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僅僅是因為被火燒了戰船?其實不是,古代戰爭並沒有這麼簡單。
歷史書上,我們總會看到這樣對戰爭的描寫,雙方派兵抵達戰場,某一方的將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輕輕鬆鬆的就把另一方打的落花流水。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帶領大軍一路狂追劉備,劉備抱頭鼠竄,劉備和孫權組成聯軍和曹操隔江向望,劉備和孫權趁機挑逗曹操一番,就比如:不過來打我啊,我就喜歡看你不爽又打不到我的樣子。
曹操的軍隊由於北方人士為主容易暈船(南船北馬),所以曹操用鐵鏈把戰船都連起來了,聯軍主帥周瑜就用火攻,燒掉曹操的船隻,打敗了當時無敵的曹操,然後曹操敗走,也可能是留下了陰影,從此再也不想來南方了,老老實實在北方待著。
PS:真正被燒的地方是赤壁對岸的烏林,不過赤壁名氣比較大,所以大家都說是火燒赤壁了,曹操戰敗之後,不想留下物資又帶不走,所以下令燒燬。
這就是史書上對赤壁之戰大概的記載,看著這些描述,很容易讓人覺得劉備和孫權贏得很是輕鬆,其實要打贏一場戰爭是很難很難的事,因為戰場的情況在不斷的變化著。
一場戰爭不是說打就打的,前後要準備幾個月甚至幾年之久,普通人打架都常常要先說幾句狠話來唬住別人,赤壁之戰之前,曹操也想唬住劉備和孫權,所以號稱有八十萬大軍。
劉備和孫權聯軍加起來也不過五萬之數,這是要一打十幾個啊,這怎麼打,還不如投降算了。
水軍都督周瑜可沒有被曹操唬住,周瑜前後仔細觀察思考,推斷出曹操實際軍隊人數應該是在二十萬左右,從北方到這邊來,已經跑了一段路了,戰鬥力要在減一減。
打戰不是一群人打架而已,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準確的來講,打戰是一群人在長時間的打架。人是要吃飯的,糧草一旦供應不上,戰鬥力在強的軍隊,都會餓的戰鬥力為0,就更別說打架了,所以絕大部分時候,後勤補給比任何戰術都更為重要,但是我們好像往往會忽略它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上馬能管軍,下馬能安民的周瑜自然也懂得這些,周瑜看到曹操軍中瘟疫流行,士氣下跌,於是決定暫不開戰,打算憑藉良好的後勤補給和曹操隔江對峙,這種戰術其實非常有效,因為曹操無法在短時間內發動戰爭,多過一日,曹軍士氣就會下降一點。
曹操人馬實在太多,就算戰前已經削弱了曹軍士氣,光這樣耗著也不可能把財大氣粗的曹老闆打敗,更有可能會拖垮自己,想要獲勝,還需更進一步瞭解對手弱點,憑藉良好的視野環境,周瑜發現曹操為了規避自己軍隊怕水的原因,把戰船用鐵索首尾相連。
恰好此時盛行東南風,於是周瑜當機立斷,決定採取火攻,周瑜先是安排黃蓋假裝投降,讓著火的小船衝進曹操的艦隊之中,自己在帶領大部隊進一步放火進攻,將對面的曹操船隻和軍營一起燒了大半,從而一舉定乾坤。
其實只是這樣一場戰鬥的話,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因為火燒之後,曹操傷亡並不是很大,曹操打算從華容道撤退,再重整旗鼓,繼續戰鬥。但是周瑜這邊更快,提前安排了人手,孫權從水路追擊,劉備從陸地追擊,曹操一路被攆這跑,加上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氣候,才導致大軍傷亡過半,為了加速逃跑,曹操扔掉了物資,拋棄了虛弱受傷計程車卒,拼了老命才勉強逃過追擊。
直到這裡,劉備和孫權才算是真正打敗了曹操,讓曹操退回北方,暫時無力南下,奠定了日後三國鼎立格局的基礎。
一場戰爭的勝利,需要各種條件支援,也需要將領的隨機應變,甚至需要一定的運氣,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這也是為什麼曹操赤壁會失敗的原因所在。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僅僅是因為被火燒了戰船?其實不是,古代戰爭並沒有這麼簡單。
歷史書上,我們總會看到這樣對戰爭的描寫,雙方派兵抵達戰場,某一方的將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輕輕鬆鬆的就把另一方打的落花流水。
我們來看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帶領大軍一路狂追劉備,劉備抱頭鼠竄,劉備和孫權組成聯軍和曹操隔江向望,劉備和孫權趁機挑逗曹操一番,就比如:不過來打我啊,我就喜歡看你不爽又打不到我的樣子。
曹操的軍隊由於北方人士為主容易暈船(南船北馬),所以曹操用鐵鏈把戰船都連起來了,聯軍主帥周瑜就用火攻,燒掉曹操的船隻,打敗了當時無敵的曹操,然後曹操敗走,也可能是留下了陰影,從此再也不想來南方了,老老實實在北方待著。
PS:真正被燒的地方是赤壁對岸的烏林,不過赤壁名氣比較大,所以大家都說是火燒赤壁了,曹操戰敗之後,不想留下物資又帶不走,所以下令燒燬。
這就是史書上對赤壁之戰大概的記載,看著這些描述,很容易讓人覺得劉備和孫權贏得很是輕鬆,其實要打贏一場戰爭是很難很難的事,因為戰場的情況在不斷的變化著。
一場戰爭不是說打就打的,前後要準備幾個月甚至幾年之久,普通人打架都常常要先說幾句狠話來唬住別人,赤壁之戰之前,曹操也想唬住劉備和孫權,所以號稱有八十萬大軍。
劉備和孫權聯軍加起來也不過五萬之數,這是要一打十幾個啊,這怎麼打,還不如投降算了。
水軍都督周瑜可沒有被曹操唬住,周瑜前後仔細觀察思考,推斷出曹操實際軍隊人數應該是在二十萬左右,從北方到這邊來,已經跑了一段路了,戰鬥力要在減一減。
打戰不是一群人打架而已,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準確的來講,打戰是一群人在長時間的打架。人是要吃飯的,糧草一旦供應不上,戰鬥力在強的軍隊,都會餓的戰鬥力為0,就更別說打架了,所以絕大部分時候,後勤補給比任何戰術都更為重要,但是我們好像往往會忽略它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上馬能管軍,下馬能安民的周瑜自然也懂得這些,周瑜看到曹操軍中瘟疫流行,士氣下跌,於是決定暫不開戰,打算憑藉良好的後勤補給和曹操隔江對峙,這種戰術其實非常有效,因為曹操無法在短時間內發動戰爭,多過一日,曹軍士氣就會下降一點。
曹操人馬實在太多,就算戰前已經削弱了曹軍士氣,光這樣耗著也不可能把財大氣粗的曹老闆打敗,更有可能會拖垮自己,想要獲勝,還需更進一步瞭解對手弱點,憑藉良好的視野環境,周瑜發現曹操為了規避自己軍隊怕水的原因,把戰船用鐵索首尾相連。
恰好此時盛行東南風,於是周瑜當機立斷,決定採取火攻,周瑜先是安排黃蓋假裝投降,讓著火的小船衝進曹操的艦隊之中,自己在帶領大部隊進一步放火進攻,將對面的曹操船隻和軍營一起燒了大半,從而一舉定乾坤。
其實只是這樣一場戰鬥的話,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因為火燒之後,曹操傷亡並不是很大,曹操打算從華容道撤退,再重整旗鼓,繼續戰鬥。但是周瑜這邊更快,提前安排了人手,孫權從水路追擊,劉備從陸地追擊,曹操一路被攆這跑,加上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氣候,才導致大軍傷亡過半,為了加速逃跑,曹操扔掉了物資,拋棄了虛弱受傷計程車卒,拼了老命才勉強逃過追擊。
直到這裡,劉備和孫權才算是真正打敗了曹操,讓曹操退回北方,暫時無力南下,奠定了日後三國鼎立格局的基礎。
一場戰爭的勝利,需要各種條件支援,也需要將領的隨機應變,甚至需要一定的運氣,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這也是為什麼曹操赤壁會失敗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