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90006872720

    1、資源配置“全球化”

    隨著資訊科技的推廣和應用,文化產業的發展表現出“橫向規模化”和“縱向一體化”趨向,單純的數量膨脹已經難以表達文化繁榮的真正意義。

    一方面,同質文化產業在資本、技術等資源優勢推動下得到整合,規模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同一產業鏈上的異質文化產業透過不同企業的兼併改組得以重整。看一下遍佈世界各個角落的好萊塢大片、迪士尼動畫片,就可以大致瞭解技術因素對文化傳播的推動功效。

    在現代資訊科技的影響下,不管是文化產業還是文化化的產業,一方面都有試圖超越地理界限,形成“全球化”的趨勢,另一方面也都有意或無意地與意識形態聯絡起來,在一定程度上侵蝕著他國文化。

    例如,肯德基、阿迪達斯、芭比娃娃算不上真正的文化產業,也不是最好吃、最好穿、最好玩的,但由於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烙上了美國文化的印記,在當代科技推動下被附加上文化意蘊而成為世界知名品牌,就成為傳播西方文化的優勢品牌。

    為此,當多夫曼與馬特拉的著作《如何解讀唐老鴨迪士尼卡通的帝國意識形態》問世時,美華人的反應就不像以往那麼平易近人了。

    2、服務方式“大眾化”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下,文化產業的服務方式和消費方式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多彩,其創造財富和吸納就業的潛能得到有效發揮。

    網路文化產業的崛起一方面顛倒了傳統的產業鏈,另一方面,內容增值服務帶動硬體投資,這兩方面的影響使文化產業真正成為資訊產業的高階產品,也給網際網路企業聚集了大量的財富。以淘寶網、噹噹網為代表的網售模式不僅延伸了文化產業鏈,本身也發展成為一種新產業模式。

    商家無須把售賣物品擺到市面或貨架上,只要在網上介紹一下產品的效能、規格、價格等方面的引數,就可足不出戶,增加銷售業績。

    將科學技術、商業模式和文化內涵結合起來的文化產業,正從大眾化的批次市場轉向多元化的服務市場,文化消費和服務的範圍不斷擴大—一文化產品的價格降低了,適用性增加了,更多的價值元素被注入。人們在享受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種種便利的同時,也不斷除錯著文化產品的“口味”。

    文化產業服務方式“平民化”“大眾化”的另一表現是以科學技術為載體的創意產品大量湧現,像各種時尚靚麗的手機、膝上型電腦、MP4等,都突破了傳統觀念,注入了科學技術與文化的內涵,體現出商家匠心獨具與消費者的追求。

    3、生產形式“數字化”

    現代科學技術影響下的文化生產與傳統的生產方式有很大區別。由於應用型軟體可使人們便捷地將資訊轉移到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中,因此,以前是人機分離的生產方式,現在則轉換為人機融合的方式;以前是機械的,現在則是智慧的;以前複雜的工序,現在則儘可能地被簡化。

    過去,文化生產中有許多工匠式的勞動,比如打字、排版、掃描、送稿、置景、造型等,既費時又費錢;現如今,依託日新月異的電腦、通訊和網路整合技術,藝術家、科學家、程式操作人員各司其職又通力協作。

    製作圖形、影象和音樂,生產出電子出版物、資料庫,經過後期製作、包裝然後發行並最終應用於有線網際網路絡,這一切都可以在電腦上完成。透過這樣一個過程,文化資源積累的厚度、文化資源開發的廣度、文化內容整合的力度顯示出來,文化的輻射力和吸引力也得到了增強。

    由此可見,資訊科技不僅拉近了文化創造者、研究機構、人才培訓、研發生產、市場流通諸因素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文化的互動性,還從創新的角度給文化產業的各個層面以巨大的壓力和推動力。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清一個現實:在資訊與網路構建的社會中,文化被作為商品大量複製:一方面,它打破了文化貴族階層的存在,使人人都能接近、使用文化;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藝術性,變成了消費者的“快餐”。

    4、資本主體“多元化”

    從本質上說,富於創新精神和知識含量的文化產業,與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彼此之間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而資本總是傾向於流向有創新和文化含量、有核心競爭能力的新型產業。在現代資訊科技的影響下,文化市場優化了資本的流動規則,資本對技術的依賴性逐漸增強。

    以迪士尼為首的文化產業公司利用現代技術進行資本和商業運作,由最初的卡通、動畫到特許專賣店、唱片製作,再到主題公園,逐漸形成規模之後,又延伸到旅館業、零售業和出版業,最終一躍成為位居世界500強的全球化娛樂企業集團,就顯示了科學技術、文化產業與資本協同運作的強大能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高技術與低文化結緣、新技術與舊觀念攜手,則往往表現為文化發展的阻滯力。現實生活中,腐朽文化也常常企圖利用新技術來擴大自己的影響—這是文化產業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會知道自己是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