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方一粟LQ
-
2 # 攝像liy
光說組合,明顯是後者更合理,也就是16-35f/4+24-70f/2.8更值得選擇。
原因很簡單,非要節約預算,把小光圈放到其中一支鏡頭上,肯定放超廣角上!原因簡單列幾點吧:
1,超廣角鏡頭對光圈的要求相對(注意是tmd相對)中焦,長焦要更低,超廣角拍攝的題材更多是大場景,虛化要求不高;而且超廣角本身焦段短,景深就大,再大光圈也不如更長的焦段實在(當然,拍星空之類的還是大光圈好);2,對大多數人來說24-70這個焦段的使用頻率要比16-35高一些,各家賣的最多的大三元鏡頭也都是24-70f/2.8,既然是這樣,不如把更多預算用在這個焦段上,不管出片還是面對暗光環境都更有空間一些;(上圖是朋友的a73+24-70gm,不輕,但還能接受)
3,索尼的這幾支鏡頭,2.8光圈的gm大師頭就不說了,f4的兩支鏡頭裡,16-35f/4要比24-70f/4的名聲好太多…所以它更值得選。 -
3 # 如阿甘般行走
首先說下索尼F4系列,有人也管它叫大法“小三元”當時索尼為了配合全幅微單A7系列而生產的三隻鏡頭。除了70-200f4,16-35和24-70都是藍蔡鏡頭(有蔡司藍標,實際是蔡司認證設計,在日本本土代工生產)這三隻頭體積小巧,配合A7機身無違和感,當時也是索尼微單使用者原廠鏡頭的不二選擇。
再來說下GM鏡頭(G大師):G大師鏡頭是近兩年索尼聽取使用者反饋沒有大光圈變焦鏡頭而生產的高素質、高畫質鏡頭系列。其中16-35在DXO評測獲得超高分,被稱為目前最好的16-35焦段鏡頭。這三隻真正的“大三元”在各項資料指標上都超過了曾經的F4系列。但是價格也貴了不止一倍。
關於選擇:首先要看自己的預算,裝置這個東東其實是手中的工具,能最大發揮它的價值就會物超所值。大三元和小三元的優劣其實很分明,大三元優勢在於畫質和大光圈。劣勢是又大又重,與A7系列機身相配有一定違和感。小三元的優勢是輕巧方便,還有就是價格。劣勢肯定是畫質與光圈了,所以選擇的話除了預算,還要看具體拍攝題材。如果對畫質有嚴苛要求又經常在暗光環境拍攝,那麼大三元適合。但是如果為了方便輕巧,比如經常要上穩定器拍攝一些影片運動鏡頭,小三元更加實用。各選一隻的話,建議16-35 2.8和24-70 4,雖然之前大多認為24-70是標準變焦,但其實16-35在很多場合更實用。而且畢竟這隻16-35 2.8是目前公認的強頭。
-
4 # 使用者6317220047
個人的感覺,和結合自己用佳能EOS的有限經驗。我覺得兩個都選F4的會比較好。
華人不知從何時開始的,對大光圈變得無比崇拜,甚至膜拜。
個人感覺,光圈的大小不是很重要,如果真的很重要,就怕這一級光圈幫不了你什麼。
我的EOS有非常多的鏡頭,其中24-70/16-35/70-200這3個規格的,都有F2.8和F4兩套組合。也就是兩者我都擁有,都用了很長時間。但是,最終,我覺得F4的更好。
因為成像質量相差非常輕微,甚至F4的普遍更加銳利一些。重量上F4規格的要輕巧很多。體積上手感上,F4規格的鏡頭與相機的協調性更好。
-
5 # 非說有理
分享我的經驗~
1.第一種方案更加傾向風光拍,重點是銳
這個搭配廣角到中焦,題材在風光、人文和人像,拍攝距離不會太遠,F2.8光圈GM銳度高於F4的蔡司尤其是大光圈以及邊緣銳度,色彩傾向真實,個人更喜歡蔡司F4,尤其是拍攝風光時,表現明顯,全焦段銳度下降平緩是F2.8GM的特點,F4的2470蔡司考慮到便攜與畫質,所以各個方面比較均衡,但一些弱光拍攝穩著點拍。
2.第二種方案傾向多題材,其實沒什麼必要
說到底銳度和光線適應能力,F41635足夠風光,這支頭最佳銳度在F11,重點提升邊緣銳度,其他題材使用F2.82470有些過剩,如果多以白天自然光線拍再結合防抖機身,足以,只是凌亂背景下,虛化上F2.8效果好些,但花的銀子要翻倍。
3.是否有其他的選擇?
長短焦搭配,未來題材可預期
預算情況,統一F4光圈,價效比高,拿得動
觀點:
題材確認好,F4綜合素質高為什麼不滿意
F2.8固然好,突出特點不一般的銳,色彩差異,沉和貴要有心理準備
回覆列表
索尼的鏡頭我沒使用過,當然16一35mm/2.8F和24一70mm/F2.8F的鏡頭好,主要是看你平時拍什麼?我主要是拍人文,其次拍風光和美女。我個人感覺24一70mm鏡頭到長不短的,不喜歡,我也有這個焦段的鏡頭,放在櫃子裡沒有使用。我用的是佳能6D相機,平時16一35mm/F2.8L鏡頭是掛機頭,可以拍風光和環境人文(用24、35焦段);另外我還搭配了50mm/F1.4和135mm/F2.0L定焦頭,我自己感覺夠用了,拍風光、人文紀實和美女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