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185058710

    他小時候的故事,最有名的怕是就是“鑿壁偷光”了。 匡衡是西漢東海郡承縣(今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人,父輩世代務農,家境貧寒,從來沒出個讀書人。匡衡小時候很聰明,特別喜歡讀書,父母也希望兒子能讀讀寫寫,使匡家出個文化人。因家中貧窮,沒錢拜師求學,匡衡只好替別人做工換取生活和學習的費用。有一年,他在村莊南山坡放豬的時候,看到山上有一塊石碑,就手沾口水,仿照碑上的字,一筆一劃學著寫。不久,碑上的字,他都能默寫下來了。7Uq2+8 這一年的端午節,匡衡的母親拿出一個葫蘆,說:“鼎兒(匡衡的乳名叫匡鼎),這葫蘆是農家的吉祥物,咱窮人家,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寶葫蘆保佑咱家平平安安。快掛上吧。”匡衡想到自己剛剛在碑上學會的字,就用木炭在葫蘆上寫了吉祥二字。這時,有三個富家公子去書館讀書,看到葫蘆上的字,都很吃驚。他們不相信匡衡那麼小的年齡就會寫字,而且寫得那麼好。一個矮個公子說:“哼,連放豬娃都識字,這不是糟蹋孔聖人嗎?”匡衡反問道:“為什麼放豬娃就不能識字?”一個高個兒走上前對匡衡說:“你看這吉祥二字寫得多俗氣啊,應該寫福壽無疆才對。你會寫嗎?”匡衡搖搖頭說:“不會寫。”瘦高個兒說:“我替你寫吧。”說著他擦掉吉祥,用木炭寫了四個字。寫完後,三個人又說說笑笑地溜走了。這時,有識字的人告訴匡衡母子,原來那四個字寫得是槽頭興旺。槽頭,就是給牲口喂飼料的地方。匡母一聽,氣得暈倒在地。小匡衡急忙扶起母親,說:“娘,從今往後,孩兒只要餓不死,就要學識字。”a5" 有一天晚上,匡衡正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燭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一些,他就湊著透進來的一絲燭光,讀起書來。儘管光線幽暗,他還是為自己的發現欣喜若狂了。過了幾天,趁鄰居不在家的時候,匡衡借來一副錘鏨,在裂開的牆壁上鑿開了一個手指大的小洞,光線完全照射了過來,匡衡終於能看清楚簡冊上的字了。“鑿壁偷光”的典故就是從這裡來的。>[J 從此,匡衡白天用柴草把洞口堵上,晚上,便掏出洞裡的柴草,借光讀書。夏天,村裡的人都在屋外乘涼,而匡衡則悶在屋裡借光讀書。汗流浹背,蚊叮蟲咬,他全然不顧。冬天,寒風習習,他凍得手足發麻,仍然堅持不懈。時間長了,他讀得書越來越多,並且都默記在心。讀書使他明白了,一個人活在世上,要立德,立功,立言,要為國家和老百姓多做貢獻。越讀書,他越感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遠遠不夠,他想看更多的書。^ep2D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幾年的勤學苦讀,匡衡不僅誦讀了大量文獻典籍,文才超群,而且為人正直,在齊魯一帶,大有名氣。當時的讀書人中流傳著這麼幾句口碑:“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意思是說,不要談論《詩經》了,匡衡要來了;匡衡講說《詩經》,逗得人鬨堂大笑了。可見他聲譽很高。當時,許多讀書人都拜他為師,跟他學習。而關於他的“鑿壁偷光”的故事也廣為流傳,成為美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內痰溼的人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