。陸機文才家世都盛極一時,也橫死了。往近處說,朱湘窮得跳河自殺,朱自清也窮,生一大堆孩子,孩子老捱餓。外國寫作而窮困的,巴爾扎克死了還欠債,馬克吐溫迴圈演講賺錢夠還清債了,回家下船的時候說要把腿砍掉一隻,以後不出去了。當然也有發財了的,二月河,海巖,郭敬明就是寫東西賺了錢的,不過寫文字如果一定要和錢掛上關係,那就不好說了。

    《藝苑卮言》(明·王世貞)卷八雲:戲為文章九命,一曰貧困,二曰嫌忌,三曰玷缺,四曰偃蹇,五曰流竄,六曰刑辱,七曰夭折,八曰無終,九曰無後。旋列古來因文章而乖命運者不可數。其實世上人心最險,貪婪,嫉妒,掠奪,欺詐,迫害,是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的一條絲線。

  • 3 # 野風傳媒

    糾正一下,不是古代詩人普遍窘迫。而是所有的詩人普遍窘迫。首先詩不可能當做商品,換不來錢。其次,詩人普遍具有獨立人格,媚不來權貴。再次,詩人普遍個性脾氣較差,在社會上很難混出名堂來。最後,詩人的作品基本都是寫給自己的,有價值的詩一般要等詩人死後才漸漸被世人認識。

    當然,也有個別詩人不窘迫的,比如擅長寫讚美詩和頌歌的。能把這兩個體裁寫好也不容易的,可富貴。

  • 4 # 桃花依舊迎春歸

    只能這麼說吧,無論什麼年代,專注一件事,不能純碎地當做愛好。像古代詩人,如果純碎的迷於作詩,其它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做,怎麼會能養活自己呢。

  • 5 # 知鴉

    這個問題的回答牽涉到以下幾個問題:1.古代詩人都是窘迫的嗎?首先,古代詩人千千萬,「普遍」的資料機率從何得出?確實,窘迫詩人如杜甫住在一個被秋風捲走的小破茅屋,孟郊死後連個辦葬禮的錢都沒有;但是,也有身居高位、推行改革的王安石,王維還在輞川山谷買下一座天然園林別墅!所以,「詩能窮人」是否是個真命題,本身就值得商榷。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2.詩人窘迫是因為寫詩嗎?其次,「詩能窮人」的這條因果關係也很難成立。古人善寫詩是一種文學才能,王勃六歲時便能作詩,被譽為神童,十六歲就科舉及第當了官。照這條邏輯線看,詩能富人。那為什麼王勃後來遭遇窘迫呢,寫了篇《檄英王雞》,自個兒在政治仕途上作大死,這個鍋也不該詩來背。當然,人生的窘迫會激發詩人更大的創作激情,將內心的苦悶和失意付之於詩篇,於是王勃有了千古駢文《滕王閣序》。照這條邏輯線看,窘迫促進寫詩。倒是有一個李煜,志在山水,成日寫詩,把南唐國家給丟了。但也怪不得他,本來是第六個兒子,沒想過爭位,誰知道皇帝的帽子最後落在他頭上。淪為階下囚的後主再寫詞,則飽含著莫大的亡國之痛。△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3.不窘迫的人就不能寫詩嗎?

    當然也不是了,寫詩本身是一種文學藝術創作,並非窘迫之人的特權。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因外物的起興而寫,因情感的流露而寫,或者像乾隆帝就是把寫詩當成一種狂熱的愛好,寫個上萬首,也沒人攔著你,都是自己的自由。4.為什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會有詩人普遍窘迫的印象,可能因為所看到的大多著名詩篇,寄託了詩人不得志的窘迫之感。窘迫有兩層含義,一是物質上的窘迫,二是內心上的窘迫。物質的窮一方面因為詩人本身視金錢如糞土,例如好於接濟落魄公子的李白,結果千金散完還不來了,還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精神上是極度富有的,詩人們的這種人格魅力為出色詩篇更添光輝。內心的窘迫就像上面說過的,懷才不遇的情感張力融入詩歌,更富有感染力,所以我們讀到阮籍的「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時,都會不禁為之動容。綜上,儘管這個問題本身不成立,但它也反映了一種古代詩歌創作的歷史文化現象,需要我們思考。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一輛小型SUV,看中了奇瑞瑞虎3X和吉利遠景X3,哪一款更合適?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