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趙帥鍋

    岳飛崛起之後,南宋與金國先後進行過三次戰略大決戰。

    宋金的第一次大決戰,是在岳飛收復襄陽後,因為其表現出的咄咄攻勢,讓偽齊感覺到危機,於是偽齊就求金國和它一塊大舉南征。

    面對金齊聯軍的進攻,趙構決定禦敵於國門之外。因為,經過四年時間的軍隊擴編,現在的南宋政府,已經組建起劉、張、韓、嶽四大中央集團軍,南宋政府已經可以很容易調出近二十萬精銳野戰部隊。換句話說,現在的南宋軍隊,絕對有和金軍一戰的能力。

    在這種背景下,大宋帝國的主力兵團,幾乎全都行動起來,皇帝宰相都坐鎮到前線;而金、齊也是派出軍事主力大舉投入。從這層意義上說,這場即將到來的這場大戰,那是標準的戰略大決戰。

    其實,單從這個軍事部署就可以看出,南宋政府在這場戰役中,絕對是用盡了全力,傳說中的中興四將集體出動。可最後的結果呢,單看大宋方面的記載,自然是大宋取得了眾多勝利,雖然規模並不是很大,但是小勝不斷,關鍵是,最後還把金國打得撤軍。

    問題是,不用看金國方面記錄,就是看南宋方面的記錄,你就會發現在這場戰役中,金軍不僅深入到南宋境內,還攻破了眾多城池。就連表現最優秀的韓世忠,他在聽到金軍殺過來後,也是果斷放棄淮南,選擇退到長江一線堅守。

    從這個結果來看,當時的南宋政府拼盡全力,甚至把最強大的“張、韓、劉”三大軍區全部調集到淮南坐鎮,卻依然守不住淮南,只能退到長江一線堅守後擊退金軍。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南宋軍隊跑去北伐,試圖收復中原,後果可想而知。

    這種說法,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此時岳飛在軍界的地位,與劉、張、韓還有一定距離,岳家軍的規模,也比張、韓、劉的軍區小許多,雙方還不能放在一起相提並論。

    事實上,岳飛是在平定楊么叛亂,收編了楊么的大批軍隊,同時合併了王燮的軍區後,才正式有資格與張、韓、劉三人相提並論,所以在當時的背景下,張、韓、劉三人聯手都守不住淮南,憑岳飛一個人,有怎麼可能有收復中原的實力和能力?

    宋金的第二次大決戰,是在宋金第一次議和後,由於金國單方面撕毀合約,把原本同意歸還給南宋的中原和關中地區再次佔據,在這種背景下,南宋政府如果什麼反應也沒有,實在太沒面子。

    於是趙構就給各大軍區的命令,那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金軍以狠狠的打擊。總而言之,必須得讓金國知道,大宋帝國並不是隨便讓你們金國鬼子揉捏的。

    在這種背景下,張俊、韓世忠、劉錡都選擇機會對金軍發動進攻,並取得一定的勝利。

    比如,張俊在宿州亳州都取得了勝利,韓世忠在海州取得了勝利,劉錡在順昌也取得了勝利。至於岳飛呢,他在這一戰中表現得最亮眼。因為他制訂的戰略計劃,比其它人更牛逼。

    從某種意義上說,岳飛其實已經違背了大本營安全第一的原則。所以,他雖然取得了勝利,也被大本營一再告誡,必須抓緊撤軍,不得孤軍深入那麼遠。在這種背景下,就有了傳說中,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的說法。

    也正因為這個事件,很多人在說起岳飛時,總覺得如果沒有趙構得十二道金牌,岳飛恐怕就要蕩平中原,直搗黃龍。但其實呢,這明顯就是扯淡。

    因為,當時得岳家軍說破天,也只是南宋六大集團軍之一(張、韓、嶽、吳、劉、楊)。如果南宋一個集團軍就可以收復中原,那大宋六大集團軍一塊行動,豈不是分分鐘鍾都能把金國給滅了。

    再退一萬步說,岳飛再牛,能比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吳玠等加起來都牛?

    要知道,這場戰場可是南宋六大集團軍集體出擊,結果卻仍然以失敗而告終,那憑岳飛一個集團軍,又何以能收復中原呢?

    後來,金國看大宋帝國不服氣,於是又發動了一場戰爭,這也是宋金第三次大決戰,又稱為淮西之戰。

    結果呢,在這場戰爭中,金軍一鼓作氣殺到了長江邊。劉琦、張俊、楊沂中、韓世忠,都在淮河一線被打得大敗,最後退到長江一線才守住。至於岳飛,在此過程中,竟然一直是一個打醬油的。

    於是這場戰役結束後,大宋終於接受向金國俯首稱臣的事實。面對此情此景,大家真覺得一個岳飛,就能夠扭轉宋金的整個戰略局勢,甚至收復中原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2 # 挺好15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備受尊崇。

    現在提問岳飛是不是真的有收復河山的可能,我認為不可能。岳飛歷史上是被封為多種愛國頭銜。事實上從現在來看,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的事不說,皇帝十二道金牌呼你不歸,這就是違抗軍令。和戰場上命你前進,你卻逃跑了一樣的性質。宋孝宗給岳飛平反昭雪,也是為了收賣人心而已。一個不聽皇帝命令的人何來忠君,何來民族英雄?

  • 3 # 再言春秋

    引言

    收復河山,絕非一人一力,一將一軍之事。所需要的是舉國同心,全軍同力,上下一體,百死不悔。要有實力,有智慧,有膽識,有魄力。需要的是百姓的協助,文武的合作,皇帝的支援。

    以南宋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真的竭力支援岳飛抗金,以岳飛以及岳家軍的強橫,加以其他路將領的輔助,收復河山並非不可能。

    岳飛的夢想是直搗黃龍府,黃龍府的位置在今天的吉林長春,那裡可以說是金國的龍興之地,是女真人的腹地。

    客觀的說,以當時南宋的國力,和金國的國力,如果進行一個綜合對比的話,攻入黃龍府的確有很大的難度。

    但如果說,收復河山所指的只是北宋舊地的話,那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大問題。在靖康之變後,金國所佔領的北宋舊地主要以陝西、河北、山東、河南為主。

    因為北宋的舊土本身就不大,所以說收復舊土也會相對其他王朝的收復舊土要顯得容易一些。

    而當時的南宋並不缺乏軍事人才。歷史上把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將,在我看來並不準確。

    南宋確實有四大名將,那應該是岳飛、韓世忠、劉錡、吳玠(吳璘)。吳玠、吳璘雖然是兄弟,但是在吳玠光芒四射的時候,吳璘的實力並未有所展現,直到吳玠去世。所以在這裡我把吳玠、吳璘兄弟放在一個名將裡。

    四大名將中以防守見長的是韓世忠與吳家兄弟,而以進攻見長的則是岳飛與劉錡。

    有韓世忠駐守江淮防線,金軍絕無可能從這裡攻破。而有吳家兄弟扼住川陝防線,金軍想從這裡繞路進攻南宋,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痴心妄想。

    岳飛和劉錡則是負責主攻。劉錡順江淮防線從南線與金軍尋機作戰,攻防結合,毫無破綻。而岳飛北伐則是以河南為主,在北線把金軍打的落花流水。

    公元1142年,是岳飛枉死風波亭的那一年。我們來看一看最近這幾年南宋對金作戰局勢是如何的。兩正兩奇分別打出來什麼樣的戰績。

    第一路,公元1140年,韓世忠從防守態勢轉為進攻,主動尋求對金作戰機會,戰爭結果是:

    八月,世忠圍淮陽,金人來救,世忠迎擊於泇口鎮,敗之。又遣解元擊金人於潭城,劉寶擊於千秋湖,皆捷。

    第二路,公元1141年,吳璘在收復隴州、華州後,繼續向金人發起進攻:

    璘以疊陣法更休迭戰,輕裘駐馬亟麾之,士殊死鬥,金人大敗。降者萬人,胡盞走保臘家城,璘圍而攻之。

    德薄其右隅,引弓射一酋斃之,因大呼馳擊,諸軍鼓譟。金人以柺子馬兩翼而進。德率眾鏖戰,沂中以萬兵各持長斧奮擊之,敵大敗;錡與德等追之,又敗於東山。

    第四路,公元1141年,岳飛趁北伐之勢,對金軍連戰連捷:

    分遣統制徐慶、李山、寇成、傅選等馬軍一布向前,入陣與賊戰鬥,其賊敗走,追趕十五餘裡。殺死賊兵橫屍滿野,奪到器甲等無數,輕騎牽到馬一百餘匹,委是大獲勝捷。

    此時的南宋已經不再是昔日的防守態勢,幾乎全部轉守為攻,四路大軍更是銳不可當,岳飛已經打到開封城外四十五里處的朱仙鎮,而金兀朮此時也產生了逃出開封的打算。

    如果不出意外,繼續打下去的話,那麼收復河山就是指日可待。

    他們認為,此時的南宋根本沒有實力恢復舊土,與其再打下去“勞民傷財”,不如停止戰爭,讓百姓恢復和平。

    但事實上,停戰之後的南宋並沒有停止對百姓的剝削。宋高宗雖然不再打仗了,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奢靡生活,多百姓的壓榨是變本加厲。所以說,這個所謂的緩解百姓壓力是根本不存在的。

    況且,當時是全民抗金熱情高漲,百姓們願意為了抗金而出人出力,從未覺得這個苦過。因此,我對這部分學者所抱有的觀點是反對的。

    1、從經濟角度來看,南宋雖然說地盤變小了,但還佔據著大量的稅收重地。瞭解宋朝經濟的人其實都知道,北宋時代,從宋太祖開始就採取的是北寬南緊的經濟政策。

    換言之,金國雖然佔領了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的大量地盤。但北宋時期,陝西與河北就一直處在戰爭中,他們的稅收幾乎就沒有什麼作用。而河南、山東一直受到朝廷的保護,那裡雖然人口多,地盤大,但真正能起到經濟作用的只有汴梁。

    如果概括成一句話,靖康之變後,北宋的經濟損失主要就是失去汴梁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如果南宋真的可以收復河山,重新奪回汴梁,在苦心經營汴梁,那為了抗金所付出的財力都是可以挽回的。

    更何況,南宋的百姓都竭力支援抗金。單單拿岳飛來說吧,他的部隊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岳家軍,除了因為作戰實力強,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岳家軍的錢糧有大量是自主募集的,並沒有過於依託朝廷。

    而且,要不是紹興和議的簽訂,南宋收復河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即便是消耗錢糧,支援抗金,日子也並不會太久了。怎麼說也是光明一片。

    他們早就盼望著北伐大軍可以收復河山,做好了在金國佔領地與岳飛遙相呼應的準備:

    是時,虜酋動息及其山川險隘,先臣盡得其實。自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豪傑期日興兵,眾所揭旗,皆以“嶽”為號,聞風響應。

    而百姓們,尤其是曾經淪陷地的百姓們,難以忍受金國的壓迫。都期待著岳飛收復河山,當他們聽說岳飛要走的時候,他們又是什麼反應呢:

    父老人民大失望,遮先臣馬首,慟哭而訴曰:“我等頂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虜人悉知之。今日相公去此,某等不遺噍類矣!”

    我不知道看到這裡,那些支援宋高宗和議的人是什麼想法。他們支援的原因是說宋高宗為了百姓著想,可是百姓們卻是希望抗金。

    且不說當時南宋的百姓也是支援抗金的。即便他們不支援,難道這些北方的百姓就不是宋朝的百姓了麼?你說放棄就放棄了麼?

    隨著戰爭的推移,金國軍隊的戰鬥力早已嚴重下滑。而南宋也隨著戰爭的推移,軍隊戰鬥力逐漸上升,不僅如此,也開發了很多專門針對女真騎兵的戰法。可以說,此時的金國軍隊已經沒有了往昔的優勢。

    金國的統治核心也不再團結。金熙宗繼位後,為了掌握軍政大權,依靠完顏宗弼(金兀朮)等人誅殺宗室,搞得內部人心惶惶。同時,他也不能信任完顏宗弼,金國統治核心的分裂就此開始。

    而且,金國此時拿得出手的軍事人才只有一個完顏宗弼。在人才儲備方面來講,也遠不如人才濟濟的南宋軍事集團。

    另外要說的,金國的敵人也不是隻有南宋。金國雖然滅了遼國,但並沒有完全剿滅。剩餘的遼國餘部,在耶律大石的領導下建立了西遼,對金國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即便不能迅速完成,但有著群眾基礎的抗金大業,也不會出現財政不足的情況。要知道,中國自古就有一個詞,叫“民心可用”。

    抗金就是當時的民心,從南到北,從老到幼,對這個事業都是支援的。老百姓們不會因為抗金而覺得苦。

    再加上此時金國內部權力不穩定,人才青黃不接,一旦完顏宗弼失利,金國都沒有人能頂上來。

    更何況,金國軍隊內部,也有漢人領導,不希望再為金國賣命而向岳飛投降:

    韓常又以潁昌之敗,失夏金吾(金吾,兀朮子婿也),畏罪不敢還,屯於長葛,密遣使,願以其眾五萬降

    按照紹興和議前宋、金局勢來看,宋高宗即便不支援抗金,只要他不對抗金大業掣肘。以南宋四大名將的軍事才幹,民間抗金熱情的群眾基礎,淪陷地義軍的積極響應,收復舊土毫無問題。

    如果西遼在此時也可以對金國進行有效作戰,南宋與西遼聯手完全有可能直搗黃龍。

  • 4 # 蝴蝶花雨

    岳飛真的有收復河山的能力和實力嗎?這是毋庸置疑的。或許有人會說,我這是譁眾取寵,但是凡事都得講一個道理。有沒有能力,我們以史實說話。

    第一,岳飛對於北伐有著通盤的考慮,他的高瞻遠矚,如果能夠得到全面的支援,北伐獲勝就有必勝的把握。1134年6月(紹興四年),岳飛剛剛收復襄陽六郡之後,就向趙構上了一份建議書,叫《畫守襄陽等郡札子》。

    在這份奏疏裡,岳飛就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大勢,提出了自己對收復中原的想法:“臣竊觀金人、劉豫皆有可取之理,金人累年之間,貪婪橫逆,無所不至,今所愛惟金帛子女,志已驕墮。劉豫僭臣賊子,雖以儉約結民,而人心終不忘宋德,攻討之謀,正不宜緩,苟歲月遷延,使得修治城壁,添兵聚糧,而後取之,必倍費力。陛下淵謀遠略,非臣所知,以臣自料,如及此時,以精兵二十萬,直搗中原,恢復故疆,民心效順,誠易為力,此則國家長久之策也。在陛下睿斷耳。”

    從這些記錄裡,我們就能夠清晰地看到,岳飛對於北伐是有著通盤考慮的——北伐至少精兵20萬,需要各路軍隊分頭出擊、協同作戰(吳玠從商虢奪取關陝;岳飛率本部軍隊從襄陽出擊,東邊的南京軍、楚州軍全部出擊),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如果岳飛的這個設想,能夠得到徹底地貫徹,北伐的取勝只是時間的問題吧!

    第二,連線河朔的戰略方針,是贏得北伐的最廣泛的群眾基礎。要想取得北伐的勝利,憑藉岳家軍僅有的7萬人自然是很難有什麼作為的。但是如果有了北方人民的支援,這種情況就能夠得到徹底地改變。

    那時,中原地區的人民長期遭受著金人殘酷的壓榨,每天都盼望著南宋的軍隊到來——“遺民淚落胡塵裡”。有著這樣的民心基礎,正是可以憑藉的有利條件。岳飛就做出了一個連結河朔的戰略決策。紹興十年之前的十多年時間裡,岳飛不斷地派人聯絡在北方堅持反抗金國或偽齊統治的漢族民間反抗力量“忠義民兵”。

    紹興十年的那一系列蕩氣迴腸的戰鬥,就是在“忠義民兵”的協助下取得的勝利。岳家軍在前線英勇殺敵,“忠義民兵”在金軍的背後不斷襲擾和打擊。這樣,就讓金兵沒有辦法集中所有的精力來對付岳家軍。

    只是這樣銳不可當的進攻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在宋高宗的猜疑中落下了帷幕——你一個岳飛就能動員北方那麼多的百姓,這是哪個統治者都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如果岳飛真的能挾民眾全力支援的優勢,直搗黃龍也未必沒有可能。

    郾城之戰,有那麼多的義軍需要兵力去撲滅。這樣一來,本來就兵力緊張的金國就更是不堪其中,而南宋的兵力卻在源源不斷的補充。這也是為什麼岳飛一戰,就能夠輕鬆地把戰線推進到黃河一線的最主要原因。

    宋高宗如果真的有被罰的堅定決心,他就應該憑藉這個少有的優勢,一舉平定中原。可是一看到戰敗,宋高宗就有遂了完顏宗弼的心願。此後20年,金國養精蓄銳,於是又有了完顏亮的南征。

    綜上所敘,如果岳飛能夠不受掣肘地放手去做,“直搗黃龍府”怎麼可能不會實現呢?

  • 5 # 品點歷史

    先說結論,岳飛在所說的“直搗黃龍府”絕不是空口而談,在最後一次北伐,也就是紹興十年(1140年)那次,岳飛完全有可能實現他的報復,那就是收復中原,還於舊都,甚至直接北上滅掉金國都有可能。可惜這一切大好局勢,都被宋高宗趙構的十二道金牌給葬送了。

    其實北宋滅亡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偶然性事件,靖康之恥發生在1127年,此時離北宋立國才160年,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壽命一般都是300年左右,比如唐、明、清等,兩漢因為中間有斷點,加起來壽命更長,有400年。所以,北宋建國160年就被滅亡,其本質原因並不是國內矛盾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被滅亡,而是統治集團糜爛的結果。

    因此,新建立的南宋雖然偏安一隅,但是繼承了北宋大部分力量,所以在最危險的時刻擋住了金兵的進攻,沒有再次亡國,而此後十幾年,經過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的經營,到岳飛最後一次北伐時,南宋和金國的力量對比實際上已經出現了此消彼長的態勢。

    01 金國在中原的統治並不穩固

    前面說過,靖康之恥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個偶然事件,金國撿了個漏滅亡北宋,佔據了中原大片地區,不過這也造成了一個後果,那就是金國在中原的地區的統治並不穩固。金國剛立國不久,雖然女真人極為善戰,但畢竟人數較少,而且管理能力低下,短時間內消化不下中原這麼大片地方,只能是依靠原先的北宋降將,或者扶持地方實力派來實行管理,後來的劉豫的偽齊政權,就是在這種思路下建立的。而降將往往是牆頭草,隨風倒,對金國是陰奉陽違,“皆久據一方,敵(指金國)亦難令”,發現風向稍有變化,就立即倒戈,都不帶猶豫的。

    此外,為了維持戰爭的需要,金國在佔領區橫徵暴斂,如果老百姓繳不起賦稅,那就要以身抵債,沒入官中或給女真貴族為奴,在這種高壓政策下,中原百姓民怨沸騰,這同時也使金國處於不利的局面,稍後會講到。

    02 金國的統治集團內耗嚴重

    金國建立後,雖然是一個國家了,但是政治制度還是典型的奴隸制和原始部落的糅合,內部的各種規章制度也十分簡單,軍制、官職都十分粗糙、簡陋。這樣落後的制度,在初期還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越往後面越開始顯現出弊端,尤其是攻宋之後,隨著統治範圍的擴大、權力的增加和執政理念的分歧,金國上層統治集團開始陷入了劇烈的內鬥之中。

    首先是宗室重臣粘罕權力急劇膨脹,他建立的西元帥府,一度連金太宗都難以壓制。金太宗死後,由於沒有穩定的繼承關係(女真部落以往都是兄死弟繼的),金國上層又圍繞立太祖之孫還是太宗之子分成了兩派,完顏宗幹(金太祖庶長子)、完顏宗翰(即粘罕,金太祖太宗之侄)、完顏希尹(開國功臣,粘罕心腹)、完顏宗弼(即兀朮,太祖第四子)為一派,完顏宗磐(金太宗長子)、完顏昌(即撻懶,兀朮的堂叔)、完顏宗雋(金太祖第六子)為一派,這兩派誰也不服誰,相互掐架,最後結果是粘罕、完顏昌死於內鬥,完顏希尹被調離前線去後方,這些人都是金國的宿將,尤其是粘罕,幾乎主導了對宋的戰爭,金國的軍事力量也在這種內鬥中被削弱。

    03 金軍的主力鐵浮屠野戰已經打不過岳家軍了

    這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我們知道,金軍敢肆無忌憚的南下,燒殺劫掠,倚仗的就是他們的鐵浮屠。鐵浮屠是人馬俱披甲的重灌騎兵,極為善戰,而且極耐苦戰,是所有宋朝士兵的噩夢。野戰想要擊敗鐵浮屠,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不可一世的鐵浮屠,遇到了比他們的剋星-岳家軍。

    1140年,金兀朮率領手下12萬大軍再次南下,浩浩蕩蕩殺奔南宋行在臨安。其中就包括一萬五千名柺子馬、五千名鐵浮圖屠,這幾乎是把金國的所有精銳都拉出來了。一路上金兀朮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直氣勢洶洶殺到潁河邊上的順昌。不料在順昌城下吃了個大癟,順昌在守將劉錡帶領士兵英勇奮戰,金兀朮的精銳損失慘重。

    順昌大捷後,金兵對淮南的威脅很快就解除了,這時候高宗又打退堂鼓了,命令岳飛班師回朝,而岳飛認為,這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於是率領岳家軍大舉北上,向中原進軍,分別攻佔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等地區。

    於是高宗已經將其他部隊都撤回,而岳家軍也被分散到各個方向,此時岳飛坐鎮的郾城出現兵力十分薄弱,只有幾千背嵬軍和少量步兵。金兀朮獲知這一情況後,立即調集重兵,包括一萬五千由柺子馬和鐵浮屠組成的精銳騎兵部隊,和十萬籤軍。面對金軍的大舉來攻,岳飛沉著應戰,他並不像以往宋軍那樣依城據守,而是將軍隊開出城,在城外和金軍主力野戰。

    這一戰,岳家軍以少勝多,大獲全勝,金軍的鐵浮屠和柺子馬被悉數殲滅。郾城一戰,給了金軍極大的震撼,這是宋軍第一次和金軍硬碰硬的野戰,金軍派出了最精銳的部隊,而且是在人數佔優的情況下,依然敗給了岳家軍。“撼山易,憾岳家軍難”,金人發出了無奈的嘆息。

    培養鐵浮屠和柺子馬的成本極高,郾城之戰後,金軍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再能阻止岳飛北進了,而且金國在北方佔領區的統治本來就不穩固,當時各路義軍紛紛響應,殺掉當地的金國官員,就等著岳家軍前來接收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原不僅能得以收復,甚至連漢人丟掉幾百年的幽雲十六州,被岳飛奪回來也不是不可能的。

  • 6 # 王立付品鑑歷史

    岳飛不具有收復河山的能力和實力。什麼是能力和實力?

    實力是一種看的見摸得著的東西,往往表現成物質;能力則是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所必須的主觀條件。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能力,關鍵要判斷其針對某一主觀活動的駕馭能力。有實力的人去從事自己無法駕馭的事情,也會變成沒能力;相反,有能力的人,通過把控大局、協調各方、解決內部矛盾糾紛、最終能夠順利完成某一活動!

    “收復河山”這一艱鉅任務需要有怎樣的能力和實力呢?

    1、在實力上,必須要有“收復河山”的決策權,岳飛沒有。

    決策權掌握在人家宋高宗趙構手中,而趙構又是一位“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的主。金軍南侵戰事緊急時會想到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稍一緩和,便是漢奸秦檜等貪生怕死委曲求全之輩們的舞臺。縱使岳飛有“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直搗黃龍府,與君痛飲爾”的豪情壯志也難展抱負!

    2、既然實力上不行,那麼在實現“收復河山”這一偉大目標的能力上,對岳飛的要求就更高了。不僅僅需要有精通韜略、善於帶兵、破敵至勝的的能力;必須還要具備非常高的政治影響力。協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擊、對抗主和派,達到左右領導決策,使之堅定“收復河山”這一決策。

    h1、岳飛的治軍用兵,破敵制勝的卓越能才是絕對可以肯定的

    他建立“岳家軍”,並且嚴於治軍、善於治軍。在治軍方面提出六點;“兵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岳家軍”戰鬥力非常強,“皆可以一當百”。岳飛在作戰中不僅強調要有勇猛精神,而且更為重視謀略的作用。他提出“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當先去其所恃!”他曾經先後四次北伐,大敗偽齊李成,收復偽齊佔據的城池;收復陝西一帶商州全境,大敗完顏兀朮取得郾城、潁昌大捷!金人曾感慨的讚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h2、岳飛在當時的政治影響力,不具備左右宋高宗主戰“收復河山”的能力。

    高宗趙構對金的態度,可以說是國仇家恨、不共戴天。只是從軍事上、經濟上沒有大舉興兵反擊金軍的本錢。打打和和,以求喘息之機。公元1137年2月,高宗召見岳飛向飛授命說“中興之事,朕一以為卿!”準備把劉光世的5萬人馬交給岳飛。可見這時趙構對岳飛還是非常信任和倚重的!但因秦檜張浚從中作梗,最終使趙構反悔沒有把劉光世的部隊交給岳飛。同年8月,南宋軍隊劉光世部隊發生叛亂,帶領全軍4萬餘人,並脅迫百姓十多萬人投降金人傀儡偽齊政權劉豫。史稱“淮西事變”。這一事件促使主戰派張俊罷相離開政壇,議和派秦檜當上宰相,高宗對軍事將領產生猜忌。同年9、10月間金國要當歸欽宗的太子趙諶,岳飛對此表示擔憂,向趙構提議立其養子趙瑗為皇諸,以此來證明高宗的正統地位。但高宗對武將插手皇家事情表示不滿,與岳飛之間的矛盾開始逐漸加深。公元1141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儀和。為達成和談,秦檜在趙構的授意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將岳飛下獄。次年1月,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獄中。結語:岳飛生活在一個金人橫行、戰火連天、國破家亡、百姓流離的年代。他毅然肩負起“精忠報國、收復失地”的重任,三次投戎、四次北伐,積極與北方義軍聯絡,收復大片失地、創立“連結河朔”戰略。他明知宋高宗不思北伐、苟且偷安的嚴重思想,不惜惹怒龍顏,屢次進諫請求“拒絕賣國和談、請求出師北定中原!”最終岳飛沒能完成“收復河山”的巨集圖大志,被主和派秦檜等人暗害,但他所樹立的“精忠報國、抵抗侵略、收復失地”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不死,光照至今!

  • 7 # 舊書齋

    我個人覺得,岳飛的確有收復河山的能力和實力。

    岳飛在歷史上的定位除了民族英雄以外,還有軍事家,戰略家這樣的頭銜。歷史上的岳飛,他的戰略思維要比軍事能力更加令人佩服。而依照岳飛的戰略,岳飛收復河山的可能性很大。

    岳飛的整體戰略,可以歸納為四個字“連結河朔”。僅僅四個字,就可以看出,岳飛並不只是一個敢於打硬仗的人,也是一個善於打巧仗的人。

    短短四個字,有什麼樣的威力呢?這要從河朔的地理位置說起。

    河朔,我們提道最多的就是讓大唐非常頭疼的河朔三鎮,從地理位置上看,河朔包括山西、河北的廣闊地區。這塊地方政治結構非常複雜,原先在金朝沒有崛起的時候,河朔被遼國河北宋瓜分,其中遼國佔領著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燕雲十六州,而宋朝則控制著華北平原大部。也即是說,這個地方,從宋朝一開始,就出現兩國並存的局面。而金朝的出現,讓兩國並存變成三股勢力犬牙交錯。

    無論是宋朝還是遼國,都飽受亡國之痛,其中,以河朔三鎮的人民感受最為深刻。這種亡國之痛,會產生一種同仇敵愾的情節,岳飛敏銳的察覺到這股力量的強大,而且在岳飛眼中,這是可以拉攏團結的力量。

    如果連結河朔成功,那就意味著斷了金國的歸路,讓金國南侵的軍隊,在河朔廣闊的土地嚴重消耗。雖然河朔之地的民兵和地方部隊無法和金軍相抗衡,但卻可以拖住金軍進攻的步伐,讓金國有限的兵力大量消耗。

    金國的有限軍力如果在河朔被纏住,消耗,南方壓力就會大大減少,岳飛的主力就可以大舉進攻,這樣一來,金兵必定首尾不能相顧,必然會退出中原。

    事實證明,岳飛的確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收復失地的工作。

    首先,岳飛開始收降大量流寇

    收降流寇讓透露出一個訊號,宋朝希望這些流寇為國做貢獻,而且也可以既往不咎,敞開懷抱收留這些人。這種拉攏非常有效,而且在短時間內,讓整個岳家軍實力大增。

    其次,收復襄陽六城

    收復襄陽六城,透露出第二個訊號,那就是中原的政權,是不合法政權,而南宋有足夠的實力收復失地。這個訊號,讓還有懷疑,想要觀望的一部分人吃了定心丸。也亮出了宋軍的肌肉。

    岳飛穩紮穩打,不斷地秀肌肉,秀戰果,不斷地吸收各路豪傑加入岳家軍。形勢一片大好。而朱仙鎮和偃城的決戰,又再次證明岳飛很強,有足夠能力收復失地。歷史記錄中也明確說明,金兀朮扛不住,想要退出中原。

    由此可見,岳飛的確有這樣的實力和能力收復中原。只可惜,岳飛缺少政治敏感度和政治經驗,無法準確判斷領導的態度和南宋的國策,於是,實幹家輸給了玩政治的陰謀家,著實可嘆。

  • 8 # 飛翔的背影

    岳飛沒有收復山河的能力和實力!

    在1127年北宋滅亡直到岳飛被殺風波亭,雖然在此期間,南宋朝廷贏得了部分戰事的勝利,如陝西和尚原、仙人關、順昌之戰、郾城之戰等,但縱觀南宋的社會、政治、軍事都不具備與金國正面硬剛的實力。

    1、以宋高宗趙構為首的南宋小朝廷“跑跑跑”。

    正如高宗所說:“今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逃跑皇帝”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商丘)登基後,面對金軍攻勢,從應天府逃到揚州,建炎二年從揚州逃到瓜州,“泥馬渡江”來到鎮江,一路逃到杭州。建炎三年,來到建康,又逃到杭州、越州、明州、定海,最後在書左僕射的呂頤浩的建議下:“萬不得已,莫如航海。敵善乘馬,不慣乘舟,等他退去,再還兩浙。敵出我入,敵入我出,這也是兵家奇計呢。”漂泊海上數月,最後漂到溫州。

    南宋初年,南宋小朝廷被金軍攆的雞飛狗跳,“所行益窮,所投日狹”,哀求金軍“見哀而赦己”,甚至不惜去除尊號,仍不得安寧。面對金國的“搜山檢海”,宋高宗不得不通過軍事對抗謀求生存,重用主戰派李綱和宗澤,但依然保留了主和派的黃潛善和汪伯言,軍起則用主戰派,軍去則用主和派。

    但不論對金政策如何變,高宗始終心存求和之心,所以會以站求和,對金戰爭表現的如此如此首鼠兩端,在主戰和主和之間搖擺不定。

    2、南宋文臣武將互相傾軋“糟糟糟”。

    盤點南宋真正可用之將,屈指可數,首推南宗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此外還有李彥仙、吳玠等少數人,然這些人真正稱為將的也只有岳飛、韓世忠了。

    劉光世:僅僅是資歷老、官階高而已,其部多流民、叛軍,對金作戰時多設法退避,一貫畏懼金軍

    張俊:雖主張南渡,對金作戰宜緩不宜急,提出"今敵勢方張,宜且南渡,據江為險,練兵政,安人心,候國勢定,大舉未晚。",黃天蕩之戰中提出:"避將可之,惟問前進一步,遮可脫。"之後有參與明州大捷、藕塘之戰、柘槔之戰等對金戰爭。但其汙點在於貪財,和秦檜合謀害岳飛。

    韓世忠:西軍出身,平定苗劉兵變,圍完顏宗弼於黃天蕩,主持大儀鎮之戰,在秦檜關押岳飛後,當面指斥道:"岳飛父子何罪?為何將其關押?",在岳飛被殺後,辭官歸隱。

    矮子裡面拔將軍,其他人的軍事才能可想而知。除了軍事將領可用的少外,南宋官員之間彼此傾軋,只有私心,無公義。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的路線之爭,軍事將領之間的軍餉、兵員之爭、文官集團之間的利益之爭,紛紛亂亂。陸游有詩云:“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

    3、軍賊流民等亂軍叛變“亂亂亂”。

    北宋滅亡後,百姓離散、軍隊被打亂,加上河北、河東之地為金軍燒殺劫掠,流民四起,而南宋小朝廷為了保住江南偏安之地,多多收攏流民、潰軍,導致軍紀鬆弛、敗壞,而為了維持軍隊開支,南宋朝廷加重賦稅,導致農民起義。建炎三年,“苗劉兵變”,宋御營首領(統制)苗傅與威州(今四川茂汶)刺史劉正彥因不滿高宗的政策,擁兵在杭州發動叛亂;建炎四年,鐘相、楊麼起義。洞庭湖地區農民軍首領鐘相,楊麼起義,紹興年間的四次農民起義。

    由此看出,南宋初年和戰不定,導致官民思想不一,上下不能一心抗金;文官愛財、武官怕死,缺少大量優秀軍事將領和大局觀的政治家;社會底層不穩定,農民起義、軍隊叛亂此起彼伏,社會環境不靖。這些諸多因素導致南宋始終無法在抗金問題上形成合力,單靠岳飛,根本不能抵擋浩浩的歷史潮流。所以,南宋根本上不具備收復河山的能力,一國尚且不行,何況一將領,及時他很優秀。

  • 9 # 青史回聲

    很遺憾地告訴你:岳飛沒有收復河山的能力和實力。雖然這句話不好聽,但的確是事實。

    不信?就讓我解釋解釋為什麼岳飛沒有收復北方故土的實力?

    其一,岳飛的岳家軍兵力不足。據歷史記載,岳家軍兵力不過五萬,我想也應該只有三萬左右,這應該是頂天了。即使是岳家軍精銳中的精銳“背嵬軍”也只有八百人,這支可以說算是古代戰場上的特種部隊,曾經在野戰當中,面對十倍於自己的敵人,也能夠擊敗。在岳飛的幾次北伐當中,背嵬軍都立下了大功。只不過人數太少,當然作為精銳中的精銳,人數少是正常的,有時候在戰場上可以出其不意,所以金軍的“鐵浮屠”經常被背嵬軍正面擊敗。

    其二,南宋朝廷的消極抗戰。事實上,宋高宗趙構在金兵南下的時候,就已經嚇破膽了。所以當金國要求南宋稱臣之時,趙構就迫不及待地派秦檜乞和。如此看來,整個南宋除了岳飛和韓世忠這樣的愛國將領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得過且過,包括皇帝趙構。所以他才發了十二道金牌逼迫岳飛撤兵。

    總之,實力不足和整個南宋朝廷不支援這兩個原因,才使岳飛沒有收復北方故土的能力。

  • 10 # 和張三一起說法

    首先,我們得假定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比如眾所周知的歷史真相。單純以岳飛的能力和實力而言,是真的有收復山河的可能的。當然對於戰爭,不能光看岳飛個人,得看岳家軍在岳飛的手裡,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岳家軍從建立(當然沒有一支軍隊叫岳家軍,所謂岳家軍只是岳飛所領導(主要部將和幕僚)的軍隊而已)。岳家軍從建炎三年到紹興十年幾大戰役如下:

    1.建炎三年(1129年),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 ,並於清水亭等戰大敗金兵,一舉收復建康 ,又追擊金兀朮四戰四勝。

    2.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偽齊劉豫政權派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

    3.紹興五年(1135年)夏,宋廷疑楊么勾結偽齊圖謀南宋,岳飛受命擊破楊么軍,徹底消除內患。

    4.紹興六年(1136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 ,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

    5.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諸戰中擊敗金軍主力。

    以上五大戰役,沒沒都收復不少土地,直接從長江打過黃河邊,所收復的領土差不多可以與北宋相抵。金軍無一將是岳飛之敵,無一軍隊可撼動岳家軍。如此看來,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就岳家軍而言,收復疆土收拾山河是真有可能,如果舉南宋之國力,或可再統中原。

  • 11 # 舊時樓臺月

    岳飛是大家所熟知的宋朝名將,歷史上不乏有多少文豪對岳飛歌頌稱讚,在現代甚至有不少地名是利用岳飛來取的,在岳飛的老家還專門建立了景點和祠堂以表示紀念。一般在我們國家只有對社會有貢獻的名人才會有這樣的待遇,岳飛被眾人所熟知,自然他對歷史對社會造成了積極的影響,影響後世。

    岳飛,字鵬舉,宋朝時期湯陰縣人士,其實說他是民族英雄有些不真實,在宋代,金兵在宋人的眼裡是外國勢力,所以當時人們自然稱呼他是民族英雄,而實際上當時的金人其實也是華夏民族,並非是外中國人,因此最容易讓人接受的說法就是他是南宋時期的中興四將,是軍事專家。

    岳飛從20歲也就是成年之後先後四次從軍,參加過多次大小規模的戰爭,因為岳飛所處的環境正處於戰亂,外族入侵的年代,也因為這一環境培養了他報效國家的想法。

    根據史料記載,岳飛從小就喜歡熟讀兵法,曾拜於周同的門下學藝,從小便學會了騎馬射箭。在成年之後,宋宣和四年也就是1122年,童貫等人兵敗於契丹,朝廷損病折將,需要從民間徵兵。

    之後到了宣和六年,河北地區災難不斷,岳飛帶著母親謀生計又再次去參軍,這次一下就做了偏軍。宣和八年,金兵南一路南下滅掉了遼,宋微宗那年禪位於長子趙桓,也就是宋欽宗,宋欽宗在位時期,對金兵的入侵是不斷忍讓,又是割地又是賠錢。

    誰知當時的金兵早已打算將宋的疆域收入囊中,所以得到了宋的妥協之後還是一路南下,金兵的入侵讓南宋山河破碎,岳飛也是將這一幕幕看在了眼裡,國破山河,百姓流離失所讓這位熱血青年氣憤不已,後在岳母的支援下投身於抗擊金兵的前線。

    靖康元年1126年,康王趙構讓劉浩率軍北上,岳飛奉劉浩的命令前往李固渡於金兵周旋,在之後的幾次小戰役中嶽飛發揮了自己的優勢,都獲得了勝利。在和金兵展開的十三場戰役中,都獲得了勝利,岳飛也因此升到了修武郎。靖康二年,金兵的攻勢越來越厲害,岳飛跟隨大軍轉到了曹州,在曹州也立下了不小的軍功,又再次得到了升遷。原本當時金兵是被劉浩的大軍擊退的,可是由於當時臨時換了大將,讓黃潛善替了宗澤導致貽誤戰機,黃潛善有三萬多的人馬,可是卻沒有救援宗澤導致宋軍元氣大傷。

    到了靖康二年,金兵攻破了汴京城,宋欽宗和宋徽宗帶著皇室成員以及大臣都被金兵所俘,北宋也就此被滅。岳飛當時十分氣氛和悔恨,眼看自己的國家被金兵踏破,之後他的抗擊金兵的決心更加堅定,然而這個時候的新朝南宋統治集團早就不像當年,新帝康王趙構儘管仍然任命了以李綱為主的抗擊金兵的大將,並且任命李綱為左相,明面上是重用這些主戰派,實際上寵信的是主和派黃潛善等人。

    對於金兵的進攻攻勢,宋高宗並沒有採納岳飛等人的主張還是採納了黃潛善等主和派的南行巡幸的策略。岳飛得知宋高宗南行,不顧自己的職位高低直言上表。在岳飛的奏疏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句原話:“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這一奏疏也成功送達了宋高宗的手上,不過宋高宗不僅沒有采納還被革職問罪,因為岳飛越權。

    岳飛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抗擊金兵的決心,而是輾轉北上到了北京大名府,讓岳飛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統治集團早已放棄抗擊而是主和,趙構黃潛善等人都不斷打擊朝中主戰勢力。

    就此,岳飛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被封為節度使,是宋朝時期最年輕的持節者,以後的收復戰役中,岳飛是一路勢如破竹,讓不少金兵聞風喪膽,岳家軍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勇猛的,之後的幾次北伐都收復了商等城,岳飛似乎看到了收復中原失地的希望一樣,十分的激動。然而讓岳飛沒有想到的是趙構因為重用了秦檜等主和派導致岳飛希望破滅。

    秦檜的出現在很多歷史學家看來都是歷史必然,高宗到了晚年不斷的尋求和議,重用了秦檜,並且讓秦檜接通金兵。到了紹興八年,秦檜代表了高宗對金人俯首稱臣。之後雖然岳飛也是得到了趙構的重用,不過不同以往,在秦檜的慫恿下,誓死抗擊金兵的岳飛終於在大理寺獄中被害,時年39歲,岳飛的死也導致北宋主戰核心被徹底瓦解。直到紹興三十二年岳飛才得到了平反,儘管也得到了在位的宋理宗追封並且建立宗廟,但是人已去也是無用。

    我們可以從岳飛的戎馬生涯中瞭解到岳飛也確實一位出色的軍事專家,擁有超凡的軍事才能,在他所經歷的幾百次戰鬥中幾乎沒有敗退的,因此在之後的朝代中多有人會議論如果岳飛被朝廷重用的話也許河山是可以收復的,也有學者針對岳飛是否有收復河山的能力。

    其實就上面的這些論述中來看,岳飛確實是有收復河山的能力,不過僅僅憑藉岳飛一個人的能力還是無法收復北宋失去的領土,也無法憑藉一己之力抗擊金兵,如果岳飛可以憑藉一人之力也就沒有後來的十年功廢。岳飛流了多少血花費了多少精力也損失多少岳家子弟才換回的失地讓一道撤軍的詔書徹底擊潰。

    可見要想收復失地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援還是十分重要,如果沒有統治集團的支援,僅僅憑藉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進行的,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革新以及戰役失敗往往是因為得不到統治集團的支援,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擊潰的。岳飛正是在這樣的心情之下含恨而死的。岳飛可以帶領岳家軍一路披荊斬棘將開封徹底包圍,說明岳飛有收復失地的能力,不過因為一道荒唐的聖旨,他的心也徹底死了。

    結論:

    綜上所述,岳飛從小就熟讀兵法,成年之後參加的幾次戰役都勝利,而且到了他戎馬生涯的頂峰,他也是連連告捷,可以說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岳飛死後,老百姓都十分的哀痛,人金兵也是舒了一口氣。

    然而,岳飛卻沒有抗金金兵收復中原的實力,實力和能力是有一定差別的,而且這差異不是一般的懸殊,就岳飛收復南宋河山來看,實力並非單單指岳飛個人和岳家軍,而是指南宋小朝廷,岳飛個人和岳家軍的實力只可以抵擋一部分金兵而與金廷是無法抗衡的,因此岳飛是沒有收復河山的實力,卻有收復河山的能力。

    岳飛的收復河山的實力主要來源於南宋小朝廷。如果南宋小朝廷可以給予岳飛一定的實力,收復河山那又是另外一種結局了。岳飛在紹興時期曾經得到了趙構的支援,所以可以北伐三次並且還可以收復六郡,也是說明了這一點,岳飛的一生本就有英勇抗戰的實力,加上趙構給他的增加的實力,也就不斷取得北伐的勝利。在包圍開封之後,趙構卻害怕金廷會報復全面進攻,自然也就不再支援岳飛。

    所以歷史上的岳飛雖有才華可是沒有千里馬是後世最為痛心的。岳飛的事蹟在很多宋史學者來看,岳飛是沒有實力和能力去收復河山的,可是仔細分析,岳飛的實力是有的,只是沒有那個實力而已。

  • 12 # 凌煙閣論史

    明確地說:以岳飛自身的岳家軍無法收復河山,必須要有大軍協同才能做到。

    岳家軍自身情況,以及其他幾路軍隊概況

    岳飛在趙構南逃期間,阻擊金軍,類似於游擊戰。1130年金軍渡江北逃之後,岳飛的主要任務就是“平叛”,消滅各地的流民。在這個過程中,岳家軍逐漸壯大。

    期間於1134年、1136年兩次主動進攻偽齊,收復了襄陽六郡、豫西、陝南大片失地。

    到1140年,金軍再次南侵,岳飛迎敵,之後乘勢反攻,直逼開封城下。

    從作戰史實上看,岳飛率領軍隊對抗偽齊和金軍,可攻可守。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岳飛軍隊規模壯大,對金軍和偽齊軍隊的勝率越來越高。

    而且,岳飛發展出了專門的方法,破解金軍的鐵浮屠、柺子馬等重騎兵陣法,是金軍失去了騎兵優勢。這也是戰勝金軍的基本戰術保證。

    除了岳飛駐屯鄂州以外,還有駐屯池州合肥的劉光世、南京的張俊、楚州(今淮安)的韓世忠,以及興州的吳玠。

    岳飛提出過收復河山的計劃嗎?有的。岳飛基本規劃了戰爭時間、軍隊數量和進軍計劃。

    如果僅僅依靠岳家軍來收復河山,這個可能性不高,這屬於過高估計了岳家軍的實力。而實際問題是,收復河山究竟需要多少兵力?岳飛有沒有提出過相關的計劃?

    還真有。

    1134年6月(紹興四年),岳飛在剛剛收復襄陽六郡之後,就向趙構上了一份建議書,叫《畫守襄陽等郡札子》。岳飛在上書中說:

    “臣竊觀金人、劉豫皆有可取之理,金人累年之間,貪婪橫逆,無所不至,今所愛惟金帛子女,志已驕墮。劉豫僭臣賊子,雖以儉約結民,而人心終不忘宋德,攻討之謀,正不宜緩,苟歲月遷延,使得修治城壁,添兵聚糧,而後取之,必倍費力。陛下淵謀遠略,非臣所知,以臣自料,如及此時,以精兵二十萬,直搗中原,恢復故疆,民心效順,誠易為力,此則國家長久之策也。在陛下睿斷耳。 ”(《金佗稡編校注》)

    從這份上書中我們看到,岳飛估計,想要打敗金兵收復北宋故土,需用精兵20萬。

    有了精兵20萬,那收復河山需要多久呢?

    這裡岳飛也有相關估計,並提出了整體計劃。

    1137年(紹興七年),岳飛見到高宗趙構,君臣有一段對話:

    “上曰:飛頃入對,請由商、虢取關陝,欲並統淮甸之兵而行。朕問:何時可畢?對曰:‘期以三年。’”(《中興小紀》)

    這裡,對於恢復中原,岳飛提出,讓吳玠從商虢奪取關陝;岳飛率本部軍隊從襄陽出擊,東邊的南京軍、楚州軍全部出擊;整個用時約3年。

    3年時間、20萬金兵、多路出擊,這就是岳飛收復河山的計劃。

    這明顯是遠遠超出岳家軍自身力量的。

    而根據前文統計的各路兵力,這基本上是五路護軍的作戰兵力總和。

    岳飛這個全面進攻收復河山的作戰計劃,需要有人能居中排程,統一指揮。

    結束語

    南宋初期,是整個兩宋期間武將的地位、權力、財富都最高的時期。每位大將都是鎮守一方、多種大權在握的實力派(轉運使的權力始終在朝廷)。

    他們之間因為各種糾葛,導致互相之間都有矛盾,互相看不順眼,甚至敵視(此處不展開論述了)。

    所以,收復河山作戰的總指揮不可能出自他們五人之中。

    以當時的形勢看,只有趙構本人、或者趙構委任其他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以勝任總指揮的職位。以他們五人中的任何一人做總指揮,其他人都會或多或少有不服,最終會出現不聽號令的情況。

    因此,對於收復河山,岳飛有統籌作戰的較為可行的計劃,但是,岳飛自身兵力不足,無法獨立完成;依靠諸路大軍並進,岳飛無法勝任總指揮的職位。

    總之,當時南宋恢復舊疆是很有可能的,南宋缺乏的就是作戰意志和進取心。

    (完)

  • 13 # 明月60756

    岳飛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根據大歷史。一是以南伐北。古代成功的只有一次半,朱元璋和劉裕。他們都是皇帝。二,皇帝

    不願意打了,自古沒有皇帝疑慮,而大將能在外立功的。三。河南幾乎打成了白地,越往北負擔越重。四,金軍退去河北,騎兵優勢可以發揮了。自古王朝興起,一般頭五十年比較厲害。金國還遠遠沒有腐敗墮落。

  • 14 # 時空穿行者666

    這個問題就像問1920年的毛澤東有沒有可能統一中國?也有點像問1997年的馬雲能不能把網購搞起來?也有點像問馬化騰1997年能不能把騰訊玩起來?還有點像問剛被騙200萬被解職的任正非能不能把華為搞起來?馬雲,去美國上市時說的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岳飛,只是有這個可能!!!現實,永遠比假設更考驗歷史愛好者的想象力。。。所以好多搞歷史的都喜歡找“煽動翅膀的蝴蝶”。

  • 15 # 古微子

    如果整個政權無能腐敗,誰也收復不了河少。雖然岳飛能征慣戰,但在當時的政治狀態下,比岳飛更厲害的人也救不了宋朝。

  • 16 # 鵬程萬里

    提起抗金英雄岳飛,很多人就忍不住扼腕嘆息。本來他營造了大好的局面,眼看就要收復汴京,結果卻被宋高宗趙構連發12道金牌召回。不久之後,他便下了大獄,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而參與陷害他的人,至今還在他廟前跪著。不少人提出猜想,如果當年岳飛不接宋高宗的12道金牌,或者直接領兵造反,那是否會收復河山呢?小編認為,可能性不是很大。

    其次,糧草短缺。從古至今,打仗都講究“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後勤補給對於一場戰爭的勝利至關重要。如果岳飛不接宋高宗的金牌,或者直接起兵造反,那他的糧草就會被切斷。而岳家軍又紀律嚴明,“餓死不拆屋,凍死不擄掠”。還沒等和金軍決戰,隊伍就被餓死了。而且一旦岳家軍成了叛軍,那很有可能會受到南宋和金人的聯合絞殺。在這種情況下,岳家軍也只有死路一條。

  • 17 # 上將噯福斯

    答案是肯定的。岳飛當然有收復河山的能力和實力。

    岳飛是軍事天才,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可以說是當世無敵。

    岳飛沒有上過軍校,也沒怎麼正經讀過兵書。他的戰略戰術都是實打實的“野路子”,但都是他在殘酷戰鬥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非常實用。

    岳飛的戰略戰術與宋朝官軍習慣的依靠步兵大陣作戰方式截然不同。岳飛極端重視騎兵。岳家軍的核心就是岳飛親自統帥的騎兵部隊。

    岳家軍的騎兵,都是百裡挑一的壯士,再經過十分嚴苛的訓練。成為當時頂尖的騎兵。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人馬都披重鎧的重騎兵,衝擊力和防護力不遜於金兵最精銳的鐵浮屠。同時,背嵬軍又人人都能騎射。所以背嵬軍遠了用箭射,近了就肉搏。背嵬軍有鐵騎八千,所向無敵。遊弋軍也有鐵騎八千,雖然略遜於背嵬軍,但戰鬥力也不可小覷。

    岳飛的戰術,最核心的就是重騎兵迅猛突擊。岳家軍鼎盛時期,有兩萬多騎兵。這樣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使岳飛的戰略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

    郾城大戰,岳家軍背嵬軍與金兵主力展開騎兵大混戰,以硬碰硬、以強對強,最終大敗鐵浮屠。此戰充分說明,岳家軍戰鬥力,已經超過了金兵。

    從當時宋金雙方的實力對比看。

    總體上,雙方實力基本持平。但宋軍經過十餘年的宋金戰爭,得到了磨鍊,戰鬥力持續上升。形成了五大軍事集團,總兵力達30餘萬人。其中中線岳飛、東線韓世忠、西線吳玠三軍戰鬥力為強。岳家軍擁有十萬大軍,騎兵、步兵、水軍一應俱全,戰鬥力最強。

    到了1140年,宋金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

    金兀朮率領金兵主力十餘萬南下攻宋,結果在順昌慘敗。還沒有來得及修整。岳家軍全軍北伐,直逼開封。先後取得郾城大捷、潁昌大捷等,兵鋒直指開封。金兵屢戰屢敗,主力遭受毀滅性打擊。河東河北義軍風起雲湧,切斷了金兵的後勤補給,金兵前線慘敗、後方動搖,根本已無力再戰。

    如果此時,其他幾路宋軍能夠趁機齊心協力一同反攻,恢復河山又有何難?

    可惜趙構昏君,不但不派人增援岳飛,還連下十二道金牌要岳飛班師回朝。簡直豈有此理。

  • 18 # 叄北哥哥

    當時覺得岳飛是戰神下凡,如果不是秦檜這個奸賊陷害,那直搗黃龍,掃滅金國還不是分分鐘的事。

    現在當然知道這種想法很幼稚,金與宋兩個體量如此龐大的國家和民族,影響整個東北亞歷史程序的決戰,寄希望某位個體,或者幾場區域性戰爭的勝利,來判斷結局是盲目的。

    我們常聽到一個詞“弱宋”,宋為什麼弱,難道僅僅是因為重文輕武嗎,這是人云亦云的說法。我想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個國家,敢把國防當做可以輕視兒戲的東西,何況是千年前的叢林時代。

    與此同時,經過歷史上對中原長久對抗和交融,遊牧民族吸取了大量的漢人先進文化及經驗,已經演變成半牧半農的封建社會,國家實力已經產生了質變。

    而且這個時代,遊牧民族已經完全掌握了冶金鑄造技術,身穿幾十公斤重鎧甲的騎兵出現了,《岳飛傳》裡提到過“鐵浮屠”,就是這種全身金屬鎧甲的重灌騎兵,古代的裝甲叢集,步兵與之對戰,作戰的艱苦和難度可想而知,可別提"鉤鐮槍",那和說用木棒可以破壞坦克履帶,讓坦克趴窩一樣。

    宋軍缺乏戰馬,無法組建與金抗衡的騎兵部隊,想要破甲,武器只能向長槍大槊的方向發展,這個在宋朝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說的很清楚。

    而且霍的時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馬只是代步運輸的工具。

    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了馬蹬,馬蹬的發明讓騎馬的人解放了雙手,才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這也讓馬背民族爆發了極強的戰鬥力,從狼演變成了猛虎。

    南宋對外戰略定位,就是一個“守”字,而且很奇怪,既然認定“守”為上,卻忽視了四川這個易守難攻的天賜寶地,卻選擇了無險可守的江南地帶。相比之下,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就明智的多了。

    所以,在那個時代的種種大背景下,岳飛並沒有收復河山,一掃北方的能力,這只是他的抱負,也是無數人的願望而已,雖然我也不願意承認,但歷史就是歷史,無法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響幸福感的經濟因素應該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