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讀書玩職場
-
2 # 拆書幫一諾
想提高寫作,需要多管重下。我就閱讀工具書、練習文筆、訓練邏輯、講好故事、點評別人文章幾個方面來談談如果提高寫作能力。
首先,推薦三本殿堂級的閱讀指導書,他們分別是《不安的時候,坐下來寫》《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透過寫作表達自己》《一年通往寫作路——提高寫作技巧的12堂課》。拜讀這幾本都是經過了幾十年市場檢驗的名作,看完後,你會更加明確自己想要寫作的心。
其次,好文筆是練出來的。多看大師們的散文,吸收點作家的日月精華,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脈,我推薦舒明月《大師們的寫作課》、葉聖陶《文心》。現在新媒體寫作需求量大,除了傳統文學書籍要看之外,《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也是寫作的入門書籍。因為,寫作不僅僅是文學,她還是心理學,需要你和讀者有共鳴,有同理心,你要能寫到讀者的心坎裡兒去,他們才能認可你的文章。
第三方面,文章的結構很重要,這需要寫手,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邏輯思維方面的書也得去刻意閱讀,比如成甲《好好學習》、蔡壘磊的《認知突圍》。
第四,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素材,而最好的素材就是講故事。許榮澤的《故事課——說故事的人最有影響力》和《小說課》,都圍繞著故事。尤其是現在公號文,都是用故事吸引讀者注意力,因為用講故事的方式最容易和讀者拉進距離。
第五,畢飛宇的《小說課》、王安憶等人的《12堂文學閱讀課》是名人評價名著。閱讀這類書籍可以看到自己平時閱讀過程中會忽略的點。寫手要養成閱讀別人的文章帶著腦子去思考、分析,別人的文章好在哪兒,試著去拆解別人別人的文章,多點評幾次後對自己的寫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可以透過檢視別人的錯誤,來避開自己日後在寫作上要注意的雷區。
最後,再來說兩個好習慣,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中的其中兩個——積極主動和雙贏思維。
在動筆前,寫手要每天積極記錄自己的想法和靈感,要主動和別人聊天,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在寫作中,寫手要考慮到交付感和獲得感,讓自己在寫出爆文的同時,讀者也有所收穫,做到雙贏。
寫作是輸出,閱讀是輸入。寫手需要看大量的書籍來提升自己,那就不得不提到閱讀力。快速閱讀是基礎,可以看《如果閱讀一本書》《洋蔥閱讀法》《這樣讀書就夠了》。
祝君能努力實踐,收穫成就。
回覆列表
我也在琢磨著提高寫作這件事,冒昧一答吧。
我覺得,在看書和寫作中間,其實還隔著一個思考。老祖宗早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寫作應該是“看書--思考--模仿寫”的一個過程。
1、看書。以前在學校,一個星期能看四本書。後來工作了,平均一個星期也能看完一本。這個量應該不算少吧?但是每回看完,也就結束了,別人問起,也只記得個大概情節。這就是看書效率有問題。看了記不住,相當於沒有輸入,看再多也白搭。所以首要的任務是要提高看書效率。關於如何解決看過就忘,如何提高看書效率的問題,我在另一個回答裡有講過,在此不再贅述。因為看得沒有效率,也沒有系統的寫作方面的學習,因此寫出來的東西也是雜亂無章,基本要素都不全。
工作之後,領導要求寫總結,寫研究報告,每個人都必須要寫,不寫不行。於是憋了半天,寫出了個不倫不類的東西。不只我啊,其他同事寫的也好不到哪去。於是領導說了句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一個個大學生研究生,寫出來的文章狗屁不通!不會寫就照著別人的框架把自己的內容套進去啊!天下文章大家“抄”懂不懂?!
2、思考。那天被訓話之後真是醍醐灌頂,領導不是真的叫我們去抄別人的文章,而是參考別人優秀的作品,思考別人為什麼這麼寫,這麼寫好在哪裡,我們能不能按照別人的這種思路來寫我們自己的文章。寫作是有套路的,比如小說,不要讓主人公一帆風順,而應該平地起波瀾,讓他一直不斷的遇到個什麼事,然後一一去解決這些事,這樣才有起伏,才有高潮迭起,讓讀者為主人公的遭遇憂心的同時也好奇他會如何解決。故事涉及的人物也不要一下子全部出現,而應該在主人公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個個出現,這樣才豐富而有吸引力。這就是大框架,我們把自己的創作內容套進去就成。3、模仿練習。其實這就是小學語文老師教我們造句的時候講的道理,比如老師給出一個例句:小鳥的歌聲很清脆。這就是個“名詞+形容詞”的框架,把我們想到的東西套進去就好。這就是思考和模仿,和抄襲可不是一個概念。我們看文藝節目就發現,很多唱歌唱得很好的歌手,都是從模仿偶像然後參加比賽出道的。寫作的提升也是如此,就是透過多模仿多練習,寫得多寫得順了,再進一步思考適合自己的風格,打造自己的品牌。
推薦書這種事,得知道對方的興趣所在才好推。建議找自己喜歡的作家的作品來研究學習,多看也要多思考,然後多動筆,效果肯定會有。
最後以師太的一句名言共勉: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