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正看世界

    每年陽曆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在我們國內通常稱為三八婦女節,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每年的3月8日,為了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各個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和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其實三八婦女節的起源於20世紀初的一系列的婦女運動,有很多大事件發生。其中包括1990年的美國社會黨人將2月28日定為全國婦女日;1990年第二國際哥本哈根會議上,以蔡特金為首的17個國家的100名婦女籌劃設立國際婦女節日,但並沒確定日期。

    1917年3月8日,為了紀念在一戰中喪生近200萬俄羅斯婦女,俄羅斯婦女舉行罷工運動,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幾天後,俄羅斯沙皇被迫退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宣佈給予婦女選舉權。可以說38婦女節是一系列發生在美洲和歐洲的婦女運動共同促成的節日。正是由於它的國際性,在很多不同地區和不同的國家在這一天,都為婦女慶祝這一節日。

    其實不僅如此,隨著網路文化的普及和發展,造節節的活動也空前絕後。甚至把一些小眾以及亞文化進行普及,甚至成為主流節日之一。與38婦女節對應的,就是37女生節,可以說兩個節日是前後腳。而37女生節早年產生於大學生群體,在2014年由百度公司為了促進團購促銷活動,直接把37女生節推廣開來。

    更不要說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節,本來也是大學生群體流行的所謂的光棍節,現在則轉變成超級網路購物節日,那一天的網路購物交易額度大的驚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現在的很多節日基本上都是商業力量在推動。包括三八婦女節這個極具有政治意義的節日,變成今天的女神節,也是從政治屬性轉向商業屬性,這也是順應了時代的變化和潮流。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女神節”這個稱呼是近些年逐漸崛起的一種稱呼,幾乎涵蓋了日常人們對“三八婦女節”的嚴肅稱呼,成了三八節的口頭代名詞。之所以產生這種變化,其實不外乎民俗的改變和商家的策劃引導。

    女神鎮樓

    其實嚴格的說,三八婦女節是個外來國際節日,算不得什麼“民俗”,但這個節日對新中國的影響卻一點也不小,它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新時代的一種中國式傳統節日生態,只是不如老民俗節日那樣“正統”罷了。

    有民眾基礎,就存在民間的演繹,尤其是近些年的市井文化變化非常快,像過去稱“男同志、女同志”,後來變成了“帥哥、美女”,繼而又變成了“小哥哥,小姐姐”,既是一種社會文化的變化,也是一種小習俗的自我調整,它必然是符合時尚的,比如現在街頭逮住個小妹紙喊“女同志”,對方估計會尬死。

    婦女節就存在這種民間演繹現象,人們不願再老氣橫秋的把“婦女、婦女”不停的掛在嘴上,又無法拒絕這個給女性舉辦的節日,自然而然的就會如“同志”的稱呼一樣,將之重新加工,變為更符合現代審美的稱呼。

    你看,變成“女神節”後,“婦女節”的土腥味兒被祛除了,更平添了三分時下潮流的俏皮,讓人更容易接受了。

    這也是商家最願意看到的結果,“女神節”這個稱呼與策劃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這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商業概念轉化,它只是依附在婦女節上,卻成功的開發了一個新領域。之前還有人策劃出了“女人節”的概念,其實也是想打破傳統元素桎梏,但相對於能撩起年輕群體歡心的“女神節”,“女人節”還是過於正經,一般更多的被用在對中年以上女性群體的宣傳之中。

    類似這樣的商業策劃運作其實很多,最突出的是這些年突然在年輕人中流行的“七夕節”,明明只是個過去及笄少女紀念成年的乞巧節,卻被人硬是發掘出“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成分,有些地方連“許仙白娘子”、“董永七仙女”的故事都不放過,甚至直接摻入了日本七夕的不少元素,到處掛小竹,貼姻緣符、掛同心鎖。

    類似的還有聖誕節、春節、元宵、感恩節等等,聖誕節吃蘋果、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感恩節送禮物感恩,幸好華人很怕祖先復活,尤其是“棺材板壓不住”、“氣得活過來”等言語,否則復活節恐怕也逃不脫商業策劃們的魔爪。

    你看,婦女節變成了“女神節”,商業價值完全被提升了,人們面對的不再是那個正兒八經評三八紅旗手的傳統節日,而是費盡心思給“女神”們送膝蓋的狂歡盛會。比起心裡揣著“何為孝”給老媽送的那點康乃馨,男人們變著法子給女神送的玫瑰花、包包、衣服、化妝品、手機和支付寶裡的¥520、5200、52000、520000才叫大頭戲。

    這年頭連樓下5歲小屁孩都知道“女神節”要給妹子送糖吃,收禮的4歲小姑娘心花怒放,直叫喚:“好!你以後就是我的寵物了!”小男孩聽了還挺興奮。這是真事兒,肺炎期間已經讓我等吃飽了沒事做的大人們

    對於沒地方拜女神的狗子們,“女神節”這名字也挺好,反正滿懷憤懣的將之解讀為“女神經病過節”就平衡了。

    所以說,是女神節還是婦女節其實就是個社會現象,它該正經的時候,還是叫“婦女節”,“女神”也不過是一種時髦罷了,也許再過20年,人們又會換一種稱呼,就像當年牛皮哄哄說“網上衝浪”的人一樣,再看當年,全都變成有趣的記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句限制性定語從句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