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迴歸線31352571
-
2 # 白老師談健康
黃疸(Jaundice)是由於血清中膽紅素濃度增高所引起的鞏膜、面板、黏膜及體液黃染的現象稱為黃疸。當血清中膽紅素超過17.1umol/L即診斷為黃疸,當血清膽紅素超過34.2umol/L時臨床上可見鞏膜和面板黃染。
【病因】
正常人膽紅素的生成、轉化、排洩保持動態平衡,當這種平衡遭到破壞時,就出現黃疸。膽紅素代謝可有3個環節:即紅細胞破壞和分解,成為非結合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膽細胞將其攝取並轉化為結合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膽紅素的排洩。根據這三個環節的變化可分為3種類型黃疸。
1.溶血性黃疸病因
(1)先天性或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如海洋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蠶豆病、伯氨喹啉等。
(2)獲得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惡性淋巴瘤等。
(3)非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如敗血症、毒蕈中毒、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2.肝細胞性黃疸原因
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
3.阻塞性黃疸原因
(1)肝內膽汁淤積性黃疸:如毛細膽管炎性病毒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藥物性黃疸。
(2)肝外膽汁淤積性黃疸:如膽管水腫、瘢痕形成、蛔蟲症、膽管結石、腫瘤。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溶血性黃疸
一般黃疸為輕度黃染,呈淺檸檬色。急性溶血時,有寒戰、高熱、頭痛、嘔吐及血紅蛋白尿,嚴重者,可有急性腎功能不全;慢性溶血,多有遺傳性與家族性,常有脾大、貧血。
2.肝細胞性黃疸
面板、黏膜呈淺黃至深黃色,乏力、倦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嚴重者有出血。
3.阻塞性黃疸
面板呈暗黃色,完全阻塞者顏色更深,甚者呈黃綠色,並有面板瘙癢、心動過緩、尿色深、大便呈淺灰色或白陶土色。
(二)伴隨症狀
1.伴發熱、寒戰
多見於急性膽管炎、敗血症、瘧疾、肝膿腫、大葉性肺炎、鉤端螺旋體病等。
2.伴肝大
多見於肝炎、急性膽系感染、肝硬化、肝癌。
3.伴腹痛
多見於肝癌、肝膿腫、膽石症、膽道蛔蟲病、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
4.伴膽囊腫大
常見於胰頭癌、壺腹癌、膽總管癌。
5.伴消化道出血
多見於肝硬化、重型肝炎、急性出血性膽管炎、壺腹癌。
6.伴脾大
多見於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遺傳性溶血性疾病、瘧疾、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
7.伴腹水
可見於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
(三)實驗室檢查
1.溶血性黃疸
①血清間接膽紅素增加
②大便色加深
④急性血管內溶血,可有血紅蛋白尿、網織紅細胞增加、骨髓紅細胞增生
2.肝細胞性黃疸
①血清直接與間接膽紅素均增加
②尿中直接膽紅素定性為陽性
④肝功能損害
3.阻塞性黃疸
①血清直接膽紅素增多
②糞便中糞膽素減少或消失
(四)輔助檢查
(1)X線檢查:平片可發現結石,造影可發現膽管阻塞部位。
(2)B超:可發現肝內有無佔位和肝管。胰腺有無異常。
(3)CT:可鑑別肝、膽、胰等引起的黃疸。
(4)放射性核素檢查:可發現肝內外病變。
【急救與治療】
1.病因治療
根據不同病因引起的黃疸進行治療,如由乙肝引起,進行乙肝治療;如阻塞性黃疸,酌情給以抗感染、排石、手術或放、化療等。
2.對症治療
(1)膽石症引起疼痛:可用阿托品、哌替定。
(2)面板瘙癢:給予蘆甘石洗劑,達克寧霜、克羅米通軟膏、撲爾敏、息斯敏等。
(3)溶血性黃疸:防止血管內溶血所致腎衰竭。
回覆列表
謝邀!剛當奶爸,說說自己帶孩子的經歷吧,大家可以參考,關於黃疸的分類我就不多說了,百度都有,以下我說的都是自己經歷過得,寶寶出生第二天早上出院(病房沒有床位,住過道的,條件太艱苦了),已經出現黃疸的跡象了,醫生說不嚴重,回家注意觀察!寶寶出生第四天,去釆足底血,帶複查黃疸,一查頭部240+,面部308+,醫生讓抽血化驗,好,四天的寶寶抽血,心在滴血,一切都好,然後醫生開了三樣藥,讓回家吃,兩天後複查,效果不理想,淘寶買藍光燈,給寶寶照,連續三天,每天4到6小時,5天后複查,黃疸正常了!建議不要給寶寶吃藥,吃了醫院開的藥,一天不停的拉,寶寶腸胃功能都還沒有完善,肯定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