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溪邊漫步3
-
2 # 裕桐慾歸塵
上學和讀書是兩回事。
上學實學習必須要知道的知識,是剛需。
讀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種類來讀,是愛好。
-
3 # 政好遇見
一般人都認為上學就是去讀書(學習文化知識),甚至有些人就把“讀書”當成是“上學”的替代詞。實際上,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以我為例。
我讀完本科又讀研,一共上了19年學(包括3年在職進修)。在這期間我除了學到了很多文化知識,還收穫了很多比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養成了很多好習慣上學期間除了生病請假,我幾乎從沒有遲過到。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我參加工作。工作期間,我上班非常準時。
上學期間,我養成了講衛生的習慣,直到現在,從不亂丟垃圾。
上學期間,我養成了做事細心仔細的習慣,做一份作業,一定要做好。現在做任何一份工作都要儘量做好。
鍛鍊了很多方面的能力上學期間,我當過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可不要小看這些經歷,當班幹部讓我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都提升了不少。
上學期間,我參加過運動會,演講比賽,寒假社會調研等活動。
可以這麼說,“上學”是我進入社會前的一個全方位準備過程。“上學”是每個人社會化的必要階段。
再看我帶的學生。
有很多學生雖然文化課的成績不咋地。但是在學校裡他們參加各種社團組織,各種活動,參與班級管理,不斷地學習怎樣與人相處。
高中三年下來,孩子們明顯在為人處世,意志品質,綜合能力上有了很大提升。實際上,很多人走進社會,以前學的文化知識用的不多,但以前上學受到的隱性影響卻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總而言之,上學的主要目標是讀書,但上學對於人成長的意義遠遠不止如此。
-
4 # 一條小河向西流
這就有必要區分一下“讀書”一詞的涵義了!
廣義的讀書指的是去學校接受教育,學習文化知識,然後不斷地升學,最後成為一個專業技術人才(當然,在當今社會這也不是唯一的結局,畢竟職業選擇範圍那麼寬廣)!這種意義上的讀書人,我們可以將其作為一種職業來理解。
狹義的讀書就是專指閱讀書籍,書籍的種類和內容繁多,無論讀什麼內容的都可以算作讀書。然而區別在於狹義上的讀書並不是一種職業,而只是一種習慣或者興趣,一種行為!
當然有專門以讀書為業的職業,那就是文學批評家,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讀大量的書,但是除了讀書之外,他們還要透過寫作來呈現讀書的成果,所以,這種讀書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讀書。
上學其實就是廣義上的讀書——去學校接受教育,學習文化知識……為什麼很多人把“上學”和“讀書”混為一談?我想這只是一種稱呼上的習慣吧,並不複雜,上學和讀書的區別也不至於讓人想不清楚吧,呵呵!
-
5 # 小學班主任張老師
上學肯定不等於讀書,但有相同(通)的地方。
為什麼呢?
相同(通)之處:“上學”,我們一般是指進入學校學習,並且是指進入有固定場所的學校學習,一般不指自學、函授性質的學習。“讀書”也有進入學校的意思。比如:你見到一個大人領著六七歲的小孩,問:“小孩上學了嗎?”或者問:“小孩讀書了嗎?”這裡的“上學”和“讀書”都是進入學校學習的意思。不同之處:“讀書”多數情況下指看書,拿起一本書來讀。比如:當我們見到一位老人,我們問:“大伯,昨天下午幹什麼了?”大爺說:“我讀書了。”這裡的讀書我們理解為看書,一般不理解為進入學校學習。 -
6 # 陽光創作99
你覺得上學等於讀書嗎?為什麼?
作者認為,上學不等於讀書。分述如下:
一、上學是經別人傳授知識,然後自己學習這些知識。
第一,上學是經別人傳授知識。上學是老師按照已經定製好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有些人是不需要這些知識,或者這些知識中只有很少一般對他們有用,比如運動員,作家或者技術工人等。對他們來說學校教授的知識絕大多數是沒有的。因此對他們來說上學也就沒有用了,還不如早早的去學些專業知識。
笫二,上學受時間、空間、大綱和年齡的影響。上學包含的意義比讀書豐富得多,上學是有統一組織的學習形式,受時間、空間、大綱和年齡的影響。
二、讀書是自發的閱讀,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
第一,讀書是自發的閱讀。讀書是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行,所以就有“活到老,學到老”一說。
第二,讀書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古人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就是這個道理。 書中可以習得知識,領悟各種道理。
第三,讀書是學習擴充套件眼界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如果只是專注於自己的專業,而不提高眼界就很容易越走越窄,最終毫無建樹。
所以,學可以不上,但書不能不讀。
回覆列表
不全是,上學就是學習知識的。但僅在校時間所學知識遠不夠用,開卷有益,提升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是從校外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