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肥俠

    《嫂溺,援之以手》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男女授受不親是中國古代禮制中一條微妙的牽涉性心理問題 的規定。由於有這一條規定,當“嫂溺”的時候是否“援之以 手”就成了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了。

    作品名稱嫂溺,援之以手創作年代戰國

    作品出處《孟子》文學體裁語錄體散文作 者孟子及其學生

    目錄

    1 作品原文2 作品註釋3 原文翻譯4 作品賞析5 作品出處6 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淳于髡 (1)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曰:“禮也。”

    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 之以手者,權(2)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 乎?” [1]

    作品註釋

    (1)淳于髡(kun):齊國著名辯士,曾在齊威王、齊宣王和梁惠王的朝廷 做官。事蹟見於《戰國策齊策》、《史記孟荀列傳》、《史記滑稽列 傳》等。

    (2)權:本指秤錘,衡量輕重。引申為衡量輕重而變通處理,即 變通之意。 [1]

    原文翻譯

    淳于髡問:“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接東西,這是禮的規定嗎?”

    孟子說:“是的。”

    淳于髡又問:“那麼,假如嫂嫂掉在水裡,小叔子用手去拉她 嗎?”

    孟子說:“嫂嫂掉在水裡而不去拉,這簡直是豺狼!男女之間 不親手遞接東西,這是禮的規定;嫂嫂掉在水裡,小叔子用手去 拉她,這是通權達變。”

    淳于髡說:“現在整個天下都掉在水裡了,先生不去救援,這 又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整個天下掉在水裡了,要用‘道’去救援;嫂嫂掉 在水裡,用手去拉就可以了——您難道要我用手去救援天下嗎?”[1]

    作品賞析

    男女授受不親是中國古代禮制中一條微妙的牽涉性心理問題 的規定。由於有這一條規定,當“嫂溺”的時候是否“援之以 手”就成了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了。

    想來弗洛伊德博士不一定知道“男女授受不親”的規定,恐 怕也沒有讀到過淳于黨先生與孟子的對話,不然的話,倒正好可 以作為一份性心理分析的材料了。

    我們既不是博士的學生,當然也沒有辦法來進行這方面加 析 只好從淳于髡先生與孟子的精采對白方面來欣賞了。  孟子雖是亞聖,但這淳于髡先生也非常了得,人雖矮小,其 貌不揚,但太史公在《史記》裡稱他“滑稽多群,數使諸侯,未 嘗屈辱”。是當時齊國準外交部長級的人物,幽默詼諧的國際名士。 且看他問孟子的問題,出語不凡,神出鬼沒而又直釘本質。稍有 反應不過來,不弄得你尷尬無措,“顧左右而言他”才怪。

    但亞聖畢竟是聖人級的高手,群才無礙。只需略施機鋒轉語, 以“權”釋‘札”,便出人意表又合於情理地回答了對手的詰難, 令人不得不服。

    通權達變,智者風範。

    而我們在前面的若干篇章中已經知道,無論是孔子還是孟子 都非常重視這種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的通權達變精神。 [1]

    作品出處

    《嫂溺,援之以手》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1]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中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 2 # 李尚榮8

    嫂溺,叔如救,則是儒家說的男女授受不親;這應該是儒家思想中的糟粕部分。一個連親人都不救的思想,放在現代就要批判了。

  • 3 # 快樂的小黃蛙

    生命重於一切,嫂子溺水了,小叔子下水救人,這是權益之策,說明了儒家思想愛人的變通精神。到以後男女授受不親,那是朱熹搞出來的,陽痿男的思想,常人難理解。

  • 4 # 白下講堂

    這是孟子說的,孟子的話恰恰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愛人”。孔子在《論語》中20餘次提到“仁”,絕大多數是在講如何做到“仁”,但在回答樊遲的提問時卻直接回答仁就是“愛人”,並進一步解釋“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也就是用你的愛心去感化別人,讓愛充滿世界。既然愛人是根本,那麼當親人遇到危險時還需要在意禮法嗎?孔子還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親近親人才是真正的仁,連親人遇到危險都不援救,還算什麼“仁”呢?

  • 5 # 群玉峰頭第一葩

    古時候男女大防,男女授受不親,但嫂子掉水裡了,你去就她,抱一抱是無妨的,在生命面前,是可以講權變的,表明儒家的道德還是以人為本的。

  • 6 # 談古論今白頭翁

    孔孟之道講男女授受不親,是說異性之間要避嫌,不能有親呢動作,那怕是兄弟姐妹之間肌膚也不能觸碰。這是封建禮教的道德規範。但文中說親嫂落水有性命之危,這時候拿封建禮教的迂腐教條見死不救豈不等同於故意殺人。而弟弟施以援手救助,這正是從權而變的正確做法。佛教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人命和道德規範之間,當以人命為先。

  • 7 # 靜靜地可樂

    孟子云:男女授受親禮也;嫂溺援之手權也;嫂溺而援者豺狼也 男女授受親當時禮制周禮規定:男女遞、接物品時雙方手能接觸所孟子說男女授受親禮也孟子又認禮死板特殊情況下變通而且必須變通比當嫂子溺水時候小叔子此時應拘泥於男女授受親禮規應伸手去拉否則見死救與豺狼無異了 孟子體現了人本思想也體現了辯證思想(用今天來說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思想)

  • 8 # 文字天成

    權,權衡變通。

    這個事情有個預設的前提,就是古代的男女大防。在儒家文化成為教義後,其中的倫理被封為天理,男女的各類接觸都必須符合儀軌。

    那麼我們這個故事就是一個極端例子,嫂子溺水,作為小叔子要不要伸手拉一把或者入水救援。救則肌膚接觸,有悖倫理;不救,更是違背了儒家愛其親的根本。

    於是我們的聖人便提出了權變之法。

  • 9 # 雲淡風清2944

    謝友邀,男女授受不親,小叔和嫂子之間自然避諱,這是禮。至於說這句話什麼意思,看來上學時沒好好學習,不會是上山放羊去了吧!

  • 10 # 竹君560

    古代禮制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嫂溺,援之以手,權也。”講的是一個事例,比如嫂嫂溺水了,小叔子用手去拉她進行救援,這是通權達變。主要針對的是關鍵時刻不必拘泥於禮節,不要僵化的執行一些制度。類似於臨大事不拘小節。

  • 11 # 趙傳貴

    任何事情都不要教條化,封建思想也不是一成不變,男女授受不親就是男女之間的感情不要亂來,但當生命出現危險了,該救則救,這不是感情問題,這是人道主義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是失眠不能入睡,是焦慮症的現象還是抑鬱症?好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