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人生最愛
-
2 # 顧唐原創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家與幼兒園言行一致的保證。幼兒階段的直接教育者其實便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性質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要讓孩子在家和幼兒園言行一致,家長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在上學前告訴孩子幼兒園裡的樂趣。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天堂,小朋友們都會去的,那裡有很多好玩有趣的東西。讓孩子對幼兒園心生嚮往。
二,不要用幼兒園來嚇孩子。一些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會說,‘’你再不聽話,就送你到幼兒園‘’之類的話,這樣一來在孩子心裡,就會感知到,原來幼兒園不是個好地方,我做錯事就會被送去幼兒園,心裡就會產生恐懼心理。
三,當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後,要培養孩子誠實,勇敢,友愛的品質。相信在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就會慢慢適應家庭和幼兒園生活的切換,慢慢做到在學校與家裡言行一致。
-
3 # 羅問清
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問題。一個成人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會和在家裡的時候保持行為一致嗎?
家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父母對孩子究竟代表什麼?孩子可以在父母面前撒嬌,在老師面前呢?
家有家的屬性,學校有學校的特點。父母在教育的時候切忌簡單化。
-
4 # 家庭育兒導師
對孩子的教育,一定遵循一致性的原則!在家庭裡,媽媽管孩子,爸爸過來兇媽媽,然後一把抱起孩子走了。這樣以矛攻盾的教育會扭曲孩子的性格!長大後性格多重,表裡不一。
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必須一致。只有教育一致了。孩子們才能健康成長。
孩子們滿三週歲就開始人生最初的學校教育了。在集體裡面,老師會給孩子建構規則。比如:飯前洗手,飯後漱口。玩過的區域玩具要將它放到原來的位置後才能離開。到了家,我們發現孩子像換了個人似的。仍然瘋一地玩具,仍然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洗手就吃飯。
作為父母,想要孩子像在幼兒園一樣棒,就要遵循一致性原則。和老師多交流,促進家園合作。按照老師在園的規則來同等建構。孩子有進步及時和老師反饋,老師透過集體教學給孩子表揚。這樣的正面教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好!
-
5 # 懶媽育兒路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能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總之,能獨自幹很多事情!可是,回到了家,直接變成“小廢人”一個,啥也不會做了!
這種情況,絕對出現在很多孩子身上,雖然程度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絕大多數家長都曾很鬱悶這種情況的發生。
我家孩子也是如此,為此我和孩子進行了鬥智鬥勇的過程,並最終將孩子扭轉了過來。我總結了這幾條經驗。
首先,幼兒園老師要勤普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孩子在幼兒園裡什麼都能做,說明孩子具備這個能力。但回家不做,那就是懶!但是,孩子很聽老師的話的,所以老師常說,效果很好。
其次,在家裡,家長要狠心。讓孩子自己做事情,孩子肯定不會心甘情願的,所以一定會和家長戰鬥一番。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堅決不幫孩子做,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一定要溝通好。
我家孩子在幼兒園自己吃飯,回家就讓人喂。為了讓他自己吃,我和孩子爸爸說了很多。但奶奶擔心飯涼了,孩子吃不飽,總喜歡喂。後來直接讓奶奶回家半個月,孩子就自己吃飯了。
第三,鼓勵鼓勵孩子。孩子都喜歡錶揚的,當孩子做了一件事後,家長一定要及時鼓勵,讓孩子心理充滿得意。這樣孩子做習慣了,就記住了,也不再彆扭了。剛開始一定要鼓勵,等孩子熟悉了,習以為常了,就不用了。
最後,幼兒園畢竟是一個講規矩的地方,但家不是,如果不是太違反規則,還是讓孩子在家輕鬆點吧。家長也不要太苛求孩子了。
-
6 # idan的青蛙媽媽
不知道孩子具體在哪些行為上不一致了,也不知道是在幼兒園表現好,還是在家的表現好。但是,不管那些情況,都能說明一點的是,與環境有關,更多的是與孩子的安全感有關。
關於環境。
家庭環境是孩子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活環境,所以家庭環境的好壞、家庭成員的關係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個性和行為。孩子在舒服環境中,才能釋放天性。如果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行為不一致,肯定是有一個環境,孩子存在迴避的問題。
關於安全感
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才會不害怕分離焦慮,能夠適應各種新環境。如同剛去上幼兒園也能很好的適應,不會哭鬧。孩子無論在哪個環境,表現出來的都是原本的樣子。但如果換了環境,孩子的行為就不一致,那肯定是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
除去這兩個方面的影響,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的小心思。就像我們家寶寶,兩歲多的時候在老家,我不讓她吃生花生,她就不吃。但是家裡老人給她吃。她會對老人說,我吃了你不要告訴媽媽哦。
所以,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已經有獨立思維的能力和處事習慣。如果有什麼反常的表現,除了自己的小心思需要家長洞察外,環境和安全感的影響更值得關注。凡事都有原因,找出原因,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尤其是小孩心智還不成熟的階段,更容易被誤導,甚至模仿,早發現早解決為好。
回覆列表
在幼兒園和在家裡肯定不會一樣的,面對的物件,環境不同了,在家有在家該有的樣子,在學校該有在學校的表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