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常兩姐妹
-
2 # 愛車大家說
一直有人認為霧天不能開雙閃,他們所謂的理由有兩個:
1、開雙閃後轉向燈就失效了,會讓後車無法判斷前車動向。
2、在歐洲對雙閃的使用有嚴格要求,只能是緊急停車才能開雙閃,行駛中的車輛不能開雙閃。如果都開了雙閃會讓後車司機無法判斷前車是停止還是行進。
那麼以上兩種觀點有道理嗎?從字面意思來看似乎挺像那麼一回事,但是這兩種觀點沒任何實際意義。首先開雙閃時左右轉向燈會同時閃爍,這時候再開轉向燈確實無法判斷。但是大霧天氣,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車速都不會太快,大家基本上都是挨個緩慢行駛,變道的可能性極小。就算變道,車速那麼低也足夠有反應時間。況且真要開轉向燈的話可以先關閉雙閃。
至於拿歐洲規定說事兒的只能說你太洋氣了,俗話說入鄉隨俗,歐洲規定只能停車開雙閃,但是國內沒有這個規定。為什麼拿歐洲的規定來要求國內的駕駛員?更有意思的是國內駕駛員從來沒接受過“行駛中不能開雙閃”的教育,那他們怎麼會透過開不開雙閃來判斷前車是停止還是行駛呢?
所以我覺得當霧大到一定程度後我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讓其他車輛注意到我們的車。這是最重要的。霧燈穿透力好不假,但在霧很大的時候霧燈光線也是很不明顯。而雙閃就不同了,它會一直閃爍,是動態的,這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經歷過大霧的人應該有體會,大霧天最怕前方沒車,因為這樣我們會失去參照物,跑一會兒目光就恍惚了,分不清前面是霧還是路。這時候哪怕前車有燈光透過來還不一定能及時發現。但這個燈光如果閃爍的話我們就更容易發現。這就是大霧天開雙閃最重要的原因。
-
3 # 非專業車評
霧燈、雙閃,沒有什麼可爭的,前霧燈是在大霧天給自己照亮用的,當然部分主機廠為了降低成本、很多已經取消掉了前霧燈;後霧燈是紅色的,必不能省(省掉則是不合規矩)、所以後霧燈即便閹割,但往往會保留一個,用於提示後車;雙閃燈同樣是紅色(與霧燈顏色一致、波長的長短一致),啟動後、可以同時亮起後面的四個尾燈(一般是這樣),提示、警示效果更佳、範圍更大!爭議一,霧燈的穿透力更強?
在大霧雨天、能見度低的條件下,到底是開霧燈、還是雙閃,一直存在爭議;在此我們只討論後霧燈、因為後霧燈是提示別人的(最存在爭議的點),很多朋友說,霧燈的穿透力比雙閃更強?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實際上燈光的穿透能力,與波長的長短有直接的關係,紅燈的波長就比綠燈要長很多,所以紅燈的穿透力要比綠燈長,所以交通崗的紅燈用於提示停車、因為傳播距離更遠!那麼問題來了,後霧燈是紅色、後雙閃也是紅色,二者的波長長度完全一致、那麼憑什麼說霧燈穿透力更強?二者的顏色一致、穿透力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有些朋友嘴硬、非說後霧燈穿透力更強,是不負責任的、是完全沒有科學道理的!既然顏色一致、穿透力一致,那麼該怎麼比?很簡單,比誰的燈泡多就可以了,是不是?後霧燈開起最多量倆、部分被閹割掉的只有一個;而後雙閃足足亮了四顆燈,那是一整排的亮光,所以雙閃永遠比後霧燈、更容易被發現,更具有警示作用!補充一點、既然顏色都一樣,何來雙閃晃人的說法?
閃爍的燈光、永遠比長明燈,更易被人所發現、所捕捉到!鄙人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只要思維正常、都可以自我完成舉一反三,比如海上的燈塔、超高建築物上的警示燈,為什麼都是閃爍、為什麼不是長明?霧燈不是最容易被發現、穿透力更強麼?那為什麼這些提示燈都是閃爍、而並非長明呢?哈哈,是不是有人想說是設計這些燈塔、高處指示燈的人不懂?原因很簡單,因為人的視神經細胞,對閃爍的光源、更為敏感一些,在海霧天氣裡迷失航向的輪船、只能靠著燈塔那閃爍的燈光尋找到方向,設定成長明燈?哪得坑死多少海員?同理高處的警示燈如果設定成長明,那麼撞擊事故就會頻出;因為咱們的眼睛更容易發現閃爍光源、而不是長明光源!所以在能見度極低的環境下,雙閃比霧燈更能起到提示作用、更能保證安全!有些人說雙閃燈會造成疲勞,那些天空中的駕駛員都不怕被閃到,地面的駕駛員就受不了?是不是太嬌貴了?所以根據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一條規定,當實際能見度小於兩百米時,開啟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和前後位燈;當實際能見度小於一百米時,開啟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前 後位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當能見度小於50米時,同上條規則;這就是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要求,能見度低於一百米,必須開啟雙閃加霧燈,而單獨開霧燈、指的是能見度低於兩百米!當能見度低於一百米時,霧燈等於失效,所以才要求開啟雙閃、來保證車輛安全,懂沒呀各位?那些反對使用雙閃的朋友,你們可以不認可鄙人的說法?但你們難道要反對中國道路安全法的規定麼?道理很簡單的,結論有一條、在能見度低於一百米時,雙閃才是最重要的!
回覆列表
如果是,一定要繼續行駛,就霧燈比較安全。如果是能見度極差的情況下,最好選擇安全地帶停車。讓霧散去,能見度高一點再繼續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