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形世界

    老孑第十一章主講玄即太極☯️的相對性。第一章講玄的構成即玄由有無二元構成(有無同謂之玄)。本章告訴人們玄的構成要素有無是相對存在的:有了車廂之虛無,才會有載物之實有;有了壺罐之虛無,才會有沏茶裝物的實有;有了窗戶之虛無,才會有居住的實有;以此類推,有了排洩之空虛,就有了飲食之實有;有了低凹之空虛,就有了江湖之實有;有了天地的虛無,就有了萬物的實有。在這裡有對無,虛對實同太極的陰和陽一樣都是相對存在,不是狐立的事物。另外老子還談到"有以為利,無以為用","有無相生,高下相傾,前後相隨,聲音相合⋯"都是告訴人們太極玄學是二元論、相對論,不是一元論!更不是一元產生另一元論,如果宣揚一元論或鼓吹一元消滅另一元論都是違反道學原理的。

  • 2 # 孝亦修行

    學習《道德經》第十一章,請你舉出四個因為“無"而產生作用的物品。

    先來看看《道德經》第十一章的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為我們舉了製造車輪,製造陶器,製造房子三個生動的例子,其實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教授終於沉不住氣了,說:“已經滿了,大師!不要再倒了!”

    南隱禪師這才放下茶壺,注視著學者說:“你的心如同此杯,裝滿了你自己的思想。你不先把它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呢?”

    最後一個,請想象一下一線城市中擁堵的道路。只有“無"才能讓道路通暢,而“有“,甚至是“大有",則讓道路失去了作用。

  • 3 # 與君共品一山水

    1、插軸之孔

    2、器皿之籍利

    3、內部之中空,門窗之虛無

    4、有與無二者,互為利用,三者外殼的實用部分只是籍利的道理,闡明宇宙萬物柔能克剛,若能勝強,虛空之中,更有無窮之妙用。

  • 4 # 生升泉

    一、轂中空虛,車得去行。

    二、輿中空虛,人能載其上。

    三、器中空虛,故得有所盛受。

    四、室中空虛,人得以居處。

    以上的無,才有作用:無之為用。

  • 5 # 阿正故事會

    道德經【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道德經中已經舉例了“車輪轂,陶器皿,房屋”等例子。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是有很多例子的,道法自然,我們生在這自然界,眼之所見,耳之所聽,皆含有“道理”。比如:

    1水杯,因為中間是空的也就是“無”,所以我們才能用它裝水喝。

    2衣櫃,因為中間是空,才能裝衣服。

    3錢包,因為空空如也,才能裝錢。

    4腦子,人剛剛生下來,什麼都不知道,如同空白,然後能才逐漸學習,慢慢明白道理,學習知識成為有識之人。

    其實學習《道德經》,說難很難,說不難也不難。難在時代太久遠,現在流傳的都不是原版,即使度娘上的也不太準確。或者說現在全網都沒有原版,只有接近的。然後出於一些原因,道家思辨的哲學思想

    但是《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是有一定道理的,裡面的哲學思想確實是東西方古今哲學理論裡的上上之作。非儒學,佛學,之類能比,它說闡述的道,是不拘泥一花一草,所以不需要過多的事物例子,也不需要很多言語,重點在一個“悟”字。言盡於此,祝道友學習順利。

  • 6 # 雙溪小築

    一切法從心想生,本來無,畢竟空,不可得。天也空,地也空,萬物渺渺在其中。而道就在於這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動靜之間顯現。《道德經》第十一章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車轂

    製造木車的車轂,它的中心支點是一個小圓孔。由中心點小圓孔向外周延,共有三十根支柱輻湊,外面包著一個大圓圈,由此構成一個內外圓圈的大車輪,就能擔當任重道遠的負載,旋轉不休而到達目的地。

    你能說哪一根支柱才是車輪載力的重點嗎?每一根都很重要,平均使力,根根都發揮了它的巨大功能而完成車輪的作用。但支援全體共力的中心點,卻在中心的小圓孔。可是它的中心,卻是空無一物,既不偏向支援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無止境。

    擔當任重道遠的車轂,它能活用不休,輪轉無窮的中心關鍵所在,便是中空無物,所以才能支援多方面的效用。同時也使多方面的力量,歸到中心點而返還無用之用的大用,無為而無不為的要妙。

    用於修身,則要在中心無物,任運於有無之間的妙用。

    用在治世,則虛懷無君,合眾輔之力而完成大事之全功。

    陶器

    造作陶器,必須把泥土作成一個防範內外滲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間空空如也,才能在需要用它的時候,隨意裝載盛滿,達到效果。

    用於修養性命之道,必須“虛懷若谷”,與天地精神往來而得大機大用。

    房室

    要建造一間巨大的房屋,必須要開闢門、窗,以便光線、空氣的流通,才能宜居宜人,使人胸襟開闊,內外暢達而無阻礙

    用在修習心智功夫,必須要開張靈明,靜居其中,見聞不隔而清淨無為。

    用在處世之道,則是智慧明達,無所不能。

    現代手機

    現代手機,外有一殼,內有電路板、電子元件等精密儀器集於一體,充電後接通網路,通過手機螢幕顯示無限量資訊。不能說手機螢幕有用還是電子元件有用,哪一個都有用,離開哪一個都會有所缺失。

    用在修身方面,則需要胸懷自然萬物、乃至宇宙天地,無所不包,達到所謂“人低為王”的境界。

    用在處世,則需要用人之所長、重視與他人有機合作,才能發揮巨大作用、成就一番偉大事業。

    【小結】

    《道德經》道家古代經典,是聖賢把古代的智慧集結成冊,把世間萬事萬物的原理和規律都提示出來,這些道理可以普遍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掌握了“道”的原理,就會明白每一個出現在自己面前的事物的規律,知道如何正確面對、正確處理了。

    無論是出世之道,與入世之用,必須要切實明白道在有無之間、動靜之間的竅妙。因此說:有無相生、利用無窮。

  • 7 # 嶺南東坡肉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萬事萬物都有相對比較,物理學中速度是相對的,兩個速度相同的物體看對面就是靜止的,無中生有。有中生無,萬物全陰之時,生了一點陽,萬物俱陽之時,又生了一點陰。

    因為無而產生作用的物品,比如繪畫中的留白,因為有空間可以居住的房子,各種球類,還有年輕人勞累和堆的滿滿的心,當無所用其心的時候,反而能做好事。

  • 8 # 四九城愚人

    就是本體只是需要而創造出來的一個東西而已。

    不存在其他影響。換句話說只是對於“道”的一種簡單兌現的技術用法。

    說有,東西造出來了,可以用於解決當下問題。

    說無,這東西的材料本就是“道”產生的,咱們只是拼湊起來而已。沒什麼創造性。

  • 9 # 文發揚

    我來回答:

    1,車穀。

    2,陶器容器。

    3,房屋空間。

    4,衛星空艙。

  • 10 # 像歉顏

    老子說輪子中間挖個洞就可以造成車子,鍋碗瓢盆,箱子櫃子籮筐包包等中間挖掉就可以裝東西,房子中間挖掉就可以住人。輪子,杯子, 房子中間要是無的狀態才有大作用,作用到底有多大?那就大了去了。如果這些東西中間是實心的能有多大用處呢?細細一想,人人都能想到的。這說明“無“起到決定性作用。

    除了這些東西以外,現實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事物。比如“人“就是這樣,人體內有空間才能生存,要呼吸新鮮空氣,要吃飯喝水,要排洩等等。如果人體內是實心的,裡面滿滿當當的,新鮮空氣,食物,水就進不去,那人沒發活了。不光是人,動物也是這個道理。

    再舉個例子,我們的太陽系如果沒有空間,都擠在一起,地球上生物全完蛋。

    可以這麼說,沒有這個“無”就沒有宇宙萬物。所以說這個“無”就是“道“也有可能是宇宙的本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體》三部曲中最騷的一句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