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怎麼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拍攝水平,可以透過以下三個方面:
一、前期準備
這個環節相當重要,花費比拍攝期還長的時間都是常有的事,但是做得完善的話在拍攝和後期能讓你處處感到慶幸。
1.首先你得準備好你想拍攝的劇本,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在腦海裡形成整個短片的觀感,節奏、情節、臺詞等等。不論劇本的質量好壞,最起碼得做到已經絕對的清晰、細緻和完整了。
2.然後你得把劇本轉化為分鏡頭本,即你看著劇本,腦子裡放映一遍你的短片,每一個鏡頭都得記錄下來。再根據記錄下來的內容進行適當修改,加入你透過書上學來的視聽語言知識進行的鏡頭設計,有的用來輔助敘事,有的可以用來輔助你想表達的東西。具體格式百度即可搜到,有美術功底條件的話用畫的當然更好。
3.劇本和分鏡頭本都有了,就到了拍攝前的實施階段了,根據這兩個本子:
<1>記錄裡面需要用到的場景、服裝、道具等等所有東西,去準備吧。
<2>根據你設計的鏡頭準備拍攝器材,比如如果你需要超級大特寫,可能要準備微距鏡頭;如果你設計了眼花繚亂的動鏡頭,就根據你動態的不同可能要準備斯坦尼康啦,軌道啦,甚至飛行器和搖臂什麼的。當然如果條件受限的話可以根據已有條件來改你的鏡頭設計。
二、中期拍攝
1.先要正確的認識畫面構圖
在影像畫面的構圖中,有主體、陪體、前景、後景、環境等幾個要素。構圖處理的如何,取決於畫面主體表現的是否成功,以及主體與陪體等的相互關係處理是否得當。
(1)主體,即電視畫面中所要表現的主要物件。畫面主體既是反映內容與主題的主要載體,也是畫面構圖的結構中心。它可以是某一個被攝物件,也可能是一組被攝物件;主體可能是人,也可以是物。
(2)陪體是指與畫面主體有緊密聯絡,在畫面中與主體構成特定關係,或輔助主體表現主題思想的物件。
(3)前景在電視畫面中,位於主體之前,或是靠近鏡頭位置的人物、景物,統稱為前景。前景有時可能是陪體,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環境的組成部分。
(4)後景與前景相對應,是指那些位於主體之後的人物或景物。一般來說,在電視畫面中的後景多為環境的組成部分,或是構成生活氛圍的實物物件
(5)所謂環境是指,畫面主體物件周圍的人物、景物和空間。環境包括前景、後景及背景,畫面構圖諸要素的相互關係是,主體在內容上佔有統帥的地位,在構圖形式上起著主導作用。在攝像時首先要考慮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安排和大小比例,然後再決定和安排其餘的視覺形象,如陪體、環境、空白等的形象大小、數量多少和位置所在。拍攝時要根據主體的情況對陪體加以取捨和佈局。
2.正確處理逆光拍攝
逆光拍攝是攝影與攝像中的常見情況,拍攝背後有光源或背景明亮的拍攝主體時,都屬於逆光拍攝。在逆光的時候,與背景的亮度相比,被攝物體就顯得比較暗。直接逆光拍攝會導致被攝物件顯得太暗,容易形成陰影,背光太強還會造成主體程度較強烈的曝光不足。對逆光的處理方法有:
(1)使用逆光補償功能。
(2)調整構圖和光圈。
(3)利用輔助光。
(4)運用逆光拍攝出特殊的效果。
3.加強拍攝的穩定性
微電影畫面強調穩定性並不是排除鏡頭的移動變換,而主要指鏡頭變換和畫面顯示時要確保畫面穩定。當然,使用三腳架是最為理想的方式。如果攝像時不用三腳架,為了保證畫面穩定,要注意:
(1)儘量用把變焦鏡頭的廣角焦段拍攝,儘量減少長焦的使用。
(2)當利用搖鏡頭攝像時,要儘量緩慢移動且要保持水平移動。儘量緩慢移動以保證畫面穩,否則會出現跳躍式的突變,使觀眾產生厭煩感。
三、後期處理
聲音良好時,觀眾能夠接受糟糕一些的畫面,但對於糟糕的聲音是十分敏感的,因此很有必要再錄音上多下一些功夫。目前微電影拍攝的錄音有兩種選擇:同期錄音和後期配音。
對於非專業製作,第一種更易於操作,而且效果相比於第二種可能更好一些,因為非專業演員在後期配音時很有可能出現“念課文”的效果。最佳選擇是吊杆話筒,或者使用錄音筆打板(拿錄音筆錄音,開拍的時候啪一下打板,然後後期找到這個啪加進去)。
如果受成本限制可以使用指向性強的話筒。總的來說,有一個外接話筒就會有好許多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儘可能地將話筒靠近演員。這裡推薦在拍攝時隨身攜帶電腦和監聽耳機,在拍攝完一段後立即回放,錄音師也應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拒絕不可用的聲音,避免後期時翻工。
影片最後的剪輯可以使Adobe Premiere,會聲會影,片頭片尾可以使用Adobe After Effects,加上字幕和神奇的效果,一份優秀的影片也就完成啦。當然,一切重在實踐啦,期待大家最後的成品,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對想提升拍攝水平的你有所幫助。
關於怎麼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拍攝水平,可以透過以下三個方面:
一、前期準備
這個環節相當重要,花費比拍攝期還長的時間都是常有的事,但是做得完善的話在拍攝和後期能讓你處處感到慶幸。
1.首先你得準備好你想拍攝的劇本,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在腦海裡形成整個短片的觀感,節奏、情節、臺詞等等。不論劇本的質量好壞,最起碼得做到已經絕對的清晰、細緻和完整了。
2.然後你得把劇本轉化為分鏡頭本,即你看著劇本,腦子裡放映一遍你的短片,每一個鏡頭都得記錄下來。再根據記錄下來的內容進行適當修改,加入你透過書上學來的視聽語言知識進行的鏡頭設計,有的用來輔助敘事,有的可以用來輔助你想表達的東西。具體格式百度即可搜到,有美術功底條件的話用畫的當然更好。
3.劇本和分鏡頭本都有了,就到了拍攝前的實施階段了,根據這兩個本子:
<1>記錄裡面需要用到的場景、服裝、道具等等所有東西,去準備吧。
<2>根據你設計的鏡頭準備拍攝器材,比如如果你需要超級大特寫,可能要準備微距鏡頭;如果你設計了眼花繚亂的動鏡頭,就根據你動態的不同可能要準備斯坦尼康啦,軌道啦,甚至飛行器和搖臂什麼的。當然如果條件受限的話可以根據已有條件來改你的鏡頭設計。
二、中期拍攝
1.先要正確的認識畫面構圖
在影像畫面的構圖中,有主體、陪體、前景、後景、環境等幾個要素。構圖處理的如何,取決於畫面主體表現的是否成功,以及主體與陪體等的相互關係處理是否得當。
(1)主體,即電視畫面中所要表現的主要物件。畫面主體既是反映內容與主題的主要載體,也是畫面構圖的結構中心。它可以是某一個被攝物件,也可能是一組被攝物件;主體可能是人,也可以是物。
(2)陪體是指與畫面主體有緊密聯絡,在畫面中與主體構成特定關係,或輔助主體表現主題思想的物件。
(3)前景在電視畫面中,位於主體之前,或是靠近鏡頭位置的人物、景物,統稱為前景。前景有時可能是陪體,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環境的組成部分。
(4)後景與前景相對應,是指那些位於主體之後的人物或景物。一般來說,在電視畫面中的後景多為環境的組成部分,或是構成生活氛圍的實物物件
(5)所謂環境是指,畫面主體物件周圍的人物、景物和空間。環境包括前景、後景及背景,畫面構圖諸要素的相互關係是,主體在內容上佔有統帥的地位,在構圖形式上起著主導作用。在攝像時首先要考慮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安排和大小比例,然後再決定和安排其餘的視覺形象,如陪體、環境、空白等的形象大小、數量多少和位置所在。拍攝時要根據主體的情況對陪體加以取捨和佈局。
2.正確處理逆光拍攝
逆光拍攝是攝影與攝像中的常見情況,拍攝背後有光源或背景明亮的拍攝主體時,都屬於逆光拍攝。在逆光的時候,與背景的亮度相比,被攝物體就顯得比較暗。直接逆光拍攝會導致被攝物件顯得太暗,容易形成陰影,背光太強還會造成主體程度較強烈的曝光不足。對逆光的處理方法有:
(1)使用逆光補償功能。
(2)調整構圖和光圈。
(3)利用輔助光。
(4)運用逆光拍攝出特殊的效果。
3.加強拍攝的穩定性
微電影畫面強調穩定性並不是排除鏡頭的移動變換,而主要指鏡頭變換和畫面顯示時要確保畫面穩定。當然,使用三腳架是最為理想的方式。如果攝像時不用三腳架,為了保證畫面穩定,要注意:
(1)儘量用把變焦鏡頭的廣角焦段拍攝,儘量減少長焦的使用。
(2)當利用搖鏡頭攝像時,要儘量緩慢移動且要保持水平移動。儘量緩慢移動以保證畫面穩,否則會出現跳躍式的突變,使觀眾產生厭煩感。
三、後期處理
聲音良好時,觀眾能夠接受糟糕一些的畫面,但對於糟糕的聲音是十分敏感的,因此很有必要再錄音上多下一些功夫。目前微電影拍攝的錄音有兩種選擇:同期錄音和後期配音。
對於非專業製作,第一種更易於操作,而且效果相比於第二種可能更好一些,因為非專業演員在後期配音時很有可能出現“念課文”的效果。最佳選擇是吊杆話筒,或者使用錄音筆打板(拿錄音筆錄音,開拍的時候啪一下打板,然後後期找到這個啪加進去)。
如果受成本限制可以使用指向性強的話筒。總的來說,有一個外接話筒就會有好許多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儘可能地將話筒靠近演員。這裡推薦在拍攝時隨身攜帶電腦和監聽耳機,在拍攝完一段後立即回放,錄音師也應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拒絕不可用的聲音,避免後期時翻工。
影片最後的剪輯可以使Adobe Premiere,會聲會影,片頭片尾可以使用Adobe After Effects,加上字幕和神奇的效果,一份優秀的影片也就完成啦。當然,一切重在實踐啦,期待大家最後的成品,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對想提升拍攝水平的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