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郝小茹
-
2 # 鵜鶘心理陳小康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惑,明明知道這個時間再去學習了,但是卻一點都沒有動力,根本就不想去學習,而且甚至會拒絕學習,做出相反的行為,比如說為此就去玩手機啊,然後出去玩兒啊……這會讓我們很苦惱,到頭來沒有按照既定的目標去學習的話,會耽誤很多事情,從而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人說這就是傳說中的拖延症吧,可是拖延症這個詞也不是一個什麼專業的心理學名詞,只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總結髮現的一個可以解釋這個情況的一個名詞而已,它背後其實有很多的心理學的意義。當你去問一個人為什麼會拖延的時候,這個人可能也答不上來,可是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幫助自己去深入的思考這些問題。
比如說,其實我現在覺得自己應該去學習了,但是不願意去,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想到現在要去學習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樣的?你感覺到了怎樣的情緒?請用具體的詞語描述你當前的心情。否則他會說,我就是不開心嘛,這有什麼好說的。但實際上我們要知道,對於一件事情,我們可以有很多種情緒,哪怕是一種情緒,我們也可以有很多種表達方式,這就像香水一樣,有前味、中味、後味,對於情緒來講也是這樣的。這個時候如果仔細去描述,你會發現這個不開心可能是由懊惱、沮喪,憤怒,等等組成的。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分解了,比如說,我們感覺到沮喪,為什麼要去學習讓我們感到如此沮喪呢?這是我們需要探討的,是我們的想法,當然有的時候這一部分很難,我們已經習慣了這麼去想,所以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當我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這樣的情緒了。但沒關係,這是可以練習的,我們透過練習可能會發現,要學習的時候,我們因為許多自己過去的經驗,比如說,我努力過但是沒有好的成績或者過於追求完美,因此會對學習的結果有一些懷疑。這個時候學習對我們來說就是痛苦的,因為它帶來不了好的結果。這時候我們的情緒會進一步的積累,所以我們就會拒絕去學習,以此避免這樣的痛苦,甚至會作出相反的行為,比如說去玩,這也是為了迴避學習,帶來痛苦這樣一個主要問題。
搞清楚了這一點,其實我們就能夠去應對這樣的局面了,當我們感覺到想去學習卻又拒絕學習的時候,我們透過這樣的分析,找到自己的原因所在,比如說,如果我們是因為害怕失敗,或者過於追求完美的話,也許我們需要做的是透過一些現實的東西來檢驗我們的想法,調整我們的心態,這樣的話,我們面對學習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那麼被動,我們的心情也就不會那麼糟糕,也就能夠去學習下去了。
回覆列表
每個人都有一顆向上的靈魂。
向上是人類的天性。
我們心裡都有一套心理防禦機制。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呢?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個體面臨挫折或衝突的緊張情境時,在其內部心理活動中具有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
真正找到學習的動力,強化動機我有個同學英語特別差,後來他的父母帶他去美國旅遊了兩個星期,讓他猛然發現原來學習英語的益處是實實在在的——去看更大的世界,無阻礙的交流。從此後有了學習的興趣,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名職業的英語導師,並在網路上有大量粉絲。假如我們是為了很多別人告訴我們的想法,照搬下來告訴自己應該學,那麼這個層面還沒有完全激發內在的動力。只有自己真的對學習產生了慾望,才能激發自己。當我們的潛意識接收到了足夠強烈的指令的時候,才會衝破對所謂學習的恐懼而為我們服務。
釋放負面的情緒,改善潛意識裡對學習的感受為什麼學習帶來了恐懼、焦慮和痛苦呢?我們要去尋找內在的情緒機制。可以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坐下來,閉上眼睛,深呼吸。並嘗試問自己那麼恐懼學習,那麼焦慮學習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曾經被老師苛責過很笨、學不好習嗎?曾經考試失敗非常痛苦嗎?曾經被家長或同學挖苦、嘲笑嗎?曾經因為學習被師長呵斥嗎?找到那個痛苦的地方,體驗自己的情緒——我狠痛苦,我很委屈,我很煩悶,我很迷茫,我很無助,我不自信,確認這種情緒。比如痛苦,那麼就告訴自己我很痛苦,然後伴隨著深呼吸,在吸入的時候想象在內在找到了這種情緒,在呼氣中告訴自己我在釋放我的痛苦。可以嘗試一下,對於釋放和舒緩情緒非常奏效。
學會求助,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提高效率、掌握方法,就會讓學習變得有趣。當我們看得到自己的學習成效,自然會非常容易堅持下去,逐漸的就會改善潛意識對學習的印象,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君子善假於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大腦有自己的運作規律。也只有當我們找到了學習的方法,才能夠說我們真正學會了學習。可以搜尋一下,光是寫這方面的文章就有很多,書籍也非常多。比如,思維導圖,番茄工作法都不錯。如果是正在上學的孩子,相信當前的輔導機構、或者自己的老師都能在這個方面提供很多建設性的建議。
加油,願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