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漢奶爸張大北
-
2 # 悠靜時光
我的看法是:能夠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乃至靈魂真真切切的表達出來,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達到一種作品中角色的藝術昇華。
-
3 # 娛樂豬寶盒
演員的第一境界:作為一種職業,用來詮釋角色,呈現在螢幕上講述故事。
演員的第二境界:對觀眾來說,演員首先要演的像,一顰一笑都能打動人心,不能演誰都像是演自己。
同時,要讓觀眾認為你就是這個人物,譬如提到小燕子你會想到趙薇,提到華妃你腦海中第一齣現的就是蔣欣的容貌,說起聶小倩那就是王祖賢的飄飄欲仙。
甚至有些演員你或許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就是讓你記憶猶新,覺得這個角色就應該是這個人的樣子。
譬如李明啟老師扮演的容嬤嬤,馮遠征老師扮演的安嘉和,這些演員的功底無疑是深厚又成功的。
但是這也會讓很多人陷入一種困境,就是塑造成功了一個角色之後,再演誰都像是之前那個成功的角色,並沒有迴歸到演員本身上來。
當初趙薇憑藉《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誰都以“小燕子”的暱稱來代替她的本名,這也讓她在戲路的拓展上越加艱難,好在之後透過拍攝《情深深雨濛濛》,用“陸依萍”洗掉了“小燕子”的烙印,但也讓她之後不再接瓊瑤劇轉而做起了電影和唱片事業。
演員的第三境界:演什麼像什麼,而且演的這個角色你完全不會把他和之前的角色串聯起來,堪稱“整容般的演技”。
這裡就必須要提一下英國男演員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1958年3月21日出生於英國倫敦,集演員、導演於一身。
業內人士稱他:“他可以改變他的容貌,他的聲音,從一部電影到另一部電影,他可以改變他的任何一切”
1992年,他是擁有羅馬尼亞口音的吸血鬼德古拉,在《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中演出了深情不悔的“怪物”,並憑藉該片獲得了第19屆土星獎最佳男演員獎。
1994年,他在動作犯罪片《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飾演變態警察史丹菲爾,把聽交響樂當成殺人前戲的這種形象演的淋漓盡致。
2004年,他是電影《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的哈利·波特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萊克,為了演出小天狼星長期在阿茲卡班受到攝魂怪影響的那種陰鬱和神經質,加里·奧德曼專門跑到監獄裡呆了幾個星期,體驗一下生活。
2011年,領銜主演驚悚電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他飾演了深藏不露的MI6間諜喬治·史邁利;憑藉該片,他獲得了第23屆棕櫚泉國際電影節國際明星大獎 、第17屆英國帝國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獎,入圍了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第6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獎。
2017年,加里·奧德曼在歷史傳記電影《至暗時刻》中飾演前英國首相丘吉爾,並在2018年,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當然奧斯卡也不是輕鬆獲得的,在這部電影中,他每天要花費至少 4 個小時化妝,然後要穿上“增肥妝”連續拍攝 50 多天,為了不耽誤拍攝進度,他經常凌晨3點就抵達片場,而在拍攝結束後還要有1個小時左右來卸妝,平均每天工作18個小時。
在當時,對於已年近60歲的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付出努力就會得到回報,微微佝僂的脊背,細細顫抖的嘴唇,都放佛是丘吉爾本人在現。
加里·奧德曼用“變色龍”般的演技征服了觀眾,其實也代表著演員的一種職業素養,演什麼就像什麼,要知道,演員演的不是自己而是角色,如果能跳出對自己“人設”的框架,還需要下更多的功力。
回覆列表
演戲的最高境界:讓觀眾觀看的時候因為你演的角色忘記你;看完後因為你演的角色而記住你。
而不是:因為你要演某劇而記住某劇,你要演某個角色而記住某個角色-這樣的電視劇是打著電視劇旗號的綜藝節目。
舉個例子,很多影迷在討論電視劇的時候經常直接用演員的名字來代指劇中的角色來討論情節。如果一個演員演的每部戲都是這樣,我覺得他/她很難說是個成功的演員。我之前看《我的前半生》,發現很多人會去微博罵演凌玲的吳越老師。這恰恰說明她演得好,給觀眾的印象深刻。這樣的表演就是成功的。可能接下來吳越老師演的角色不會再受到這麼大的關注,但就這個角色而言,她已經比很多小鮮肉和小花旦在藝術上更成功。
就拿我最喜歡的一位演員之一吉洪諾夫(Вячеслав Васильевич Тихонов)來說。我看過他演的兩部影視角色:1968年的7小時電影《戰爭與和平》中的安德烈公爵;
還有1973年電視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中的蘇軍間諜奧托-馮-斯特里茨。我看兩部劇相隔的有點久,並沒有一下子認出這兩個角色是一個人演的,但這兩個角色在我腦海中的印象都很深。很長一段時間我的頭像就是吉洪諾夫版的安德烈公爵。到了後來我仔細找演員表,才發現兩個人是一個人演的(兩個人的角色造型太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