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聞魯生
-
2 # 老姥劉
看電影買不買票?不賣票可以,由國家發工資,評職稱。有飯吃,喊幹啥就幹啥!到處慰問演出。出差有補貼。沒人看就送雞蛋。
-
3 # 英俊的豬頭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存活和發展只能取決於受眾的接受與否,市場是衡量其生命力的最好也是唯一的途徑,靠人為的拔高或者行政手段來刻意營造一個藝術形式的虛假繁榮,生命力是不會長久的,比如文革時期的八個革命樣板戲……
郭德綱能夠生存並且發展壯大很重要的一個助推力就是作品的網路傳播,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推崇,人們早已厭惡了所謂相聲的寓教於樂,對臺上或者電視裡兩個或幾個裝傻充愣的主流演員反感到了極點,這也是郭德綱迅速佔領市場的主要原因,“不是我有多麼優秀,實在是同行們的襯托”……
目前很多主流和體制內的相聲從業者們處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時期,本來大家拿著不多的死工資充當人民藝術家的角色挺好,可德雲社橫空出世,一些年輕小兒都名利雙收,真讓人氣憤,自己參與進去又怕沒做過科,活太糙沒人待見,好歹還有個旱澇保收的死工資……所以,心裡癢癢,嘴上卻要痛罵郭德綱和小劇場演出形式……
-
4 # 新觀察007
我不反對市場,不反對優勝劣汰,但不贊同一切向錢看,拿錢衡量一切,為了錢啥蔑祖宗、害後代、悖倫理、敗風俗的缺德事兒都敢幹,我希望那些搞藝術的人向老一輩藝術家學習,少點銅臭味、多點責任感!一些人就這麼難伺候,一方面罵娛樂圈見利忘義、亂象叢生害了下一代,一方面又反對“主流”,否認文藝應有的教育、引導作用。實際上古今中外真正的藝術從來就不是僅為了博人一“樂”,自古流傳下的藝術經典,哪一個不是藝術性和思想性俱佳?哪一個沒有感化教育作用?嚴格來講,沒有思想性的任何形式的作品都不能稱其為藝術作品。藝人跟藝術家的區別就在於:一個為了錢活著,一個為了藝術活著;一個拿技藝賣錢謀生,一個用藝術濟世傳道。另外,說到市場,如果不是國家嚴格的管制,相信現在的網際網路上最賺錢的應該是那些黃色網站!
-
5 # 陳長海23
我從另一個角度說兩句。首先支援相聲是搞笑的,要是不搞笑那真的搞笑了!其次,不反對宣傳正能量用相聲作為載體、.形式、工具,與時俱進也應該擔起宣傳的作用,三是不想把相聲形式人為的分類並站隊,羅卜青菜各有所愛,對所有人都從講政治的角度,道德高點去要求是不妥當的,最後相聲吸引觀眾買票觀看是正常商業行為,說白了,花錢買個樂,買個放鬆,聽個開心,看個快樂,人的根本就是要活著,接著就是快樂的活著,誰願意活得累呢?有錢你可以去現場感受氣氛,沒錢聽聽廣播,看看電視,反正是周瑜打黃蓋,各自願意就行了。如果出現法規不容之事,那就是誰害病誰吃藥,誰闖禍誰擔責!結論:沒有矛盾。
-
6 # 學生士兵
沒有矛盾!聽聽侯寶林馬季等前輩的相聲,如婚姻與迷信、夜行記、找舅舅等好多作品就知道了。他們把歌頌新社會、宣傳黨的主張、諷刺不良現象以幽默逗笑的方式表現出來,讓人們在笑聲中受到啟迪和教育,也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郭德綱的相聲實際上是倒退到民國時期了!
-
7 # 明鏡亦非臺30
看來老郭和他的弟子們就應該:自・備・幹・糧……去宣傳正能量了!!!
……最近一段時間,圍著德雲社咋就這麼多沒完沒了的話題呢???
……扎堆呢……
-
8 # 使用者5508957046275
做為一種藝.術形式,為大家帶來歡樂,豐富了生活。做為表演者理應收穫回報。賣門票是理所當然的。只要大眾喜愛,無可非議。
-
9 # 胡說八道190616006
謝邀,所謂藝術,這詞大了。包羅永珍,相聲只不過只繁星一點而己。站在藝術角度,那是受人關注的,而演藝之人必有以下幾樣,才能服眾。第一,不能醜化自己是華人,這是基本原則。比喻某某誰,身份都不是華人,還在中國圈錢,外面混不下去了,又跑回來的,或者直呼我不是華人的。第二,也是基本原則,本份,由其是女性,為了名利,今天和這個睡,明天和那個睡。就是出名了也會臭。包括偷人,婚外情,因為是公眾人物,是焦點,每個舉動,不得失公眾的底線。第三,以德取財,以才取財,或以藝取財。不得以圈錢為目地,把公眾當傻B。比喻某某九十年代的歌后,從不寫作,出新專輯,專門開演唱會,老掉牙的歌,二十年前的歌,門票天價,做人失德,和這男人一腿和那男人一腿,沒錢花了又搞一演唱會,這就是典型的公眾傻B,你懂的。第四,有錢不得譁眾取寵。比喻東北某小品王買飛機,扮農民演小品出身,後有錢買飛機,回鄉比國家主席調子還高,成百人車隊,不要忘記是誰讓他成名的,是大眾。哪怕是再有才,大眾也認清真面目的時候,現在呢。只能呵呵了,然後再說說老郭,以上幾點都不佔,而且老郭偶爾捐點小錢,做人都能做到這樣,試問有幾個人在那相聲領域一爭雌雄。至於賣錢,那和藝術無關。不管是誰,那都得生存不是,紅與不紅,吃不吃的開,那是大眾願意出錢捧場而己。相反,假如你是國家那誰誰誰,出演,要有人願意看是不。其實做人還是第一原則。你說呢。
回覆列表
弘揚社會正能量,可正面謳歌,也可仰面稱頌,可側面針砭時弊,也可背面鞭笞醜陋。相聲的“說學逗唱”相“逗捧”,確定了這門藝術形式,必定藏機警於譏諷,必定含辛辣於幽默。舍此而外,任何浮光掠影、隔靴搔癢、插科打諢、販葷賣腥,非但賺不得笑聲,反而遭人鄙夷。觀眾自掏腰包而來,買歡快喜氣,也買凜然正氣,買睿智諧氣,也買爽朗大氣,天經地義何辜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