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吳國當時的造船技術能夠橫渡太平洋嗎?
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春秋網

    孫權是三國時期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其志比曹操、劉備不在以下。孫權以識人用人著稱,周瑜以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呂蒙以後有陸遜,人才源源不斷,不象蜀漢一樣“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孫權以江東之地,赤壁勝曹操,夷陵勝劉備,三國時代的三大戰役勝了兩場,可見江東不可小覷。

    其實真實的歷史上,孫權不只靠與劉備、曹操爭奪天下擴大地盤,還非常注意往外開疆拓土。往南開發了越南,將這塊地方納入彀中,往北交結遼東,因為處於江南之地,吳國的造船業非常發達,其海船最多達七帆,戰船能乘三千名士兵,在當時世界上居領先地位。有這麼好的航海技術,孫權當然不滿足於僅在長江作戰用,他的深遠目光望向了茫茫大海。早在秦朝時秦始皇就曾派徐福出海,尋找不老藥,據說徐福所去的地方就是“亶洲”,也就是今天的日本。所以孫權也起了遠征古日本之心。孫權的計劃遭到了陸遜與全琮的反對,他們認為“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但孫權的帝王眼光豈是陸、全一將之謀所能望其項背的,孫權不顧陸遜與全琮的反對,派衛溫、諸葛直帶一萬名吳國士兵出海開疆拓地,這支部隊雖然沒有找到古日本,卻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到達了臺灣。另外,孫權還派朱應與康泰遠赴南洋開展外交活動,這兩位交結的海外國家競達到了一百多個,吳國與古羅馬帝國竟然也發生了關係,現在的日本也發現了許多吳國的文物,充分說明那時侯吳國與外國的交往之盛。以吳國的造船技術,當時橫渡太平洋很有可能沒有問題。

  • 2 # 皓說史

    衛溫是孫權手下的一名將軍,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到達臺灣,從此衛溫作為最早到達臺灣的人流芳千古,但這個對中國地理有著重大發現的衛溫,下場很慘,從臺灣回來後的第二年就被孫權以違詔無功的罪名下獄處死。衛溫的悲劇在於沒有能夠理解領導的隱晦意圖,勞而無功。

    學過中國歷史的人部知道衛溫的鼎鼎大名,根據推斷,他是歷史上最早到達臺灣的有名有姓的人。

    衛溫在當時雖然宮至上將,但絕對是個龍套式的人物。歷史上對衛溫的記載只有兩句話,說的都是一件事,即孫權派衛溫和諸葛直渡海去找夷洲和顫洲,衛溫和諸葛直到了夷洲沒有到達顫洲,回來都被砍了頭。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中記載,黃龍二年正月,孫權派將軍衛溫和諸葛直率領萬把人出海,去找夷洲及顫洲。顫洲就是傳言當年秦始皇派徐福和數千童男童女尋找長生不老仙藥的地方,徐福等人到達顫洲後沒有回來。第二年,也就是黃龍三年二月,孫權以違背命令,勞師無功的名義將衛溫和諸葛直殺掉。

    衛溫和諸葛直雖然沒有找到顫洲,但找到了夷洲,還帶回了幾千人口,完成了一半的任務,沒大大的功勞,還是有苦勞的。孫權不給封賞倒也罷了,總不至於以“違詔無功” 的罪名被下獄殺掉吧。

    顯然,衛溫和諸葛直出海的事另有隱情。

    在我看來,孫權派衛溫和諸葛直真正要去的地方是顫洲,而不是夷洲。

    那麼尋找顫洲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去尋找徐福的後人了,而尋找徐福的後人的目的無非是像秦始皇一樣,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

    順著這個思路考慮, 衛溫和諸葛直的遭遇就很好理解了。人家領導給你們上萬士卒,是想讓你們出海找藥,而你們卻避難趨易,就到夷洲綁幾千個土著回來交差了事,所以孫權一怒之下殺了二人。

    遙想當年,天下三分,東吳偏安江南,時刻受到曹魏大軍南下的威脅,在天下未定,國不泰,民未安的時候,孫權是沒有膽量名正言順地說自己要繼承秦始皇的遺志去做出海找藥這種虛無縹緲、勞民傷財的事情的。

    當年秦始皇即使在天下已定,國富民強的時候,派人求仙還要飽受垢病,更何況孫權的朝堂之上還有像張昭那樣軟硬不吃的老臣。

    所以孫權極有可能打著徵夷洲、顫洲的旗號,派兩位將軍去找尋不老仙藥。在佈置任務時,孫權肯定是把尋找土地和人口的事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同時,順便提了找藥的事。可是衛溫和諸葛直不明就裡,按領導交待的表面意思去執行了,這自然不對領導的胃口。

    當時孫權已經50 多歲,在整體人口壽命不高的年代裡,他會想當然為自己留日無多。雖然事實上孫權在帝王中活了個高壽,享年71歲。在他50 多歲的時候一定是想與自然規律抗爭一回,所以不惜動用萬人,派人去求仙藥。

    而衛溫和諸葛直恰恰沒有把孫權的心思猜透,費盡心力,歷時近一年的遠征海外,完成了領導表面上佈置的工作,卻沒有滿足領導的真正需求,最後落得個被下獄處死的下場,教訓不能說不深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全世界的小孩都沒啥時間觀念,如何循序漸進引導孩子自主管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