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338748178

    小說自然是取材於歷史,並且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小說《三國演義》自然是《三國志》的改編版本。首先明確指出的是:《三國志》為史書,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史之一。而《三國演義》是小說,是文學作品,也就是現在人們通常所說的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之一。

    其次分別介紹一下這兩部書的概況:

    《三國志》為西晉陳壽撰,全書六十五卷,分魏蜀吳三志,紀傳體三國史。無表志。魏志前四卷稱紀,蜀吳兩志有傳無紀。對魏的君主稱帝,敘入紀中;吳蜀則稱主不稱帝,敘入傳中。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屬於官修的有晉王沈《魏書》、吳韋昭《吳書》,屬於私修的有魏魚豢《魏略》,為壽書魏吳兩志的主要依據。蜀國無史,但壽本蜀人,又為史學家譙周弟子,蜀未亡時,即留心蜀國史事,故《蜀志》亦不遜於魏吳兩志。三志本獨立,後世始合為一書。以敘事較為簡略,南朝宋時裴松之為之作注,博引群書,註文多出本文數倍,儲存的史料甚富。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長篇小說。元末明初羅貫中著。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以及范曄《後漢書》,元代《三國志評話》和某些有關傳說,經過綜合熔裁,再創作而成,今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為最早,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清初毛宗崗又作了一些修改,成為現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三國演義》故事起於劉關張桃園結義,終於王濬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對當時動亂的社會狀況有所反映,暴露了董卓等反動統治者的某些罪惡,提供了關於封建社會中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可資藉藉鑑的思想材料。

    但書中透過尊劉抑曹等描寫,作現出作者對封建的正統觀念和立場,並對黃巾農民起義有所詆譭。該書用文字淺近的文言,結構宏大,人物眾多,情節曲折,是中國歷史小說中著名的作品。

    透過以上介紹,可以肯定的告訴題主,先有《三國志》後有《三國演義》。《三國志》是由西晉人陳壽所撰,是一部歷史鉅著,當然成書於西晉。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約誕生在距今七百年前後,該書是一部歷史小說。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關係,前者記述的是歷史。而後者是文學小說作品。它們之間的最大不同就是歷史所記載的人物、事件和所發生的時間地點絕大部分都是有據可查的。而文學作品作者可以根據個人的觀點和想象將其誇張或有意貶低。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歷史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東門過大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