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如果偶爾一兩次的話,從屬正常,但如果是每次就有問題了。一種情況說明你內心有餘悸、心事重重、心神不定,焦慮不安。另一種情況就是你有憂慮症或健忘症,建議就醫。

  • 2 # 健康是真理

    你這是強迫症。有強烈強迫人格,表現為不安全感、不完善感、不確定感,小心多疑,做事追求盡善盡美,對於別人做的事總認為不夠完美,喜歡挑剔別人。給別人印象做事一絲不苟,難得通融。

    每次都懷疑門沒鎖、電沒有斷。反覆確認一件事或多件事,自己又不控制。有時還會同時患有焦慮症,對於不能完成的事焦慮不已,或難過,導致自己神經質。這可要看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丟掉精神包袱以減輕不安全感,不好高騖遠,不精益求精,以減輕其不完美感。

    這些強迫行為,被列為神經病症中其中一種。強迫症目前只能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糾正。多點從事體育鍛煉、社交團體活動才能把自己從窮思竭慮解脫出來。

  • 3 # 5分鐘心理

    為什麼每次都會懷疑門沒有鎖,電沒有斷,要發生火災?

    你這只是停留在懷疑層面上,只是有些過分擔心,或者是投射心理造成的一種懷疑,不能說是強迫症。

    為什麼說你這種情況不是強迫症

    懷疑家的門沒鎖,電源沒有切斷,或是燃氣灶沒有關等,要發生火災什麼的,也就是家裡會出現一些什麼事情(災難)的疑惑許多人都有,但是這些只是停留在懷疑的層面上,只是一種意識觀念存在,而沒有第2種對立的意識觀念存在,而這種懷疑的存在,有可能是你遇見街坊鄰里發生過的事情,或者從電視、網路、報刊等方面看到的一些有關這方面的新聞。

    這些有關聯的新聞無形中都會對你造成一種影響,無意識的都會儲存在你的潛意識當中,也就是一種投射的作用,這種有關聯的新聞,將這些事件的發生和產生的後果都直接投射到你的身上,讓你的意識始終保持著一種警覺。

    而這種警覺實際上是一種假性的警覺,而非實質性的,他主要出現在你不在家的時候,也就是你離開家以後能夠產生這些意識性的回憶,這主要是因為你不能夠直視家裡的狀況而產生的,如果你在家裡面能夠看到家裡面的一切,這種意識就不會有了。

    這就是一種擔心,雖然有些過分的擔心,但是說句實在的,對於我們家庭而言還是有必要的,我們人的本能一種私慾的體現就是保護自我,而自我的最個性化的承載體就是家庭,也就是我們的房屋,這也是許多人對家庭比較過度的關心所體現出的一種心態。

    其實,如果我們對家庭裡面的某些裝置或設施,有一些安全意識方面的懷疑的思維體現那麼,這也不是什麼強迫症的思維,只是一種擔心的體現,只要我們透過對自家的電源和插座系列的電器用品,或門鎖燃氣灶等,請專業的人員進行檢查或更換,就可以消除我們這方面的擔心。

    而強迫症的診斷,是有它嚴格的診斷標準,強迫症的症狀,首先得具備有強迫意識和反強迫意識的兩種觀念存在,而兩種觀念又產生強烈的衝突,使患者感到焦慮和痛苦,尤其強迫症患者的體驗到觀念或衝動,這些體現都繫於自我,完全等於是違反了自己的意願造成的行為或思維的體現。

    而只停留在單向的懷疑層面上,最大程度說也只有一種意識思維上的觀念存在,而沒有與其他意識思維產生衝突的行為或思維存在,所以也就不存在什麼強迫與反強迫兩種意識思維觀念的衝突。

    當然,你既然每次都會懷疑門沒有鎖,電沒有斷,要發生火災?這主要看你的自我感覺如何了,如果在你的懷疑基礎上,你又不懷疑而肯定門鎖好了,電源給斷了,是在懷疑和不懷疑兩個意識觀念的衝突,也就是產生矛盾了,而讓你很不好受很痛苦,而且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至少在半年以上,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可以到專業的醫院評估、診斷是否患有強迫症。

    結語

    其實很多人對強迫症都有一個誤解,認為自己反覆做某一件事情,或者反覆去想某一件事情,或者是多次懷疑某一件事情就有可能是強迫症,其實並非如此,很多人所反映出的一些事情,其實都是階段性的或是受某種事情,或情景投射到身上,而反映出來的一些行為體現,讓自己過分的去擔心或過分的警覺罷了。

    這也就等於當我們看見某種事情發生的時候,可能輕微的受到了一些小的刺激(這種刺激無恙),讓我們銘記在心,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這些事情會在我們的內心裡逐步的淡化或消失的,那麼我們以此所受到影響和投射上的因素也就不存在,因此相應所體現出的一些思維模式或行為體現也都會得到緩解或消失的。

    尤其是當自己的一些行為或思維和某些病症似乎相似的時候,千萬不要給自己貼上標籤去下結論,因為你未必就是這種病症的體現,也許是一種情緒,也許是一種階段性的行為或思維,當你將這些都淡化以後,你所體現出的所謂的病症一定會消失的。

  • 4 # 九十度水

    是一種心理問題,心理學叫“強迫症”傾向,通常發生在中老年身上。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透過緩解內心壓力、尋找生活情趣等方式自我調節。如果比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了,則要儘早看心理或者神經科醫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學習出現問題時,家長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