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學習心理學能解決問題嗎?
4
回覆列表
  • 1 # 晨晨姥爺4

    還是在當兵時學了點心理方面的書.因為是水兵,一般出海時間很長,不上崗,待著伐味,看小說四大明諸都看完了,就隨便翻翻心理學方面的,不學不知道,一學才知還真能用上,退伍回原單位,工作完後大夥總圍坐愛坐聊一會,可我回去後立刻發現錢包沒了,就馬上反回,把事向大家說了一遍,這當中看其中一個神色不對,立馬站起來就走,於是就尾隨至更衣室,當他開啟櫃子時,從後面正好看到我的錢包就在裡面,大聲喊了聲,別動,嚇的他面色土黃,就說你也害怕,我的東西還我就行,剛發了工資還有一家老小等著他過呢,你只要好自為之,咱們還是哥們。事情從發生到結束,前後也就六七分鐘。

  • 2 # 心路獨舞

    我個人的感覺是,做父母的人雖然無法系統地學習心理學,但是卻很需要看一些心理學的書籍,尤其是兒童心理學方面的。

    譬如我女兒丫丫是從7個星期大的時候開始上美國幼兒園的,一直相安無事,但兩歲多開始突然每次送的時候都揪著我的衣服不讓離開,有時強行離開走到停車場之前一直都能聽到她歇斯底里的哭聲,但是我開車到了辦公室(大約十五分鐘)再打電話到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說她持續哭了十幾分鍾,剛剛開始安靜下來。但到了晚上接的時候她完全正常。剛開始是一週三、四次,到了第四周的事後幾乎天天如此,我知道這應該算是分離焦慮綜合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縮寫SAD),而不是一種簡單的分離焦慮,而是在離開有強烈感情紐帶人時表現出來的“過度”反應,包括但不侷限於不安、嚎啕大哭、甚至強烈反抗,甚至在父母離開後依舊可能長時間的哭泣或抑鬱,這種反應至少持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做父母的人都經歷過孩子有分離焦慮的時候,最好的處理辦法是和孩子講清楚一定要去幼兒園,媽媽送到就會離開,把孩子交給老師後,說了再見果斷轉身離開,絕不能轉身或妥協,否則就是給孩子“哭鬧是有用的”心理暗示。但是到了心理焦慮綜合症的程度,單純這樣做就不夠了,孩子或許需要醫生介入,或者需要父母深入瞭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因素,創造性地找出最適用於自己孩子的應對之策,因為父母應該是最瞭解自己孩子的。

    在閱讀了很多這個年齡兒童的心理書籍之後,我想出了一個對策來。下次再去幼兒園丫丫拽著我不讓離開時,我說那我留下吧,和她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得熱火朝天,同時特別注意和其他的小孩子打得火熱,過了不到十幾分鍾女兒這個年齡特有的“嫉妒心”就被逼出來了,因為不僅媽媽沒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她身上,就是其他小朋友們也全在和我瘋,而不是和她玩了,這一下丫丫徹底不幹了,說媽媽你還是上班去吧,我順勢趕緊離開。顯然我是在利用了她的一個心理來壓制另一種心理,別說還真管用,以後再鬧我一說留下她就不哭了。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心理會經歷很多的變化,尤其是青春期的時候,開始有獨立意識,想擺脫父母監管,情緒變化不定,常會表現出困惑、不安、害羞,易受環境影響等,這個時候特別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而做父母的如果不仔細學習青春心理學的話,不僅不能很好地幫助自己的孩子,還可能和孩子之間形成對立的情緒。我女兒這幾年正好是青春期,以前特別懂事的孩子也開始有各種“不懂事”的瞬間,為了和女兒順利度過,我看了不少青春心理學的書籍,和她小時候SAD的事後一樣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同時也推薦了一些書籍給她讀,現在不僅已經能夠熟練區分並應對青春期各種情緒的反應,而且需要時也能主動尋求我的幫助或者搜尋相關心理研究的文章,譬如在對學校一些同齡人活動有不同看法時怎麼應對“Peer Pressure”(同伴壓力)和自己的心理焦慮等,她就應對得很不錯。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是需要學習一點心理學的。

  • 3 # 鵜鶘心理

    從題主所提問題描述中可以發現題主對心理學的認識可能還很懵懂,因此十分有必要從心理學的角度科學的闡述心理學的相關定義。從廣義上講,心理學是研究動物和人類心理現象發生、發展、變化和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之所以研究動物心理,是因為根據動物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可以更科學的認識、解釋和預測人類的心理現象和變化規律。從狹義上講,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主要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而心理過程主要是指人的認知(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行動三個方面所表現出的心理發生、發展和活動的變化規律;

    個性心理是一個人所具有的獨特心理過程,其又包括個性心理特質,如氣質、性格、能力,還包括個性傾向性,如需要和動機。心理學經歷了從哲學到生理學再到科學心理學的演變歷程,就目前而言心理主要從事兩個大方向的研究:基礎心理學(認知、人格、情緒、記憶、變態、實驗、動物心理、神經科學等)和應用心理學(教育、諮詢、臨床、管理、工業、軍事法律、消費等),因此心理學既需要研究者具有自然科學的知識,也需要有社會科學的素養,由此可見心理學也是一門中間科學。

    因此,心理學的確是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一點心理學,這樣對自己對周圍的人都具有積極意義。所以,不一定要以什麼樣的標準去選擇什麼樣的人學習心理學,如果一定要說出一個標準,我覺得那就是個性興趣使然就是最強有力的依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夫婦外出旅遊一週,回家發現母親及幼女身亡,曾給家裡打過電話未接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