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的八個基本知識:
1、說密度
不少人都認為珠子的越重密度越好。甚至有的玩家在詢問鑑定的時候說他買的時候商家告訴的珠子是65克的“高密”說不可能是生料。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得知道一個事實。崖柏重的能達到69克,輕的則是43克。中間相差了26克。不同崖柏的重量又受海拔、年份、料種的影響。在同一個料子中,崖柏又分為枝料、坨料和根料。這些都會對崖柏的重量造成影響。而且重量和密度不是一回事,小心被人偷換概念!
2、說年輪
有的商家說他珠子很細密,肯定是陳化料,說珠子上年輪越密陳化的時間越長。這又是一個忽悠的一個誤區。
年輪代表的是樹木生長的年齡,我們暫且說一個年輪是一年。那一串上百甚至上千年的手串是不是就應該有上百上千圈的年輪呢?崖柏的年輪再少,而陳化的年份是死去的時間。一棵樹死去之後年輪不會繼續增加。所以不要因為一些不良商家的誘導而矇蔽了自己的雙眼。
3、說氣味
市面上流通的崖柏氣味一般可分為甜香、奶香、薄荷、藥味、水果等。
崖柏的氣味因為區域料種的差異而不同,只要是年份久的其實氣味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川藏料山東料也有甜味的時候,也有陳化得非常好的時候,所以並不能單一去衡量和斷定這個手串就是不是太行料。必須結合品相和上手質感去判定。
4、說質感
上手澀,就一定是生料;上手光滑,就一定是陳化料。
其實油性較大的崖柏陳化料剛開始會稍微有點粘手,越盤就越亮,摸著也特別光滑完全沒有粘的感覺,越盤越亮,珠子就開始產生玻璃質感!崖柏陳化料老料的質感比較硬和脆。拿在手上明顯很打手,密度相對較高。生料由於本身水分重的原因,而且年份不夠,使得木質質軟加重了這種現象。生料由於是生長的活體,所以開的珠子必定有水分,看上去感覺好像是油性很大,但實際上盤起來特別粘,這是盤的過程中遇熱導致水分和油脂外漏,不是單純的油性,這樣的很難盤出來包漿。因為油性不穩定,後極可能水分蒸發導致開裂。
5、說瘤花
在介紹崖柏作品的時候,許多人會不停的向你推說自己作品的瘤花如何的滿、如何的有韻味,卻對料質避而不談。
因為暗紋、老裂等不可避免的木體屬性,一公斤崖柏多也只能開出1-2串的珠子。而且這些珠子還未必都有瘤花的品相。但買料時,柏農會以瘤料價格將整塊毛料出售,這就無形中提高了製作成本,那麼這串瘤花手串的價格怎麼能實現盈利呢?所以不要單純被瘤花品相所欺騙。如果一味抱著撿大漏的心態,被吃藥的可能性也會大大的提高。
6、說底色
有不少人都說底色紅的,甚至發黑的就是陳化料。底色白的就是生料。
這樣的說辭也是有弊端的,顏色是判斷崖柏品質的一個方面,但卻不是唯一標準。正是很多柏友有這樣的認知誤區,所以導致後來很多川藏料,特別是藏料在市場上才會魚目混珠冒充太行陳化。底色可以參考,但是要結合油性、密度和氣味綜合考慮。
7、說水分
水分是崖柏陳化的一個重要標誌,陳化好的含水量極低,幾乎是完整的乾料。
崖柏陳化料老料因為都是風化百年甚至千年的死料,起手時的阻感是因為開料時的油脂外滲,而生料黏手,則是因為水分揮發不完全,使油油脂中的水比含量高所致。但崖柏中水和油的明顯區別是一個發霧一個發亮,這就需要多看多實踐。
8、說開裂
出現裂紋是所有木質的特殊屬性,但裂前和裂後的區別才是判定崖柏陳化狀態的標示。
崖柏因為特殊的木質屬性,如果保養不當出現裂紋在所難免,這些都是因為木體內部成分揮發,造成木質結構鬆懈導致的。但生料崖柏是因為水分揮發致使開裂,而老料崖柏的裂紋卻是因為油脂揮發所致,同時開裂但後期效果卻大相徑庭。生料開裂多半很難補救,因為開裂後的崖柏依然不是乾料,水分還會繼續揮發,而老料油分揮發的裂紋會隨著油脂的堆積,有自然癒合的現象。
崖柏的八個基本知識:
1、說密度
不少人都認為珠子的越重密度越好。甚至有的玩家在詢問鑑定的時候說他買的時候商家告訴的珠子是65克的“高密”說不可能是生料。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得知道一個事實。崖柏重的能達到69克,輕的則是43克。中間相差了26克。不同崖柏的重量又受海拔、年份、料種的影響。在同一個料子中,崖柏又分為枝料、坨料和根料。這些都會對崖柏的重量造成影響。而且重量和密度不是一回事,小心被人偷換概念!
2、說年輪
有的商家說他珠子很細密,肯定是陳化料,說珠子上年輪越密陳化的時間越長。這又是一個忽悠的一個誤區。
年輪代表的是樹木生長的年齡,我們暫且說一個年輪是一年。那一串上百甚至上千年的手串是不是就應該有上百上千圈的年輪呢?崖柏的年輪再少,而陳化的年份是死去的時間。一棵樹死去之後年輪不會繼續增加。所以不要因為一些不良商家的誘導而矇蔽了自己的雙眼。
3、說氣味
市面上流通的崖柏氣味一般可分為甜香、奶香、薄荷、藥味、水果等。
崖柏的氣味因為區域料種的差異而不同,只要是年份久的其實氣味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川藏料山東料也有甜味的時候,也有陳化得非常好的時候,所以並不能單一去衡量和斷定這個手串就是不是太行料。必須結合品相和上手質感去判定。
4、說質感
上手澀,就一定是生料;上手光滑,就一定是陳化料。
其實油性較大的崖柏陳化料剛開始會稍微有點粘手,越盤就越亮,摸著也特別光滑完全沒有粘的感覺,越盤越亮,珠子就開始產生玻璃質感!崖柏陳化料老料的質感比較硬和脆。拿在手上明顯很打手,密度相對較高。生料由於本身水分重的原因,而且年份不夠,使得木質質軟加重了這種現象。生料由於是生長的活體,所以開的珠子必定有水分,看上去感覺好像是油性很大,但實際上盤起來特別粘,這是盤的過程中遇熱導致水分和油脂外漏,不是單純的油性,這樣的很難盤出來包漿。因為油性不穩定,後極可能水分蒸發導致開裂。
5、說瘤花
在介紹崖柏作品的時候,許多人會不停的向你推說自己作品的瘤花如何的滿、如何的有韻味,卻對料質避而不談。
因為暗紋、老裂等不可避免的木體屬性,一公斤崖柏多也只能開出1-2串的珠子。而且這些珠子還未必都有瘤花的品相。但買料時,柏農會以瘤料價格將整塊毛料出售,這就無形中提高了製作成本,那麼這串瘤花手串的價格怎麼能實現盈利呢?所以不要單純被瘤花品相所欺騙。如果一味抱著撿大漏的心態,被吃藥的可能性也會大大的提高。
6、說底色
有不少人都說底色紅的,甚至發黑的就是陳化料。底色白的就是生料。
這樣的說辭也是有弊端的,顏色是判斷崖柏品質的一個方面,但卻不是唯一標準。正是很多柏友有這樣的認知誤區,所以導致後來很多川藏料,特別是藏料在市場上才會魚目混珠冒充太行陳化。底色可以參考,但是要結合油性、密度和氣味綜合考慮。
7、說水分
水分是崖柏陳化的一個重要標誌,陳化好的含水量極低,幾乎是完整的乾料。
崖柏陳化料老料因為都是風化百年甚至千年的死料,起手時的阻感是因為開料時的油脂外滲,而生料黏手,則是因為水分揮發不完全,使油油脂中的水比含量高所致。但崖柏中水和油的明顯區別是一個發霧一個發亮,這就需要多看多實踐。
8、說開裂
出現裂紋是所有木質的特殊屬性,但裂前和裂後的區別才是判定崖柏陳化狀態的標示。
崖柏因為特殊的木質屬性,如果保養不當出現裂紋在所難免,這些都是因為木體內部成分揮發,造成木質結構鬆懈導致的。但生料崖柏是因為水分揮發致使開裂,而老料崖柏的裂紋卻是因為油脂揮發所致,同時開裂但後期效果卻大相徑庭。生料開裂多半很難補救,因為開裂後的崖柏依然不是乾料,水分還會繼續揮發,而老料油分揮發的裂紋會隨著油脂的堆積,有自然癒合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