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查詢資料,找到了有關端午節的傳說,紀念政治人物的傳說有兩個,一個是大家熟悉的屈原的故事,另一個是紀念吳國伍子胥的傳說。屈原的傳說我就不說了,說一說有關伍子胥的傳說。
傳說端午節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的另一位著名的吳國忠臣伍子胥的,這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
伍子胥(?一公元前48A年)名員(yun二聲)
是春秋末期吳國的大臣,軍事謀略家。受吳王分封到申地做大夫,故又稱申胥。伍子胥原本是楚華人,自小性格剛強,青少年時代即好文習武,勇猛多謀。伍員的父親伍奢,哥哥伍尚。他們的祖先伍舉因侍奉楚莊王時剛直進諫而地位顯赫,所以伍舉的後代在楚國很有名氣。楚平王有個太子叫建,伍奢是他的太傅(相當於老師的職責)。另外一名大臣費無極做了太子建的少傅。費無極對太子建缺乏忠心。平王派無極到秦國為太子建娶親,因為秦女長的姣美,平王就自己佔有了秦女,另外給太子建娶了媳婦。楚平王極度地寵愛秦女,生了個叫軫的兒子。費無忌用秦國美女向楚平王獻媚以後,就趁
機離開了太子去侍奉平王,又擔心有一天平王死後太子建繼位將誅殺自己,就在楚平王面前詆譭太子建。平王越來越疏遠太子建,派太子建駐守城父,防守邊疆。而費無忌誣告太子建有謀反之心,楚平王節就把他的太傅伍奢召回來審問。伍奢指出了費無忌的陰謀,並提醒楚平王不能聽信小人讒言而疏遠自己的親生骨肉。楚平王不僅不採納伍奢的忠告,而且將伍奢拘納到監獄,又下令伍奢召回自己的兩個兒子,可免死罪。
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伍尚來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塊殺害了。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毅然逃離楚國。楚王聞訊後立即派兵追趕,一直追到如今儀徵胥浦的長江邊。時值五月,江水滔滔,伍子胥正在走投無路之時,忽然有一葉十漁舟從蘆葦蕩中劃出,伍子胥急忙呼喊求救。老漁翁聽到後卻不慌不忙地唱起了漁歌,藉助歌聲告訴伍子胥先躲進蘆葦叢中,待太陽下山後再來渡他過江。楚兵追到江邊,不見伍子胥的蹤影,只好撤兵離去。天黑了,老漁翁又唱起了漁歌,呼喚伍子胥趕快上船。老漁翁把伍子胥渡到江心,又讓他飽餐飯食。伍子胥十分感動,解下自佩的七星寶劍相贈。老漁翁笑了笑說:楚王懸賞萬擔米穀,捕捉伍子胥,豈止這一把七星劍呢?當伍子胥上岸後,老漁翁竟投水而死,以表示自己絕不告密。後人為了紀念此事,就在江邊祠立祀,祠堂裡,伍子胥居中,老漁翁立於上側。人們還把伍子胥渡江處叫做“胥浦”,每年到了端午,人們便舉行龍舟競渡,紀念伍子胥和那位深明大義的老漁翁。
伍子胥知道太子建在宋國就追隨過去,不巧正遇上宋國的華氏叛亂,就和太子建一同逃到鄭國去。鄭國君臣對他們很友好。太子建又前往晉國,晉頃公圖謀想吞併鄭國,於是和太子建商議,讓太子建重去鄭國做內應,以便內外夾擊。後來這件事敗露,太子建被鄭定公所殺。伍子胥只好與太子建的兒子勝一同逃奔到吳國。當時,吳王僚剛剛當權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就透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了吳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國內有野心,想殺死吳王僚而自立為君,不可以用對外的軍事行動勸說他,就向公子光推薦了專諸。後來,公子光命令專諸暗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闔閭自立以後,願望實現了,就召回伍子胥,官拜為行人,和他共同策劃國事。闔閭自立為王的第三年,就發動軍隊和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佔領了舒地,捉住了原來背叛吳國的兩個將軍,又過了幾年後,吳軍攻破楚國都城郢,伍子胥率兵進入楚國都城,那時,楚平王已死,為報父兄之仇,伍子命令挖出楚平王的屍身,以鞭屍三百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仇恨。
闔閭死後,吳王夫差即位,吳、越夫椒之戰,越國慘敗,差點到了亡國的地步,越王勾踐於是請求投降議和,夫差急於圖霸中原,就答應了越國的請求。而伍子胥預見到兩國難以共存,又發現越王勾踐有東山再起的野心,就主張吳國應該乘勢滅掉越國。吳王夫差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伍子胥多次進諫夫差,陳述越國已成為吳國的心腹大患,夫差拒絕聽取伍子胥的意見,因此得罪了吳王夫差。伍子胥想到吳國將為越國所滅的大災難,為了避禍就將自己的子嗣託付給齊國的鮑氏。這一情況卻遭到吳國太宰伯的誣陷,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逼自殺。伍子胥慘遭暴屍厄運,夫差還命令將士把伍子胥的屍體拋入錢塘江中。伍子胥死後僅十年,勾踐大舉進兵吳國,吞併了吳國,終於印證了伍子胥的預言。可以說,春秋末期吳國的興盛與衰亡,伍子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伍子胥雄才大略,在治國用兵方面,以務實為要旨,其遠見卓識,顯示出一代名臣風範。
人們後來傳說伍子胥的屍體被拋進錢塘
江,惹起了陣陣怒濤,伍子胥由此化作了錢塘
江的“濤神”。吳國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富有遠
見卓識的忠臣,每年五月五日就舉行一系列的
儀式如競渡儀式等迎接“濤神”的現身,在這
位水神的現身之時,實現直接的神人溝通,以
表達敬仰和祈福的心理。
透過查詢資料,找到了有關端午節的傳說,紀念政治人物的傳說有兩個,一個是大家熟悉的屈原的故事,另一個是紀念吳國伍子胥的傳說。屈原的傳說我就不說了,說一說有關伍子胥的傳說。
傳說端午節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的另一位著名的吳國忠臣伍子胥的,這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
伍子胥(?一公元前48A年)名員(yun二聲)
是春秋末期吳國的大臣,軍事謀略家。受吳王分封到申地做大夫,故又稱申胥。伍子胥原本是楚華人,自小性格剛強,青少年時代即好文習武,勇猛多謀。伍員的父親伍奢,哥哥伍尚。他們的祖先伍舉因侍奉楚莊王時剛直進諫而地位顯赫,所以伍舉的後代在楚國很有名氣。楚平王有個太子叫建,伍奢是他的太傅(相當於老師的職責)。另外一名大臣費無極做了太子建的少傅。費無極對太子建缺乏忠心。平王派無極到秦國為太子建娶親,因為秦女長的姣美,平王就自己佔有了秦女,另外給太子建娶了媳婦。楚平王極度地寵愛秦女,生了個叫軫的兒子。費無忌用秦國美女向楚平王獻媚以後,就趁
機離開了太子去侍奉平王,又擔心有一天平王死後太子建繼位將誅殺自己,就在楚平王面前詆譭太子建。平王越來越疏遠太子建,派太子建駐守城父,防守邊疆。而費無忌誣告太子建有謀反之心,楚平王節就把他的太傅伍奢召回來審問。伍奢指出了費無忌的陰謀,並提醒楚平王不能聽信小人讒言而疏遠自己的親生骨肉。楚平王不僅不採納伍奢的忠告,而且將伍奢拘納到監獄,又下令伍奢召回自己的兩個兒子,可免死罪。
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伍尚來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塊殺害了。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毅然逃離楚國。楚王聞訊後立即派兵追趕,一直追到如今儀徵胥浦的長江邊。時值五月,江水滔滔,伍子胥正在走投無路之時,忽然有一葉十漁舟從蘆葦蕩中劃出,伍子胥急忙呼喊求救。老漁翁聽到後卻不慌不忙地唱起了漁歌,藉助歌聲告訴伍子胥先躲進蘆葦叢中,待太陽下山後再來渡他過江。楚兵追到江邊,不見伍子胥的蹤影,只好撤兵離去。天黑了,老漁翁又唱起了漁歌,呼喚伍子胥趕快上船。老漁翁把伍子胥渡到江心,又讓他飽餐飯食。伍子胥十分感動,解下自佩的七星寶劍相贈。老漁翁笑了笑說:楚王懸賞萬擔米穀,捕捉伍子胥,豈止這一把七星劍呢?當伍子胥上岸後,老漁翁竟投水而死,以表示自己絕不告密。後人為了紀念此事,就在江邊祠立祀,祠堂裡,伍子胥居中,老漁翁立於上側。人們還把伍子胥渡江處叫做“胥浦”,每年到了端午,人們便舉行龍舟競渡,紀念伍子胥和那位深明大義的老漁翁。
伍子胥知道太子建在宋國就追隨過去,不巧正遇上宋國的華氏叛亂,就和太子建一同逃到鄭國去。鄭國君臣對他們很友好。太子建又前往晉國,晉頃公圖謀想吞併鄭國,於是和太子建商議,讓太子建重去鄭國做內應,以便內外夾擊。後來這件事敗露,太子建被鄭定公所殺。伍子胥只好與太子建的兒子勝一同逃奔到吳國。當時,吳王僚剛剛當權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就透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了吳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國內有野心,想殺死吳王僚而自立為君,不可以用對外的軍事行動勸說他,就向公子光推薦了專諸。後來,公子光命令專諸暗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闔閭自立以後,願望實現了,就召回伍子胥,官拜為行人,和他共同策劃國事。闔閭自立為王的第三年,就發動軍隊和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佔領了舒地,捉住了原來背叛吳國的兩個將軍,又過了幾年後,吳軍攻破楚國都城郢,伍子胥率兵進入楚國都城,那時,楚平王已死,為報父兄之仇,伍子命令挖出楚平王的屍身,以鞭屍三百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仇恨。
闔閭死後,吳王夫差即位,吳、越夫椒之戰,越國慘敗,差點到了亡國的地步,越王勾踐於是請求投降議和,夫差急於圖霸中原,就答應了越國的請求。而伍子胥預見到兩國難以共存,又發現越王勾踐有東山再起的野心,就主張吳國應該乘勢滅掉越國。吳王夫差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伍子胥多次進諫夫差,陳述越國已成為吳國的心腹大患,夫差拒絕聽取伍子胥的意見,因此得罪了吳王夫差。伍子胥想到吳國將為越國所滅的大災難,為了避禍就將自己的子嗣託付給齊國的鮑氏。這一情況卻遭到吳國太宰伯的誣陷,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逼自殺。伍子胥慘遭暴屍厄運,夫差還命令將士把伍子胥的屍體拋入錢塘江中。伍子胥死後僅十年,勾踐大舉進兵吳國,吞併了吳國,終於印證了伍子胥的預言。可以說,春秋末期吳國的興盛與衰亡,伍子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伍子胥雄才大略,在治國用兵方面,以務實為要旨,其遠見卓識,顯示出一代名臣風範。
人們後來傳說伍子胥的屍體被拋進錢塘
江,惹起了陣陣怒濤,伍子胥由此化作了錢塘
江的“濤神”。吳國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富有遠
見卓識的忠臣,每年五月五日就舉行一系列的
儀式如競渡儀式等迎接“濤神”的現身,在這
位水神的現身之時,實現直接的神人溝通,以
表達敬仰和祈福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