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瞪大貓眼看世界
-
2 # 飛哥說史
作為清朝末期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可以說自咸豐帝駕崩後控制了大清朝大半個世紀,歷經同治,光緒兩帝,在這半個世紀中,慈禧垂簾聽政,大權獨攬,那為什麼她不仿效武則天也稱帝呢?那她有什麼顧慮呢?
1860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咸豐皇帝帶著慈禧逃亡熱河行宮,次年咸豐皇帝駕崩,立唯一的皇子載淳為帝,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母憑子貴,慈禧憑同治皇帝的生母與咸豐皇帝的皇后慈安並稱聖母皇太后,這就是後來的東宮和西宮。
慈禧被尊稱皇太后,但她清楚,她是母憑子貴,論資歷,名望都比不了東太后慈安,所以慈禧在決定一些事情必須徵求慈安的意見,還因為雖然都是太后,但慈安為嫡,慈禧為庶,在“嫡庶之分”的禮制束縛下,慈禧不敢逾越。所以在慈安在世的時期慈禧是不敢動稱帝的心思了。那慈安死後慈禧動過稱帝的心思嗎?而武則天時期實際掌權者只有她自己,蕭淑妃,王皇后都被她弄死了,別人根本約束不了她?
大清祖制,後宮不可干政
在《康熙王朝》中,容妃就因為干涉康熙廢太子便被康熙奪了封號,打入冷宮,後來被人算計去刷馬桶。可以說後宮干政是一個雷區,東西太后垂簾聽政已經違反了祖制,這也是她一直仰仗慈安太后的原因,畢竟論地位她並沒有那麼高。而唐朝是開放型社會,唐代經過貞觀之治,國力非常強盛、文化開明、婦女的地位比較高。而且武則天深受唐高宗的信任,參與朝政24年之久,這些都不是慈禧可以比的。
武則天在唐高宗李治在世時就被封為皇后,而她的情敵們都已被她打壓之死,其餘的也沒有敢放肆的。而慈禧則是憑藉同治生母的身份晉升皇太后的,而咸豐的正牌皇后是慈安,而且自康熙時期有個規定,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走大清門,而慈禧最終只當上了貴妃,她當年進宮的時候,走的就是旁邊的神武門。就因為這個身份導致慈禧一輩子不痛快,當初同治皇帝的皇后就因為一句“我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中宮皇后”導致慈禧怒火中燒,最後慘遭毒手。
慈安逝世後,慈禧大權獨握也動過稱帝的心思,但被大臣一句:“老佛爺非從大清門迎入,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入大清門之人”。給噎了回去。說白了,即使你掌權了,地位也不是最高貴的,皇帝別想了。
缺乏堅強的後盾
與武則天過人的政治手段相比,慈禧還是太嫩,在唐高宗在位時武則天便開始參與朝政,後來還被稱為“二聖”,可見武則天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反觀慈禧,雖然後來把盟友弈訢罷免,但是軍機處和總理衙門還掌握在愛新覺羅手裡,而且自太平天國運動後,地方武裝增強,而中央集權被削弱,如果慈禧稱帝,那麼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漢族大臣曾國藩,李鴻章肯定不同意,他們已位居三公,做人臣已到極致,如果慈禧若敢稱帝,那麼他們弄不好會以勤王名義弄出點事來,到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
漢族大臣不同意,慈禧自己也不同意,首先愛新覺羅家族並不缺子嗣,但慈禧卻只有同治這一個短命的兒子, 如果自己死後,是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自己的侄子?這個武則天已經給她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自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後,清政府就開始看外中國人的臉色過日子,特別是慈禧那句“以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更是先露出奴才的本色,如果慈禧稱帝,肯定會引起局勢動盪,這是列強不願看到的,他們希望中國局勢穩定,便於他們利益的輸出,當時慈禧想廢掉光緒,立溥儁為同治子嗣繼承皇位,但是遭到外國列強的反對,甚至不惜以武力干預,最終慈禧之好作罷!
-
3 # 涉獵歷史
慈禧有野心,但是沒有稱帝的野心。
都說慈禧的稱帝野心起於垂簾聽政。然而垂簾聽政又不是慈禧發明的東西。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而且歷史上還源源不絕。拿這個給慈禧定罪豈不是很可笑?
我們看慈禧垂簾聽政的原因:
第一次垂簾聽政,起於咸豐死前的分權,當時同治還是孩子。因此咸豐把權力分給顧命八大臣。同時又給了慈安慈禧反制的權力。
然而肅順這個八大臣之一,咸豐還沒死就進言殺慈禧。慈禧是哭著求慈安才活下來的。同時這顧命八大臣一起掌握了統治權,卻把在北京給他們擦屁股的奕訢給丟在了權力中樞之外。因此奕訢很不高興。他就和為了保命決定先下手的慈禧聯合,先弄死了八大臣。
為了填補權力空白才開始的垂簾聽政。
而且也沒有戀權。同治長大後就交權了。
咸豐給她們的權力印章是確確實實的交給了同治。
就是同治死的有點早。慈禧沒奈何又抱了個孩子當皇帝。就是光緒。
光緒還是個孩子,奕訢又在之前甲申易樞中被搞掉了。沒辦法還是隻能自己來。所以慈禧繼續垂簾聽政吧。
好不容易光緒長大了。能親政了。慈禧給光緒交權前弄的一個考驗就是戊戌變法。這件從上而下,涉及全國的重大事件全權交給光緒去做。慈禧前期基本沒插手。結果光緒麾下的康有為等人太能作。把變法搞成了一場政治清洗。大概就是誰反對,我搞誰。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的那種。甚至聽信謠言,準備圍園殺後,強殺慈禧。
慈禧一看,得了,光緒這孩子一點政治頭腦都沒有,再這麼搞下去大清得亡。於是收攏權力。誅殺戊戌六君子。把光緒重新架空起來。繼續垂簾聽政。
所以說慈禧權力慾是有的,野心也是有的。但有稱帝的野心也是扯淡。
-
4 # 啊u歷史課代表
慈禧太后有稱帝的野心,通過垂簾聽政就知道。
我們說到“垂簾聽政”這四個字就一定會想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並且對這個歷史人物有著深深的痛恨。我們常常說要不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中華民族也許不會經過長達一個世紀的血與火的蹂躪。
依慈禧的野心她完全可以自己當皇帝,為什麼要垂簾聽政呢?至於為什麼要“垂簾”,是因為臨朝聽政當然要和群臣相見,可是從前的生活習慣是男女有別。皇后主內治。在臨朝聽政時,所以就只好“垂簾”和群臣相見。
光緒時期,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歲,官方說法為腦溢血,民間野史認為是慈禧所害。
1889年2月,光緒大婚,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慈禧又訓政了數年。在訓政結束後,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
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開始變法,對於變法,慈禧希望強國,但又擔心光緒會借變法脫離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援,但她隨後把軍權,用人權都抓在自己手中。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大行皇帝無嗣,經她命,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
在中國的古代,社會等級之間的隔絕是非常嚴重的,這種秩序非常嚴格。從漢朝起,歷史中的三綱五常就將女性狠狠地壓在了社會的下層。女性的社會地位在宋代之後又一次的下落,在它之後便形成了一系列嚴格的封建禮教系統。於是,在清朝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一種極端錯誤的認識在社會中極為流行。因此,這種輕視女子的社會風氣便成為了慈禧太后登基稱帝的最大輿論和心理障礙。
其次,中國古代歷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則天,武則天是怎樣坐穩皇帝的寶座的呢?她繼位後,大肆屠殺李氏家族,重用他孃家人武氏外戚,從而穩定了朝政。咱們再看看慈禧,縱觀慈禧統治中國的這幾十年,慈禧依靠的是哪些人?她主要依靠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成員和漢族官僚,如果她自立為皇帝,那麼她就會眾叛親離,所有人都會倒向她的對立面。所以說她只要不是傻子,就一定不會像武則天稱帝的。
到了清代後期,中國五千年來逐漸完善的中央集權專制在這時達到了最高點,這一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強化,然而這種高度集中的體制卻也減慢了中國近代進步的步伐。那時候已經不再擁有世界強國的中國是封建落後的。西方列國的勢力對中國的干擾越來越大,不僅如此,國內各地人民反抗清廷的鬥爭也越來越多。滿族人的統治在這個新舊交迭的時代顯得格外微弱。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果慈禧自立為皇帝,必然引起爭鬥,進而影響到列強的利益,故西方列強也不會支援慈禧稱帝。
在這種黑暗壓抑、動盪不安的時代背景之下,當時掌權的慈禧太后對手下頻頻發生的農民起義,搞的是身心俱疲,自然也沒有什麼心思去登基稱帝。
而且,在這之後不久就發生的鴉片戰爭,它在封鎖國門之後首次打開了已經很長時間不曾開放過的大門。隨後,一張接著一張的不平等的條約接連簽訂,西方國家的瘋狂壓榨和掠奪,這接二連三的變故讓腐朽落後的清政府應對不及。
除此之外,封建帝制和中國長久存在的落後的社會制度在全世界邁步向文明的浪潮中顯得尤為扎眼,這種不符合當時時代潮流的落後的歷史勢必會被時代淘汰,被人民推翻。也正因為這樣空前絕後的社會背景,慈禧太后稱帝不會再有人買賬了。
-
5 # 塵塵肥媽
慈禧事實統治清朝很多年。皇帝都在她掌股中,她沒有要稱帝。
垂簾聽政宋朝就出現好幾次,皇帝還吃奶,別人幫助做主就可能篡位,讓他媽幫著做主總穩當些。所以就出現了垂簾聽政,一般情況還是和大臣們商量的,等孩子大了就把皇位還回去。
清朝的孝莊也做主很多年,只是沒有垂簾聽政而已,大事小情還是要過問,康熙大了才主政。所以這也不是特例。
慈禧垂簾聽政也不是她就想當皇帝,她是事實上的皇帝,皇帝輪流做,西太后都不變的老佛爺。她何苦擔虛名?
武則天那麼厲害殺了多少人才登上那個位置?最後又怎樣?慈禧看得明白。
-
6 # 汐於子
1861年,慈禧開始了野心之路!慈禧聯合慈安、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了八個顧命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1873年,同治上臺,慈安慈禧垂簾歸政。1875年,同治死去,光緒上臺,兩宮再一次開始垂簾聽政!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獨霸後宮!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從此,慈禧說一不二!這些都說明慈禧對權利的渴望,而權利的巔峰就是皇帝。
-
7 # 小龍女5505
先是二宮垂簾聽政,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除掉了肅順八大臣,慈安死後又大權獨攬,後又囚禁光緒、鎮壓變法、斬殺了戊戌六君子,消滅了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都足以表明慈禧太后有稱帝的野心。
回覆列表
慈禧太后老佛爺,1861年咸豐帝死後開始垂簾聽政,隨後控制大清朝堂將近半個世紀,期間誅殺顧命大臣奪取實權,控制兩代皇帝垂簾聽政,發動戊戌政變阻止變法,挪用朝廷軍費舉辦壽宴。堪稱是清朝末期國家衰落百姓貧苦的第一大罪人。
其實早在同治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運用政治手段成功掌控朝局的慈禧就有了效仿武則天,自己登基稱帝的打算,可是這個野心卻被一道門,壓制了整整四十七年。
中國古代向來以南為尊,所有官方建築都要遵循“坐北朝南”的佈局方式,正南方的大清門,在建築規格上,就要比其他宮門更加威嚴壯麗,被稱為大清帝國的“國門”。而古代皇家的禮法更是嚴格異常,從康熙時期就有明文規定,能夠有資格從“國門”進出的,只有皇帝與皇后兩人。有清一朝,大清門除了皇帝,連太子,重臣,侍衛,等等都不能通過。
慈禧當年進宮的時候,走的就是旁邊的神武門,這就使得她在後來即使已經掌握了實權,可是在禮法地位上連自己的兒媳婦都趕不上。
說白了就是你當年不是從大清門走進來的,即使現在掌權了,地位也不是最尊貴的,不能廢黜走過大清門的皇帝和皇后。
就這一句話,懟得慈禧啞口無言,畢竟自己的實力再大,還是要仰仗朝廷老臣們處理國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挑戰祖宗的禮法。
就這樣,慈禧稱帝的野心被一道大清門壓制了整整半個世紀,即使這期間慈禧掃異己,殺皇帝,霍亂朝廷無人敢言,她到死也沒有走過一次大清門。使得慈禧臨終的時候,還念念不忘,想讓自己的靈柩從大清門出城,可惜他的遺願也不能超越封建禮法的束縛。
要是沒有這道門,慈禧成功的做了第二個“武則天,”那麼清末的朝廷和民間百姓,不知道又會經歷怎樣的水深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