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爭史

    1940年,歐洲戰爭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挪威和北歐地區一直沒有參與其中。挪威這樣的小國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它不敢得罪交戰雙方。儘管大多數挪威民眾同情盟國的事業,但是他們害怕納粹德國的戰爭威脅。挪威人不想捲入戰爭,實際上是幻想。挪威的重要戰略位置決定了英國和德國都不會放過它。漫長的挪威海岸線上,沿海島嶼到大陸之間有一條長達1000海里的南北走向航道,這條航道被稱為挪威水道。這條水道自古以來就是挪威的海上重要通道,如果它被德國利用,德國海軍艦艇透過海峽以後可以順著水道北上,然後選擇時機突入大西洋。假如德國乾脆佔領挪威,不僅對英國本土的斯卡帕灣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基地形成翼側包圍,而且潛艇和水面艦艇從挪威港口直接出發破壞英國海上交通線,比從德國本土出發要便利、安全得多。此外挪威還有德華人急需的戰略資源“鐵”。德國每年要進口1500萬噸鐵礦石,而其中1100萬噸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主要是瑞典其次是挪威。這些鐵礦石夏季從瑞典港口經波羅的海運往德國,冬季波羅的海冰封以後,鐵礦石只能從挪威港口納爾維克經過挪威水道運往德國,而冬季航線佔了鐵礦石年總運量的41%。

    (今日挪威峽灣,風景如畫)

    德國海軍雖然野心勃勃,但是因為實力虛弱,沒法保證在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的眼皮底下,將登陸部隊千里迢迢地送到挪威地區。況且開戰以後,德國海軍那有限的艦艇資源都拿去破壞英國的大西洋航線,切斷這個海上強國的生命線,是德國海軍的頭等重要任務。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提醒希特勒注意挪威的局勢,他認為最好讓挪威保持中立的立場,對德國才是最有利。然而1939年冬到1940年春,挪威的事態並未按照雷德爾預想那樣發展。

    (雷德爾元帥提醒希特勒,他的海軍沒實力也沒做好準備入侵挪威)

    丘吉爾海軍大臣在開戰後不久就給內閣送了一份備忘錄,指出要想發揮英國海軍的優勢給德國沉重的打擊,就只能中止德國從北歐港口獲得的鐵礦石和前往大西洋的航道。此時蘇聯入侵芬蘭給了盟國一個很好的藉口,1940年2月5日,盟國派了一些軍隊佔領了納爾維克港口,透過給芬蘭的軍事援助,讓順道經過的軍隊去佔領瑞典北部的礦山。英國外交官還向挪威和瑞典大使宣佈了對德國禁運鐵礦的禁令。法國總理達拉第也堅決主張進軍挪威,這樣可以牽制德軍對法國發動進攻的目的。

    (法國總理達拉第支援佔領挪威減輕法國對抗德國的壓力,列強大國從來就是犧牲小國利益保全自己)

    正當德國海軍不斷獲得盟軍企圖對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動手的情報時,又發生了一起嚴重的事件。一艘德國監獄船“阿爾特馬克”號,在挪威海域被捕。當時英華人無視挪威海軍的阻攔,抓捕了德國水手,並解放了俘虜。這件事說明英華人對挪威的中立毫無尊重,而挪威政府的態度十分曖昧。幾個月前,在挪威海域,挪威人又放跑了被德國軍艦逮捕的美國貨船。當英華人打算在挪威水道上部署水雷的意圖越來越明顯時,希特勒覺得挪威政府已經倒向盟國,德國必須先下手為強。

    (挪威戰役沉在峽灣中的艦艇)

    1940年3月1日,雷德爾接到最高統帥部發來的入侵挪威的“威悉河演習”命令。他感到困難重重,德國海軍要冒著被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襲擊的風險,橫跨大海,把各個登陸部隊分散送到每個挪威海岸,有些地點距離德國本土基地有1000海里。雷德爾估計德國海軍有一半艦艇將在此次行動中遭到損失,特別是軍艦返航時,突然襲擊的隱蔽性已經消失,會比去挪威時更危險。但是軍令如山,戰爭機器已經開動,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德國海軍司令部為此組建了5個戰鬥群。

    (沙恩霍斯特號戰艦模型,它被編入入侵挪威的第1戰鬥群)

    按照預定計劃,德軍於1940年4月9日凌晨在挪威海岸登陸。陸軍上岸以後穩住陣腳,海軍會建立一條海上補給線。為了確保這條補給線的安全,德軍還要佔領丹麥,這條航線因為短而且靠近德國北部的空軍基地,英國海軍難以在這一海區行動。

    (張伯倫的內閣政府除了會幫倒忙,出賣他國利益和延誤戰機以外,啥正事都沒幹)

    我們透過以上歷史事實知道,在國際上,挪威和丹麥這樣的小國是無法保持自己的中立。哪怕他們本國政界極力不加入歐洲大陸事務,自身的戰略地位如此重要,列強們不會放過它。德國海軍的冒險行動其實就是賭博,只是剛好碰上張伯倫這個有名的妥協政府才留了一條命,不然就是全軍覆沒。小國只能永遠抱著周邊大國的大腿,這就是宿命,而這僅僅是開局,因為更多的戰役在此後會爆發,英國海軍會在挪威海域襲擊德國海軍,德軍會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海戰》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兒四個月67公分,16斤,可是抱起來腿沒力,站不直,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