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攬卿入夢

    簡單有幾點:

    1、喜歡對別人評頭論足的人,愛面子,嫉妒心較重:

    以網上的“鍵盤俠為例:看似抱著經驗玩家的態度評頭論足,實則反而毫無經驗。

    “評頭論足”只是他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2、 說話缺少確定性的人,為人圓滑,怕得罪人,關鍵時候可能會推卸責任:

    一句話從他口中說出來,既可以這樣解釋,又可以那樣解釋,見風使舵,適時而變——這種人通常非常機警,能最快時間觀察到對方真正想得到的答案,並有能力將自己的模稜兩可的回答往對方所喜歡的“正確方向”不斷靠攏。

    3、 惡意揣測他人的人,不是防備心太強,就是有過相似經歷:

    如果一個人對於某個人、或某件事的看法與多數人逆反而行,可能不是因為他共情能力強,而是因為他不相信對方表現出來的一面,或是他曾有過與對方相似的做法或體驗。

    4、 雙方談到某個話題時,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的人,或有所隱瞞,或有強烈的慾望:

    尤其是雙方順理成章談到某種話題,但對方態度敷衍,或快速岔開話題,可能不是因為他覺得話題無用,而是避重就輕,掩飾自己的真正目的。

    5、 喜歡打聽私事的人,其實並無城府:

    特別是兩人關係一般,但對方為了展現自己的“友好”,拉近兩人關係,選擇不斷向你刨根問底、打聽私事、惹人厭煩。

    這種人可能並非是好奇心作祟,只是對人際交往並無城府,甚至不太會揣測他人心理。

    6、 以自身難易處境,來判斷事情優劣的人,通常都很幼稚。

    比如,兩個人談戀愛,因為某種不得已的原因分手,其中一人倍感受傷,於是他會把這種傷害都歸罪於對方或這段感情,而非引起分手的決定因素,從而為自己打造成一種“被害者”人設。

    對於這種人,只能順毛捋,忠言逆耳的話對他來說都是“攻擊行為”,這是因為他不夠成熟,只會依靠情緒分別好壞,而非客觀事實。

    7、 喜歡責備他人者,支配欲強

    之所以責備他人,是因為他秉承著“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態度,只把自己認為對的事視作圭臬,他人如不照做,就是犯錯,就要被責怪。

    這種做法不是讓他人避免誤入歧途,而是支配欲太強。

    8、 愛抱怨的人,通常沒什麼心機,但心眼不大

    愛在他人面前抱怨的人,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感情,第一時間向世界通報自己的委屈——他當時是真的委屈極了,但這種委屈是生活的常態,可能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卻只在他這裡翻倍痛苦,自我糾結;格局不夠大,思想也不夠開闊。

    9、 強調傳統的人,比較穩重,但思想保守,可能會平淡一生

    凡事喜歡訴諸傳統的人,通常是經驗主義者。但這類經驗多數並非來自他本人,而是來自他人的告誡和世俗的慣性。他們認為人生是已被人規劃好的框架,在框架中,經驗主義和傳統教束就是標準,至於不循規蹈矩的路線,他們壓根不會去考慮, 人生通篇兩個詞:穩,平淡。

    10、 酒後狀態能暴露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平時守口如瓶的人酒後大肆闊論,平時看似友好的人酒後可能滿腹牢騷,怨氣極重,可以看出他心懷不滿,甚至嫉妒心極重。

    所以古人云:“醉之以酒,以觀其態。”

    11、 在人群中保持沉默、不擅發言的人,反而更有自己的想法,且更難撼動

    在人群中不表達自己看法的人,看似逆來順受,老好人一個,其實他們更容易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且足夠清醒。

    之所以不說話,是因為他們可能老早就發現了自己與眾人觀點的不同,且這種不同無法透過三言兩語彌補,所以他們的目的從不在於說服別人,同理,他們也表面上打著哈哈,內心深處也更難被別人說服。

    12、 性格、價值觀多變的人,往往隨波逐流,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有一類人的價值觀、人生態度會隨著“時興”更動:

    明天全網說自己脫髮,他即使濃髮如雲,也得跟風轉個微博,同時故作感同身受:“是我沒錯了。”

    13、 沉迷於感官刺激的人,缺乏理性,沒什麼遠大志向

    上網、嫖賭,甚至極端懶惰,都是隻顧眼前慾望的行為。

    沉迷於感關刺激的人,不考慮事情得餘波後果,卻總是禁不住眼前誘惑,缺乏理智和基本自控能力。

    14、 如果一個人看似特別懂你,到了令你驚歎的地步,同時你又覺得跟他交往很舒服:可能並不是兩個人合得來,而是他知識閱歷、交往經驗比你豐富,只要他想,他能跟任何人合得來。

    15、 諂媚上級的人,通常也欺侮下級

    遇到對上級明顯諂媚的人,儘量避免成為他的部署。因為他的人生觀如他所示:

    對上級諂媚是理所應當,故下級對自己諂媚也是理所應當。

  • 2 # 拙筆淡靜

    談何容易?!經歷閱歷都必須真正實現“閱人無數”不說,而且從未停止過觀察、思考、分辨、總結的思維歷練,加之心理學、社會學、哲學、邏輯學等系統知識的雜糅綜合,方可能練就出一雙“火眼金睛”,凡人一眼看去即時便會明瞭其內裡,估摸揣度得八九不離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有些教師轉行或辭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