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37842395298

    其實這個問題挺好回答,很多人都說和下一代有代溝,什麼多和孩子溝通理解,棒頭底下出孝子,我從不贊成,看孩子興趣愛好不要強加,打罵孩子更會有逆反心理以說服教育,父母本身也要做好榜樣言行舉止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2 # 四季文史

    我們要和下一代的人如何相處?

    我們要平等的對待他們,與他們在交流、學習和生活中,把他們當成夥伴、當成朋友,甚至是彼此間的良師益友,如此,才能和諧相處,才能達到教育下一代的目的。

    一、瞭解現在孩子們。

    再遠的就不說了,先說說我們的父輩和我們自己,來作一個簡單的對比。我們大概也就是八零前後。我們的父輩生活在積貧積弱的社會,生活基本溫飽,甚至偶爾有挨餓受凍的時候。而我們的生活條件相對要好一點。進入80年代,溫飽沒有問題,我們的生活有時候很單調,但很容易獲得滿足。記得曾經的我們穿著的確良的衣服(算很有檔次的了),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就這麼輪著、挨個穿,也就是過新年的時候,才有新衣服穿。吃的就更寒酸了。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我們還帶著鹹菜自己在學校燒飯吃。可見當時的生活環境。那時候父母更多的是操心我們的吃飯穿衣。

    再看看現在的孩子們,生活在智慧時代,吃的就不用說了,就說學習和生活方面,應有盡有,物質上基本不缺什麼。輪到我們關心的,則是他們的是學習和生活質量。多元化的社會時刻充斥著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不比父輩們少操心,只是我們考慮的內容跟父輩們大相徑庭了。

    二、我們自己的角色定位。

    素質教育已經實施了很多年了。就現在孩子的教育來說,我們也許忽略了很多東西。

    首先我們在教育主體上,有時候可能父親陪伴的很少,更多的是母親的陪伴。“養不教、父之過”,在很多時候,我們做父親的,反而做的不夠。

    其次,我們要知道我們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我們不單單是家長,我們更應該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因為我們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所以,正確認識我們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走進孩子的世界。

    第三,我們要時刻學習,時刻補充知識供給,才能不落伍,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才能幫孩子更快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步調。

    三、如何才能獲得圓滿。

    我覺得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自己瞭解我們自己,瞭解孩子對我們的感受。

    我們不能總以大家長的身份高高在上,我們也要俯下身子,用平視的眼光去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用朋友的身份,去握著孩子的手心交心的溝通,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才能知道我們自己又錯過了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牙疼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