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彬彬吶.

    346年,東晉的大將桓溫鎮守荊州,管理著長江中上游的軍事。這時候,在西蜀一帶,存在著李勢的蜀漢政權,北方存在著許多少數民族的政權。桓溫認為這些勢力的存在對東晉是一個威脅,再說,自己長期當軍事首領,手中握有兵權,不用顯得自己無能,便經常和自己的部下商量北伐的事情。

    一次,江夏相袁喬對桓溫說:“胡人(北方少數民族)、蜀人都是我們的敵人,並且對我們長期構成危害,胡、蜀兩處比較起來,蜀國地勢險要,但實力較弱,容易攻取,不像胡人那麼強大。現在,蜀漢政權的頭頭李勢殘暴無道,我們選一支精兵,奇襲蜀國,李氏政權一戰就可消滅!”桓溫大喜,立即向皇帝上表,請求討伐西蜀。這時候,當皇帝的是2歲的晉穆帝司馬聃,朝中大事由褚太后做主,太后同意了桓溫的請求。桓溫便率領益州刺史周撫、南郡太守司馬無忌出兵攻蜀,第二年便打到成都,李勢投降,蜀國被掃平。

    蜀漢滅亡以後,桓溫在朝廷中的威名更大了,朝廷中的大臣很害怕,任用殷浩來與桓溫對抗。桓溫很不高興,常常對別人說殷浩的壞話,桓溫說:“我和殷浩少年時在一起玩騎竹馬的遊戲,我玩過了就扔掉竹馬,他卻把我的竹馬撿回家,你們說,這麼小氣的人怎能治理國家?”

    殷浩本來是個文人,被朝廷重用以後,連續幾次領兵北伐,想恢復晉朝原來的山河。352年,殷浩從壽春出發,進攻後趙,在許昌戰敗,退守壽春。第二年,殷浩再次從壽春出發,領兵7萬北伐,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因羌族將領姚襄叛變,被姚襄襲擊而戰敗,領著殘兵敗將逃到譙城(今安徽亳州)。桓溫乘機向朝廷上書,說殷浩連年吃敗仗,毫無用處,應該降為老百姓。於是殷浩被免官為民。殷浩想不通,成天默默不語,用手指在空中寫“咄咄怪事”四個字,不久病死。

    殷浩被免官的第二年,即公元354年,桓溫自己領兵北伐,共發動水陸軍4萬,水軍從襄陽入均口(今湖北均縣西),步兵向武關(今陝西丹鳳東)進發,進攻前秦,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打了幾個勝仗。

    前秦苻健領6000來人退入長安,保守長安小城,桓溫大軍一直進到灞上駐下。關中的父老鄉親聽說晉國的軍隊來了,紛紛抬著慰勞品來迎接桓溫的軍隊,有些老人流著淚說:“想不到今天又看到了官軍!”許多郡縣的長官都在考慮向桓溫投降。

    這時候,桓溫如果乘勝前進,能夠一鼓作氣打下長安,可他只是駐軍灞上,按兵不動。這時候,北海人王猛來拜見桓溫。王猛在當時是個很有學問、名氣極大的人,但他不拘小節,不修儀表,求見桓溫時穿著一身髒兮兮的短衣服,簡直像乞丐一樣。桓溫見王猛雖然外貌不怎麼顯眼,但他有很好的氣質,便虛心地接待王猛,問他:“我奉天子命令,領雄師10萬北上,現在到了這裡,怎麼地方上的豪傑、英雄等卻不來見我呢?”王猛說:“你奔襲數千裡來到這裡,節節勝利,面對長安小城,卻不進攻,大家不知道你到底怎麼想的,所以不敢輕易地來見你。”王猛一邊談論天下大事,一邊在身上抓摸,時不時地摸出一隻蝨子放在嘴裡,桓溫卻非常認真地聽他講話,根本不在乎這些。這就是“王猛捫蝨談天下”的故事。後來,因為軍糧接濟不上,桓溫收兵退回襄陽。

    356年,東晉委任桓溫為征討大都督,再次舉行北伐。桓溫從江陵出發,行過金城(今江蘇句容縣北部),見到自己當年任琅琊太守時種的柳樹已經成林,感嘆時間過得太快,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木都長這樣了,人怎麼經得起歲月的消磨!)桓溫這次出兵,又是接連獲勝,佔領了洛陽,桓溫將洛陽故城整修一番,想請皇帝把首都再移到洛陽來,朝廷的君臣不願意遷移,桓溫很不高興,留下將領鎮守洛陽,自己領兵回朝。

    369年,桓溫從姑孰領兵5萬北伐,在進軍途中,也打了幾個小規模的勝仗,但因決心不夠堅決,加上客觀條件不夠成熟,最後接連敗給燕國軍隊,特別是在襄邑(今河南睢縣境內)一戰,桓溫軍隊死亡3萬多人,大敗而回。

    桓溫幾次北伐,雖有勝利,但最後都放棄了戰果,桓溫不滿朝廷,與朝廷的矛盾越來越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讓孩子自願去興趣班?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