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才思敏捷的溫柔星空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使用了相當長時間的動物油後,因為榨油技術的誕生,才始有素油。素油的提煉,大約始於漢。壓榨法是一種歷史很悠久的制油方法。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在元代的《王禎農書》、明代的《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中,都有榨油機和榨油方法的記載.

    根據專家推測,北宋時期大型的木製榨油機就已經出現,它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正是它們的出現,才導致了真正的專業榨油作坊的產生。在宋、元、明、清近千年的漫長時間裡,正是這種榨油裝置,為開封、北京、南京、杭州等先後興起的大都市,提供了充足的食用油。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當中總結出一套非常成熟的加工工藝,如下:

    寫於明代的《天工開物》記當時榨油,“北京有磨法,北韓有舂法,以治胡麻,其餘則皆從榨也。”其記榨各種菜籽油的方法是:“取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氣,然後碾碎受蒸。凡炒諸麻菜子宜鑄平底鍋,深止六寸者,投子仁於內,翻拌最勤。若釜底太深,翻拌疏慢,則火候交傷,滅喪油質。炒鍋亦斜安灶上,與蒸鍋大異。凡碾埋槽土內,其上以木竿銜鐵陀,兩人對舉而推之。資本廣者,則砌石為牛碾,一牛之力可敵十人。亦有不受碾而受磨者,則棉子之類是也。既碾而篩,擇粗者再碾,細者則入釜前受蒸。蒸氣騰足取出,以稻秸與麥秸包裹如餅形,其餅外圈箍或用鐵打成或破蔑絞刺而成,與榨中則寸相穩合。凡油原因氣取,有生於無出甑之時,包裹怠緩則水火鬱蒸之氣遊走,為此損油。能者疾傾疾裹而疾箍之,得油之多。”“包內油出滓存名曰‘枯餅’,凡胡麻、萊菔、芸臺(油菜籽)諸餅皆重新碾碎,篩去秸芒,再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若桕桐諸物則一榨已盡流出,不必再也。若水煮法,則並用兩釜,將蓖麻、蘇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滾煎,其上浮沫即油,以勺掠取傾於幹釜內,其下慢火熬幹水氣,油即成矣。然得油之數畢竟減殺。北磨麻油法,以粗麻布袋jie絞。”《天工開物》說,用榨油法,胡麻每石得油四十斤,萊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芸臺子(油菜籽)每石得三十斤,菘菜、莧菜子每石得三十斤,茶子得一十五斤,黃豆得九斤。

    清代中期的烹飪書《調鼎集》亦有《油論》:“菜油取其濃,麻油取其香,做菜須兼用之。麻油壇埋地窨數日,拔去油氣始可用。又,麻油熬盡水氣,即無煙,還冷可用。又,小磨將芝麻炒焦磨,油故香,大車麻油則不及也。豆油、菜油入水煮過,名曰‘熟油’,以之做菜,不損脾胃,能埋地窨過更妙。

    作於清·嘉慶十八年的《調疾飲食辨》《油》篇中,只記植物油四種:脂麻油(芝麻油)、豆油、芸臺油(菜子油)、吉貝油(棉花子油)。

    從有準確史料可查的元代算起,老式的木製榨油機在中國盛行了700多年,也許它存在的歷史可能超過了一千年,一直到解放後的1959年,全國還有木製榨油機15萬臺,出產的油脂佔到了全中國產量的40%,到了1964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全部淘汰木製榨油機,這種木製榨油機才逐步走下歷史舞臺。

    類似的古老而成熟且一直在沿用的傳統工藝很多,如西方的葡萄酒加工工藝,經久不衰,古老而又生氣勃勃,深受人們喜愛。起源於中國的茶葉、白酒,其工藝主要也採用以傳統的蒸、炒、發酵等一系列方法,無不以純手工製作,小批次生產為最高境界。

  • 2 # 綠豆侃電影

    中國是宋代以後才有用油炒菜的,主要是以動物油為主。

    一、在原始社會之初人類依靠漁獵和採集植物為生。火的出現讓他們開始學著烤制食物。在他們烤制肉食之際,發現從動物體內熔滴下來的油脂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肥肉細嚼亦能擠出油脂,從而懂得日曬、烘烤和擠壓均能從含油豐富的動物中得到油脂。

    二、從此萌發了人類利用動物油的歷史。而後古人在烤食過程中,發現一些果仁掉進火裡會飄逸出香味,也會熔出像動物油似的液體。植物油也從此得到廣泛的應用。

    三、古時期,中國古人就已開始食用油類食品,不僅如此,據古書記錄,不同季節還須使用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豬;夏天用狗油煎野雞和魚乾;秋天用豬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則用羊油煎鮮魚和大雁,這時吃的油是動物油。

    四、漢代以後,開始出現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來制絹布,直到宋代,才開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紀錄,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 3 # 餐桌上的美味

    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用油?很高興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對於我們的祖先,能不斷進化成為文明社會,說明我們的祖先是極為聰明的。在祖先能用火來深圳各種美食開始,就可能已經學會了用油。因為在用火烤食肉類的時候,就有很多油脂漏出,祖先們就會收集這些油脂,並在製作蔬菜類食物時加入,久而久之發現加入油汁做的蔬菜更為可口美味,所以形成了現在用各種油汁烹飪蔬菜。

  • 4 # 小笨雄

    古時期,中國古人就已開始食用油類食品,不僅如此,據古書記錄,不同季節還須使用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豬;夏天用狗油煎野雞和魚乾;秋天用豬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則用羊油煎鮮魚和大雁,這時吃的油是動物油。 漢代以後,開始出現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來制絹布,直到宋代,才開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紀錄,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那個榨油術沒有具體的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人,可以忘了受過的傷害,但別忘了他給你教訓”,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