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橘子說vlog
-
2 # 英語電影片段
1、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嚮往之情
其實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他們內心對於小學是非常向往的,他們會羨慕帶著紅領巾揹著書包上學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書包,新的鉛筆盒,新的衣服,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小學的嚮往之情。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積極鼓勵孩子上小學,時常以鼓勵的口語激發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嚮往之情,例如家長可以這樣說:“寶寶真棒,寶寶長大了要上小學了!”,讓孩子對於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充滿期待,也感到光榮和自豪。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
作為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寵孩子,什麼事情都替他們打理好,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繫鞋帶、如廁,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家長們也不要急著幫孩子解決,先引導他們,然後讓他們想辦法去解決,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對於他們以後進入小學甚至是以後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家長不能隨時隨地看護陪伴著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需要自己去處理他們遇到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上的問題
3、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見面,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讓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讓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溝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領導者,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見聞,誘導孩子也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聲,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邀請他們的小夥伴到家裡做客,讓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夥伴。
-
3 # 優數學
這個問題不是很明白,是誰對上學有恐懼?我想,應該是家長吧。如果是孩子恐懼,多半也是家長引導不到位導致的。
想說,我們生活中的恐懼和焦慮多半因為未知而發生的。當你勇於面對的時候,這種感覺會降低很多。對上學恐懼,無非就是怕學習不好,壓力大,面對老師同學的一些不良情緒。
所以,怎麼辦?當然是解決!哪裡有問題就解決哪裡。學習上的問題就抓好提前量,預習複習;跟同學關係出問題了,就好好解決處理,讓孩子多接觸人,多交朋友,然後教會他怎麼處理關係;如果作業過多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可以從培養學習習慣入手,大多數寫作業到半夜的都是特別磨蹭導致的。
綜上,找到問題所在,跟孩子一起面對,慢慢就好起來了。
回覆列表
導讀:開開心心上一年級,現在對上學有恐懼心理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孩子對上學恐懼,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作為父母一定要正視並且積極採取措施。如果孩子不是因為校園虐待型別的事件,那麼一定要幫助孩子走出心裡的那一關。因為孩子的讀書生涯時間很長,學會讓孩子愛上學校才會學習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說說我身邊幾個朋友的例子:
同學A:大大咧咧的小男孩,性格活潑開朗,讀幼兒園時深得老師喜愛。但是讀小學一年級後,就讓父母苦惱不已。根據孩子媽媽說的是:老師反饋孩子上課的時候,動不動就愛和同學說話。下課喜歡和同學追逐打鬧,老師多次口頭警告無效果後,好幾次都直接罰A站在教室後面,這件事情最後導致孩子心裡落差很大,也很受傷,覺得小學和幼兒園差別太大,甚至一度不喜歡上課,擔心控制不住自己和同學說話被老師責罵。
同學B 文靜的小男孩,性格安靜,不喜熱鬧。幼兒園時永遠是老師嘴裡說的乖寶寶。有好幾次看到老師大聲責罰不遵守課堂紀律不好好學習的學生,讓他心裡充滿了不安。放學回家後,父母每次問的第一句話: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也讓他不得不回想起學校不開心的經歷,對老師和學校產生了恐懼。
同學C 可愛的小男孩,性格慢熱,努力好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在家裡學習習慣良好,是老師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卻突然不喜歡讀書了,問起原因,原來是學校學的東西不熟練,在家裡父母教的時候沒耐心,不是打手心,就是辱罵孩子是笨蛋之類的話語,著實讓孩子因為學習的事情和父母老師有了深深的恐懼。
這三個都是當下孩子從喜歡學校到恐懼上學的主要原因,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更是一個家庭的寄託。我個人有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幫助孩子建立美好校園的概念
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好或者壞話,父母都不認可和喜歡孩子的老師,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上老師呢。父母對老師的每一次否定都是告訴孩子,老師不好。
第二:加強家園互動
作為一年級老師也是希望父母多向老師諮詢孩子的情況,老師也可以從父母口中瞭解孩子的情況,幫助孩子成長。孩子有什麼心理活動和想法,父母應該積極告訴老師,適當的時候請求老師的幫助和鼓勵,才能讓孩子更快適應。
第三:鼓勵孩子在學校交朋友
孩子在學校有朋友,才有小朋友之間的快樂和期許。更能幫助孩子分散某一部分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