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大人葛華玲秀歷史

    一個是心理上的,覺得背叛劉邦不道德。一個是條件上的。缺乏自立的經濟的和政治條件。自立的理由是什麼,拿什麼供養軍隊?

  • 2 # 我不是易中天

    先確定韓信絕對不會傭兵自立與漢、楚三分天下。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就想到另一個經歷和韓信很相似的人物——劉伯溫。都在軍事領域上很有大成就,對一個王朝的奠基立下汗馬功勞,可惜都不得善終。韓信更顯得比較感性,缺乏政治格局,屬於典型的玩的了陽謀不擅長詭計。至於擁兵自立這種事,他這個小白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胡鬧的和劉邦撒個嬌可以。韓信在劉邦的手下一直秉承:有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原則,在滅齊後韓信一直是劉邦的不敗戰神,然後和劉邦邀功被封為齊王,好歹一方諸侯,據記載韓信手裡近三十萬大軍,完全有能力和劉邦項羽重新導演個《三國演義》,手下有個謀士叫蒯通就勸說過韓信。

    “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羽出於戰略思維也想辦法遊說過韓信,這個建議被韓信否決了。否定的原因就是韓信良心上過不去,韓信認為劉邦和蕭何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從一個無名小卒混到現在都是劉邦的提攜,讓他昧著良心去背叛劉邦他幹不了這種事。韓信把成功依賴於劉邦的伯樂,他沒有想到自我價值的剩餘劉邦會宰掉他這批戰馬。韓信的這種思想不是沒有根據的,韓信出生貧民窟,一輩子窮困潦倒,典故記載韓信連續好幾十天混吃漂母的飯。

    於是就有了: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的名言

    韓信發達後,一直銘記感恩漂母,賞賜千金報恩。所以說韓信這個人是一個有恩必報的人。一直在底層抑鬱的韓信,在劉邦的舞臺裡大放異彩,這個人情債讓足夠讓韓信死心塌地給劉邦賣命。凡是大才者必定自負,胯下之辱就可以看得出韓信對於自己能力的自信、驕傲。所以韓信這個春風得意的年輕將才準備做個忠臣的職業經理人,在盲目的信任中幫劉邦打天下,功成名退享受生活,道德的壓制完全矇蔽了韓信的智商,相比之下蒯通早就看透了劉邦的人品。韓信的感性決定了他不會傭兵自立,他的謀略只是對敵人的不手軟,也可能出於對自己能力的考驗。錯誤的判斷完全出自韓信、劉邦這個團體很多人的身份轉變,韓信這種性格更容易記住過往的好,忽略了自己在這個團體中的影響力,功高蓋主的能力,在任何帝王眼裡都是必殺計。

  • 3 # 史韻書局

    如果每個帶兵的大將都隨隨便便擁兵自重,妄圖謀反,那誰還願意組建大兵團呢?人類不就又回到到跟火種的原始年代?劉邦有個特點就是看人特准:韓信其實就是那種小富即安的主,他壓根沒有政治野心,對於軍事,他的腦海中只有數字比較,車馬炮推進,給他個榮譽稱號,三餐不愁,衣錦還鄉,他就非常滿足了。

    可是,戰亂年代,樹大招風,人心浮動,有很多的人以為可以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可以鼓動天下諸侯紛爭,甚至是挖牆腳,抽大梁,而不顧天下蒼生,這些舌辯謀士更多的並不是為了主公考慮,而是為了自己。蒯通就是這樣的小人一個,數次鼓動韓信謀反。

    韓信如果有政治頭腦,立即將蒯通解送劉邦處理,就可以表明心跡,可他偏不,沉吟半晌,方才拒絕。後來,項羽也派武涉聯絡韓信,企圖拋媚眼,韓信正確做法應該是將武涉綁縛劉邦處,可他居然沒什麼動作。要知道,韓信手下可有不少劉邦的老班底,比如曹參等,這樣的訊息,很快會傳到劉邦的耳朵裡。

    弄到最後,韓信被呂后殺掉,那個小人蒯通,卻說服劉邦,全身而退。你說韓信可倒黴不?

    今天的吃瓜群眾也請好好想想,自己是打工的命還是創業的命,不要輕易聽信他人蠱惑,辭職跳槽、擺攤創業,都是個人價值的提升,需要認清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和毅力。如果只能夠打工,就不要拉幫結派,妄圖分化領導的權利和威信,到頭來,倒黴的是自己。

  • 4 # 長城說歷史

    韓信不願自立為王,關鍵一個原因就是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

    韓信確實是一個軍事天才,他的能力通過幾次大的戰役,能看的出。

    為什麼說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

    話說回來,當時,韓信經歷了漂母舍飯,胯下之辱。投到項羽軍下,可是,項羽不重用他,經過幾番周折,到了劉邦軍下。經過夏侯嬰,和蕭何的推薦。最終,劉邦封他為大將軍。

    韓信覺得劉邦不嫌棄他,經過胯下之辱、漂母舍飯,並且給他封大將軍。讓他覺得,劉邦是對他,有天大的恩賜。

    韓信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衣錦還鄉。

    韓信在平定三齊之後,趁劉邦被建軍圍困在滎陽的危急關頭,沒有起反劉邦,而是,只上書請求代理齊王。後來,劉邦沒有同意韓信的上書。故此,韓信對劉邦非常不滿,在困陵沒有出兵救劉邦。劉邦很生氣,謀士陳平對劉邦說,現在形勢危急,你就封韓信為代理齊王。

    最後,韓信做了代理齊王。從此韓信對劉邦忠心耿耿。

    由此可見,韓信只有想為王的理想,也沒有更遠大的抱負。

    韓信最後還是被劉邦殺了。韓信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的軍權對劉邦造成了威脅,進而送自己性命。

    眾人都說:成也蕭何敗蕭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們都把女人出軌,說是給自己男人戴“綠帽子”,啥意思,有何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