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ssyla
-
2 # 人生第二春
不自量力,班門弄斧來回答一下。
給在世老人寫回憶性文章,這其實好辦。
通常吧,無非有兩種形式。
一是寫一篇比較簡單的回憶錄,把老人一生值得回憶的往事記錄下來。可以是散文格式的,也可以是紀實形式的,還可以是口述記錄形式的。
二是寫成小說。結構上可以自己確定內容比較龐雜一點,把老人一生重要的事蹟用小說的語言和形式寫下來。
至於用哪一種方式來寫,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如果老人一生的經歷複雜,生活道路比較平坦或平淡,說難聽點,實在沒什麼重大事項值得回憶或沒有什麼傷心的或高興的往下值得書寫的,或雖有但不多的,可能採用前幾種形式。如果一生經歷複雜,道路崎嶇曲折坎坷,大起大落,有很多難以忘懷不堪回首的傷心的或高興的往事值得紀念的,那就用小說形式比較好。角度嘛,可以是自傳體形式的,也可以從第三人角度來寫。
關於取材,我想應該有這麼幾個途徑。
一是老人自己的回憶。因為老人在世,那麼他本人的回憶是第一手材料。讓他自己仔細回憶,記錄下來作為最基本的素材。通常,一個人對自己一生的經歷,凡是有點意義的有點價值的,都能回憶起來的。除非老人因年齡太大或健康因素。實在是回憶不起來的,也許就是不太重要的,可以忽略。
二是老人親屬的回憶。老人的老伴、兄弟姐妹、子孫等,他們對老人生活經歷,可以從不同角度提供素材。與老人生活經歷越親密的人,提供的材料越真實也越可靠。可以找他聊天,或直接要求他們口述,記錄下來。
三是老人的鄰居、鄉親、同事、戰友、朋友等等與老人生活相關人的回憶。分別去接觸他們,記錄下來。
四是老人生活的蹤跡尋訪。老人一生學習、工作、生活或戰鬥過的地方,必然留下他的生活足跡。也許老人當過兵、也許參與過重大工程建設比如修鐵路,山峽電站建設等,也許在某個學校做了很年老師等等。尋蹤問跡,查閱資料,也是取材之道。
五是老人物品收集。老人一生留下來的物品,比如說筆記、日記、一生用過的證件、證書、榮譽獎品、生活用品、居住的房屋、甚至果園、養的花草等等,凡是老人用過的接觸過的一切東西,只要能收集到的,都可以。這些東西在寫作時可是活生生的素材,有的也許非常有意義,有的可能觸發老人回憶起一生中的亮點或痛點來。
可能還有其它的取材途徑。但主要的應該就是這些了。
-
3 # 月週日時間計劃表
考慮三方面問題:問誰?誰來寫?寫什麼方面?
♦問誰?
老人、熟悉他以往的人(至少一個,可以是朋友,同事等)。
畢竟老人的年紀大了,記憶力、體力都有些跟不上。這時就要有個人幫他一起回憶,這會讓記憶裡的事件更清楚,真實,生動。
♦誰來寫?
建議找專業撰稿人。
表示對老人憶事的尊重。 古時候,人們對這一方面的事尤為看重,所以請的都是大家。有的文章甚至會流傳百世。
♦寫什麼方面?
1,老人夫妻間的回憶
①夫妻倆年輕時的相識、相知、相伴。
②多年來夫妻的相處之道。
2,特殊歷史事件時,老人正在經歷的事
老人自己的事,與歷史事件相連,融入歷史之中,滿滿的歷史年代感。
3,根據影集,敘述故事
每張照片,就是最真實的回憶。快門定格的那一秒,就是老人最真活的年華。
4,老人時常掛在嘴邊的事
-
4 # 萬能小狐狸
1.老人年輕時如果有寫日子的習慣,可以將他 的日記進行整理。
2.根據老人口述以前的事蹟,經歷過哪些人,發生過什麼事情,整理成文字。
回覆列表
關於寫文:
以第三人稱的話,首先要聽老人講述的那個時代的故事,其次確認故事涉及年代的歷史背景,梳理事件的前因後果,進行感情昇華
以第一人稱的話是以主人公的視角去寫,涉及心理活動、生活背景,需要平常多聽老人講講他們的故事
注意採訪物件可以不止一個哦,可以諮詢主人公的朋友、親人等。因題材而異。
《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當初在寫《飄》的時候,也聽了許多經歷美國南北戰爭的老人的故事,再加上她對當時背景有所瞭解、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才造就了她最後的作品。
關於素材獲取:
要取得一手素材,就要和老人們做朋友、充分尊重他們的想法。當初電影《二十三人》的導演在採訪主要人物的時候,因為涉及到主人公曾經黑暗回憶,經常採訪到一半的時候對方就不願意多講了。
每當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採訪者會尊重她們、道歉離開或者和她們一起沉默。最後被採訪者慢慢接受了她們,也講了很多當初歷史涉及不到的的細節。
(聽說後來因為某些原因電影改名了,是一部記錄戰後慰安婦日常生活的紀錄片)
故事很真實也很刺痛人心,但最最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要真心實意地尊重老人、替他們著想、用行動證明自己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