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詞壇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偉大詞人辛棄疾的先驅。他為人直率坦蕩,氣魄豪邁,作詞時筆酣興健,頃刻即成。他的詞風最接近蘇東坡的豪放,就拿這首《念奴嬌》來說吧,它和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風格就很近似。《水調歌頭》寫於中秋之夜,一開頭就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將時空觀念引入詞裡,在抒情寫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欲打破時間的侷限和空間的阻隔,在人間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整首詞寫得豪放曠達,出神入化。張孝祥這首《念奴嬌》寫的是接近中秋的一個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闊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與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膽也是透明的,他覺得自己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他以主人自居,請永珍為賓客,與大自然交朋友,同樣豪放曠達,出神入化。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彷彿是與明月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關於人生的哲理。張孝祥的《念奴嬌》則是將自身化為那月光,化為那湖水,一起飛向理想的澄澈之境。兩首詞的寫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種豪放的精神與氣概,卻是很接近的。
黃蓼園評此詞說:“寫景不能繪情,必少佳致。此題詠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縱寫得壯觀,亦覺寡味。此詞開首從洞庭說至玉界瓊田三萬頃,題已說完,即引入扁舟一葉。以下從舟中人心跡與湖光映帶寫,隱現離合,不可端倪,鏡花水月,是二是一。自爾神采高騫,興會洋溢。”(《蓼園詞選》)這首詞在情與景的交融上的確有獨到之處,天光與水色,物境與心境,昨日與今夕,全都和諧地融會在一起,光明澄澈,給人以美的感受與教育。
張孝祥的《念奴嬌 過洞庭》寫於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這首詞被後世認為在中秋詩詞中僅次於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欣賞了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覺得蘇軾<<水調歌頭>>尤有塵心。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中秋詞中的經典,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也深具東坡神韻,很值得品味。
八百里洞庭可以容貯多少詩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詩句猶在耳,那是一個煙波浩渺、聲勢盛大的洞庭,而在無風的月夜乘一葉扁舟劃
張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詞壇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偉大詞人辛棄疾的先驅。他為人直率坦蕩,氣魄豪邁,作詞時筆酣興健,頃刻即成。他的詞風最接近蘇東坡的豪放,就拿這首《念奴嬌》來說吧,它和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風格就很近似。《水調歌頭》寫於中秋之夜,一開頭就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將時空觀念引入詞裡,在抒情寫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欲打破時間的侷限和空間的阻隔,在人間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整首詞寫得豪放曠達,出神入化。張孝祥這首《念奴嬌》寫的是接近中秋的一個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闊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與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膽也是透明的,他覺得自己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他以主人自居,請永珍為賓客,與大自然交朋友,同樣豪放曠達,出神入化。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彷彿是與明月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關於人生的哲理。張孝祥的《念奴嬌》則是將自身化為那月光,化為那湖水,一起飛向理想的澄澈之境。兩首詞的寫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種豪放的精神與氣概,卻是很接近的。
黃蓼園評此詞說:“寫景不能繪情,必少佳致。此題詠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縱寫得壯觀,亦覺寡味。此詞開首從洞庭說至玉界瓊田三萬頃,題已說完,即引入扁舟一葉。以下從舟中人心跡與湖光映帶寫,隱現離合,不可端倪,鏡花水月,是二是一。自爾神采高騫,興會洋溢。”(《蓼園詞選》)這首詞在情與景的交融上的確有獨到之處,天光與水色,物境與心境,昨日與今夕,全都和諧地融會在一起,光明澄澈,給人以美的感受與教育。
張孝祥的《念奴嬌 過洞庭》寫於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這首詞被後世認為在中秋詩詞中僅次於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欣賞了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覺得蘇軾<<水調歌頭>>尤有塵心。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中秋詞中的經典,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也深具東坡神韻,很值得品味。
八百里洞庭可以容貯多少詩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詩句猶在耳,那是一個煙波浩渺、聲勢盛大的洞庭,而在無風的月夜乘一葉扁舟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