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洱

    這是歷史必然,也是絕大多數統治者都會採取的手段。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包括統治者自己。之所以這些兄弟還要和他打天下,這肯定是認為這個領導者能和他們“同甘苦,共富貴!”領導者也會採取各種手段籠絡他們,讓他們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認同感!

    誰也不知道未發生的事,說領導者成功登基後,大殺功臣,反問一句“為什麼這些人還要跟他幹?”這就純粹是用已知的結果來提出質疑了。關鍵是,這些臣子哪個知道輔佐的君王以後會如何呢?

    再者說,這些弟兄手下必定都有一批忠於自己的手下,登基成功的帝王想要獨攬大權,必然要對手下的弟兄下手。

    手下人的“黃袍加身”是每個皇帝內心最大的隱患!

  • 2 # 歷史吐槽

    歷史上最早出現“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句話,是在越王勾踐殺大夫文種的時候。

    當初越國形勢危急,和吳王夫差一戰,自己被打的丟盔棄甲,十分狼狽,甚至有被滅國的危險!這時候大夫文種站出來,給勾踐出了滅吳雪恥的十大計策。勾踐按照文種的謀略按部就班的執行,先是在吳國當奴隸,接著給吳國獻上美女、金錢,消磨吳國的鬥志,在越國就鼓勵生育,發展實力。最後只用了2-3條計策就把吳國滅掉。後來,范蠡勸說文種,應該功成身退,文種確認為自己是滅吳第一功臣,勾踐肯定不會虧待自己,不肯離去。接著勾踐確實沒有虧待文種啊!對文種說:先生給我制定了10條滅吳計策,我只用了3條就成功了,如果你把其餘的計策用在我身上,我還能活下去嗎?文種聽完就知道什麼意思了,最後被勾踐殺死!

    在幾千年的古代歷史中,這種事情很多,並不算新鮮。可身為功臣必然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反而一次次的被殺真的沒有吸取歷史的教訓嗎?

    有一句名言說的就是:關於歷史給我們唯一的教訓就是-我們從來沒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其實總結下來,出現功臣被殺也是帝王之術首先要做的事情!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帝王手下的功臣都是具有非凡的能力的,要麼是能衝鋒陷陣、要麼是能運籌帷幄,總之一個個都不是善茬!功臣一類人身上所具備著可以顛覆帝王朝代的能力!那這種的存在無疑像是帝王的肉中刺啊!睡不著覺那是必然的。

    接著說文種,勾踐的擔心也是真正存在的!萬一哪天文種你不開心,跑到其他國家效力,或者你想要自己創業單幹!那勾踐我可是見識過你的厲害的,到時候不是第一被你殺掉!還不如我先殺掉你。

    權力是一副殺人不見血的毒藥

    沒有嘗過權力這幅藥的人覺得為什麼不功成身退,非要搞到最後身死人手才罷休!

    那是因為權力是一副殺人不見血的毒藥!

    秦始皇南巡的時候,劉邦作為一位圍觀吃瓜群眾,看到連綿不絕的軍隊和護衛,聲勢浩大的場面。不禁說出:這才是大丈夫應該有的氣勢。後來劉邦率兵首先攻進了咸陽,對於平日混跡酒館、小打小鬧的劉邦來說,咸陽的繁華,阿房宮的雄偉,完全重新整理了劉邦本人的三觀,讓劉邦對這個世界有了重新的認識。自此一段時間裡,劉邦夜夜笙歌,一個人最真實的本性暴露了出來,那就是貪婪。這段時間劉邦不理軍政,不過還好劉邦被手下人勸了回來。不然劉邦在楚漢爭霸之前就應該死在了權力手下。

    那作為功臣是同樣的道理,出生入死為的不就是以後的榮華富貴?現在苦日子剛剛到頭了,誰捨得就這樣功成身退呢?

    自己的位置沒有擺正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有一個小時候的玩伴請求見他一面。朱元璋此時身為帝王,怕這個玩伴不通事理,不會說話,因此不願見;但是考慮一番,礙於情面,還是見了他。玩伴見到朱元璋,就神采奕奕的說:“我王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兵,多虧蔡將軍。”朱元璋聽了這番話,心中很高興,就重重賞賜了這個玩伴,而且給他做了一個不小的官。

    另一個朱元璋小時候的玩伴聞訊後,興奮不已,認為自己也將很快輝煌騰達了。他也像上一個玩伴一樣,請朱元璋賜見。這個玩伴見到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後,十分激動,他滔滔不絕的說道:“我王萬歲!多年之前,我倆都是給人放牛的。皇上還記得嗎?有一回,我們在蘆葦蕩裡玩耍。肚子餓了就去偷來一些豆子,放在瓦罐裡煮。豆子還沒有完全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豆子撒在地下一大堆,湯也潑在泥地裡。而那時你只顧著從地下抓豆子狼吞虎嚥的吃,結果不小心把紅草根卡在喉嚨裡了。當時大家都很著急,最後還是我急中生智,找了一把青菜讓你吞下,才把那紅草根吞進肚子裡了!”

    當著朝中文武百官的面,這個玩伴說出這些荒唐的話,使得朱元璋哭笑不得。朱元璋隱忍良久,最終揮揮手,命令左右說:“拖出去斬了!拖出去斬了!”

    這段小故事就雖然一直強調怎麼說話比較好!可更重要的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和皇帝說話辦事,就要顧忌天子的威嚴了!可能打仗的時候和你稱兄道弟,做了皇上就不行了,天子只有一個!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是開國功臣,你會作何選擇呢?

  • 3 # 蕭楓雨

    首先重問題看我個人認為從估至今殺功臣的皇帝其實也沒想象的那麼多,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古今登基的皇帝:

    我們今天算一下。有比較詳盡的史料記載的第一位開國皇帝(天子)是武王。文王在位時還沒有統一天下,正是招賢納士的時候,所以在文王是沒有殺功臣這一說的。武王伐紂後曾分別向姜尚、召公、和周公(姬旦)詢問過遺留下來的商民問題,姜尚主張殺光光,召公主張殺有罪的,而最後武王採納了周公的建議給了封地讓他們續宗嗣。周公輔佐成王平定三監之亂,斬殺了叛亂的也都是叛亂者不屬於功臣。其他諸同姓王族,異姓功臣都分封了,各自就國延續到秦的統一。並未有殺功臣一說。

    到秦,我們說說秦始皇,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是個暴君。秦始皇也不過是執行而已;至於坑儒,完全是個偶然的獨立事件,跟那些被坑殺的儒生人品有很大關係,這與文化迫害不相干(秦統一天下後,將六國的王公貴族遷至咸陽讓他們繼續生活,並未殺害。

    第一個被說殺功臣的是劉邦,可以說在歷史上劉邦是知名的殺功臣專業戶。那麼我們數數劉邦究竟殺了哪些功臣。①楚王韓信,劉邦以謀反罪將韓信貶為淮陰侯,後劉邦外出打仗時呂雉設計將韓信殺了。②梁王彭越,被告謀反,劉邦將其流放,後呂雉勸說劉邦將其殺害,剁成肉醬。③淮南王英布,真的造反(韓信彭越先後被殺,英布懼怕於是造反),兵敗被殺。④燕王盧綰,造反,最後逃亡匈奴,沒死成。⑤左丞相舞陽侯樊噲,劉邦病重時疑心與樊噲,下旨要陳平周勃去殺他,還沒殺劉邦就死了。

    在滅楚之前劉邦、韓信、彭越、英布這些人都是諸侯。諸侯相王,大家相互稱王的,誰又是誰的臣呢。垓下之圍是諸侯共滅楚王,劉邦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起了個主導作用,所以大家尊稱他一聲皇帝,一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當時的政治形勢不過是跟春秋戰國一個樣子而已。劉邦殺他們更確切的是在殺競爭對手,是統一戰爭。

    王莽受禪改革,失敗。沒幾年劉秀起身草莽,定天下,續漢祚。光武帝劉秀不殺功臣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

    三國的曹、劉、孫,誰殺了功臣?西晉司馬氏奪天下的伎倆異常狠毒卑鄙,他所殺的已經談不上功臣不功臣了,礙他事的他殺,不礙他事得他也殺。

    隋文帝建國後,功臣多獲罪,獲的是死罪,隋文帝殺了誰?1劉昉2鄭譯3盧賁4梁士彥5宇文忻6王誼 隋文帝算不上殺功臣。唐的建國主要是李世民的功勞,所以李淵就沒有殺不殺功臣這一說。李淵曾答應李世民功成之日封他為太子,結果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才釀成了諸子的兵戎相見。太子李建成聯合老四陰謀奪李世民兵權,意圖殺害李世民及其部下。李世民不得已在李淵前告太子謀反,李建成知道陰謀敗漏便要入宮逼李淵表態。最終釀成玄武門之變。

    宋太祖趙匡胤登上歷史舞臺。趙匡胤是受部下擁戴當的皇帝,也怕自己手下被手下的手下擁戴,只好杯酒釋兵權,讓那些功臣回家享樂去了。可以說這些有赫赫軍功的將領,立國有功未必治國有能。天下安定後送他們回家養老,免得這些軍閥大老粗鬧出事來是件好事。

    兩宋卻歷十八帝,祚三百二十年。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一個時代。可以說宋是立國的管立國,治國的管治國,不相干涉,各盡其能才由此繁榮。

    朱元璋立國後殺功臣是出了名的,其下手之狠毒遠不是劉邦所能企及的。與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老同志老戰友,幾乎無一人倖免。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藍玉案、郭桓案、空印案。

    到了清朝也沒有殺什麼功臣,主要我看是沒有什麼功高蓋主的功臣,真正算上的也就是三藩而且沒殺就都死了。

    總結一下 ,君王在創業打江山的時候,都是用人之際,都會知道人才的重要性,然而一旦韓坤既定之後,都會懷疑功臣的功高蓋主,所以卸磨殺驢是必然的,歷史上大多功臣結局不好,能有幾人善始善終,連老子早期都說: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這是多麼偉大的前瞻性!

    至於功臣們為什麼不急流勇退,哈哈 我覺得吧是這樣的,功成身退並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功成身退後,人還活著,總是令昔日的主子不放心... 功成身死,才是功臣們的最高境界!!!

  • 4 # 吹古說今lns二郎

    這個問題不是好回答,其實都有原因,隋文帝,李世民,成吉思汗,努爾哈赤沒有,可是康熙收拾很多,比如鰲拜,君王就是主子,有些老臣肯定人脈廣 ,軍權在手,皇帝指揮不動,這樣皇帝很不好當,有些皇帝為接班人清理障礙,比如朱元璋,有些大臣太過分,比如韓信。不一定當皇帝了嫉妒功高殺功臣,我這麼認為

  • 5 # hao33合親1斤兵

    看跟的是什麼樣地老闆、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是怎樣地,以及公司文化環境。

    1、老闆是一個掙100就給大家分一半的特性,且同事們快樂,自己就自然開心而不做作,喜歡和同事們溝通感情地連細小事物都幫忙地人,一個隨和隨性又不緊張地人。這個老闆是秉性真誠有感情地人,不以自利為中心。打天下後地未來是安全地、快樂地。2、自身。如果自己內心是邪惡地,遇到金錢美女等高物質生活後,很快就忘記了親友,那麼,打天下以後,自己很快就想著把老闆和同事們搞掉。這樣地人,自然有兩種下場:篡權成功後,自己地王朝開始惡化。要麼,被提前收拾掉了3、公司文化。如果公司以社會安定和諧,人人富有,社會公德為己任,且人人以身作則並影響整個周邊環境,那麼,根本就不會出現屠戮兄弟情況。相反,邪惡地組織團體,相互之間為了利益而關聯,那消滅一個就是少個對手,多份財富……因此,這種兄弟本來就是豬仔般地棋子,遲早要被拿刀一一送西天極樂地。這種不存在真實而無絲毫芥蒂的感情。

    從以上可以推斷出,哪些王朝有,哪些王朝是被後世編造謊言地。

  • 6 # 野叟雜談

    你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的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幾乎是歷史的常態。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西漢初年的劉邦。劉邦奪取天下之後,功高震主的韓信、彭越等人,只能是死路一條。劉邦奪取天下過程中居功至偉的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韓信被殺,蕭何曾經下獄,只有張良宣佈自己要去修仙辟穀不食了,才躲過了劉邦的猜忌,最終得以善終。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後世並不鮮見。不僅開國之君是如此,透過一番搏殺得以奪取君位的君主,在成功問鼎之後,其主要功臣也難免一死的下場。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雍正皇帝在登基的過程中,隆科多、年羹堯等人,都是立下了大功的。但後來,他們的下場都很悽慘。

    其次,也有很多人是威勢所迫而追隨野心家們一起創業的。比如明朝初年,追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那些功臣,他們很多人當初和朱元璋一樣是走投無路,被逼無奈才走上了造反之路,最終朱元璋登基稱帝,他們也成了開國功臣。最終這些開國功臣,多數都因為朱元璋的猜忌而死。還有一些情況是,在早期野心家沒有上位之前,他的追隨者和野心家們擁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他們是一個繩上的螞蚱,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這就使得他們不得不和野心家們一起去搏一把。但是,等到成功之後他們會發現,野心家都是些只能共患難而無法共富貴的人。比如在康熙末年的奪嫡之爭中,年羹堯就是雍正集團的一員,他的妹妹是雍正的側福晉,這就導致年羹堯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和雍正一起幹。至於事成之後,雍正如何對待他,則是他在當初無法預料的事情。

    所以,最佳的選擇是在野心家登頂之後,能夠成功地退出權力的遊戲。但是,真正能夠如同張良那樣及時地功成身退者,少之又少!

  • 7 # 灰太狼44967765

    兄弟和帝王打天下的過程中,自然培養出了自己的勢力,尤其是軍事勢力。古代軍隊往往並非國家化,而是私人化,比方說岳家軍戚家軍之類的,到民國/北洋時期仍然如此。“兄弟”擁有一支唯命是從的軍隊,對帝王政權自然就是莫大的威脅,不弄你弄誰?

  • 8 # 東邊吹來的風1

    公司就只能有一個領導,國家也是隻能有一個,說來說去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還天天說個毛線啊,一起打天下的,天下打下來了,跟皇帝打天下的人在國家,在軍隊的聲望不比皇帝低,天下打下來了,皇帝肯定說過:兄弟一起榮華富貴。這是好多人相信,但皇帝是做不到的一個規則。

  • 9 # 睛空萬里776745

    該殺是一定的,人性弱點就是功勞有了,不服管了,想管別人好為人師了,也有自認為有發言權了,要權要功容不得別人了。還有人說退下來?能有心懷如此的有幾人?自已掌握權力了人性一面暴露出來了!悲哀啊!

  • 10 # 盜德高點

    很簡單,家天下,要為兒子繼位掃清道路。

    首先一個人要成為領袖,沒有人生閱歷是不行的。也就說說成為領袖的人多年長。開國常是一個長者帶領一群小夥子打天下。而領袖的壓力非常大,長期高壓力會影響領袖的健康。 所以開國領袖往往熬不過打天下的老兄弟。 那麼他先死,他兒子震得住大臣嗎? 震不住,就必須幫著剷除了。 所以自然死亡於皇帝之前的老兄弟往往後代不錯;哪些不肯先死的,往往讓領袖不放心。結果身死族滅。

  • 11 # 北海冰魚

    秦朝本來就是成熟穩定的朝廷,只能算是皇朝拓疆,隋宋是政變。只有漢唐明是打江山,唐又是貴族軍事集團,那些人本就是下屬威脅小些。漢和明就不同了,大家本來就是平等的兄弟,突然你就當皇帝了,以前稱兄道弟的哥們還沒改過來習慣,心底裡大家平級的觀念沒那麼好改,他們又在打天下過程中積累了太多的威望,肯定是個巨大的威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手梳頭和敲打百會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