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彬彬有李要上進

    不知道他為什麼被打,被打了以後你當時的反應和做法是什麼?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大人的第一反應對他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是別人無緣無故打他,你選擇維護他和你選擇息事寧人就會有不同的影響。你維護他,他會知道,別人打他是不對的,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是要站起來反擊的。你若說沒事沒事,他會不解,為什麼別人可以打我,我為什麼不能反抗,媽媽為什麼沒有站在我這邊還說沒事呢?是不是我以後再出去玩別人打我媽媽還是這樣的態度呢,那我還是不要出去玩了吧,免的再被別人打!

    我兒子二年級,他曾回家說在學校有同學打他。我會讓他自己想想為什麼別人打他,是你惹到人家了,還是別人故意打你,或者是不小心碰到你,要先弄清楚。如果是你先惹事,那你捱打就是活該!如果別人故意打你,我是主張立刻馬上打回去的,先打回去再說其他的,就算找老師,也要先打回去,不能吃虧,我不認為吃虧是福!如果是不小心碰到的,那也不要太小心眼,別人道個歉也就過去了。

    告訴孩子在外面不要惹事也不要怕事!

  • 2 # 學緣課堂

    孩子被捱打了,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應對的“三步曲”,即“斥責、制止、躲避或尋求幫助”。 斥責是指嚴厲告誡對方,你這種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 制止的方式可以是:告訴孩子,面對小朋友打過來的小巴掌時,不妨試一試迅速抓住對方的手,這樣對方就不能動了,不能動就打不了人了,抓住對方手腕的同時要告訴這位小朋友:“你不能打人,打人不是好孩子”。 當無法制止時,為了避免更大的傷害,我們需要告訴孩子,躲避,離開現場或者尋求大人的幫助。 這樣的處理方式更適合於幼兒,在孩子之間的交往中,很多很多打人的行為並不是故意為之,而是因為不會清晰表達而採取的舉動。所以,透過三步曲,不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力量有多麼強大,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發展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打人這種攻擊一般是故意所為,但處理原則大體相同。 而以牙還牙,讓孩子打回去很有可能會引發更大的戰爭,造成更大的傷害。校園裡很多流血事件就是這樣發生的。但是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不還手,並不是軟弱可欺,更不是懦弱,而是懂禮貌、懂謙讓、懂得解決問題的行為。 舉個例子:我家女兒剛上小學第一個星期,班上出黑板報,她被一個比他高出半個頭的小女孩打了。跟幼兒園不同的是,小朋友之間鬧矛盾,一般會有老師幫忙協商解決,而到了小學,遇到這樣的衝突則需要自己去處理。 回家後,她說起這件事,說:媽媽,當時我完全沒有想到她會打我,等我反應過來的時候,她走開了。但是我很生氣很生氣。 我說:那你做了什麼? 她說:我走過去告訴她打人不對,如果你不同意我的做法,你可以說出來!然後我看到她猶豫了一下,跟我說了一聲對不起。 我對女兒的這番表達感到很吃驚,因為我意識到,這可能是處理孩子糾紛和矛盾的最好的方式,雖然看上去在那一刻女兒似乎吃虧了,但是,她用她的語言力量,震懾到了那個孩子。 於是我跟女兒說:我很欣賞你當時的大度與勇氣,我們不打回去,而用語言告誡她,這個方式,不僅沒有讓矛盾激化,而且,我想,她在從中得到了學習,你也很及時地發洩了自己生氣的情緒。 她回答說:是的,當我把我的話說完,還沒聽到她說對不起的時候,我就已經不生氣了。 三、理解情緒,關注於解決問題 我曾經在遊樂場看到非常揪心的一幕。 一個六歲左右的小男孩,在滑滑梯的時候,被一個霸道的比他大的孩子打了,他感覺到很委屈,又很害怕,不敢與那個孩子對峙,就跑到他媽媽那裡哭。 沒想到,他媽媽劈頭蓋臉反而把他說了一頓:“哭什麼哭!人家打你你就打回去呀!哭能解決問題嗎?”媽媽的話音還沒落,我看到小男孩突然像瘋了一樣的,在地上打滾,瘦小的身體重重地撞向遊樂場的遊樂設施。 他媽媽一下子嚇壞了,她沒有想到,孩子的反應那麼大。過了很久,那個小男孩才願意他媽媽把他抱在懷裡。 看著那個慌亂的不知所措的媽媽,我走過去,坐在旁邊,對小男孩說:你剛剛一定覺得很委屈,很害怕。那個男孩子比你大,你不敢還手。你希望媽媽能夠安慰你,但是媽媽也沒有,你覺得更加委屈,對嗎?男孩子的哭聲突然停下來,他媽媽驚奇地看著我。(這種溝通方法稱為“同理心”,意思是感同身受孩子的情緒,並把孩子的內心想法說出來,以獲得孩子的認同) 我跟他媽媽說,其實,你只要說出他的感受就可以了,然後你可以和他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件事。後來,母子倆決定,一起去滑滑梯,媽媽站在旁邊保護他。 雖然最後的決定像是做了很大的讓步,被打這件事情像是不了了之。但是,面對一些會故意傷害別人的“壞孩子”,父母要做的不僅是保護孩子的身體,還要保護他們的情緒不受傷害。 理解孩子,跟孩子溝通,用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說出此時他內心的需求與決定,在必要的時候,跟孩子一起想辦法,一起做。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得到發展。 逆境、挫折是孩子最好的大學,“被打”是在孩子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的事情。在保證孩子安全並教會他們必要的技能的前提下,父母不需要過多的參與,放手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去積累經驗,從錯誤中得到學習,從問題中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新材料能幫助汽車輕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