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瞄淺談
-
2 # 帥哥鄧
國學 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現在國學推廣的人,基本都是商業思維套用國學思想,但是不是每個段落都可以套用上去,畢竟國學並不是為了商業而存在的,只是套用其中某個思想來佐證某個觀點,不是每個觀點都實用。
就像儒家思想,現在來看,不是每個思想都是對的,國學也是,把他當做佐證你觀點的工具,還是很有逼格的。
能吸收其中幾個思想都很厲害了,反正盡信書不如無書。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學再多也一定不會用。也沒有什麼優缺點,覺得沒用不認可的思想,瞭解就行,厲害的人,是能同時吸收兩種對立觀點的。
-
3 # 雲山宗一
什麼是“國學”?乃“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之學術也。最早可追溯到:先秦諸子百家,其中包括:經學、道學、儒學、詩學等等一套完整的思想學術體系。
就以“詩學”為例:詩學的根基,在於“道”,道學又衍化成“儒學”,而儒學分支成《詩書禮易樂春秋》。從“詩學”又再次分支成各個朝代文體之不同: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近現代詩歌。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無窮無盡矣。從先秦漢魏的古體詩,再到唐代的格律詩,衍生後來宋代的長短句,到近現代的自由體(白話詩)……兩千多年來,華人一直都在傳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從不斷續!
就像不才之前講過的:小孩子的出生,乃是“天人”來轉世。古代的教育,在於《蒙學》是開先天智慧的。故而,“詩教(詩詞教育)”則是一種最好的方式。比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再者《笠翁對韻》、《唐詩三百首》、《文心雕龍》……這些都是聖賢教育。最好的方式,是父母陪伴孩子一起修學!慢慢培養小孩子的“美學”與“才氣”,所謂,“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而相比較前者之下,現在湧現的這麼多“國學班”大多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盤操作。也不能說不好,反正有涉及到學習古聖先賢的典籍都是有益的。但不才之拙見是:不能只是背誦朗讀,僅此而已!還要多去踐行這些金玉良言,做到“知行合一”。首先,最重要的是當父母的“習性”“秉性”要化解。所以像古人說的:“天性要明,先除私慾;秉性要化,先除我見;習性要去,先除嗜好”。而天性是生下來就有的,是純善無惡的!只是後天隨著的環境而改變,便有了習性和秉性。
所以說,什麼是“真正的”國學?簡單來說,無非是“言傳身教”罷了!感恩天地君親師,不才林世文(敬上)
最後,寫首小詩以感念母親之恩德:
訓蒙文 [五絕]
教子應謙讓,痴頑治有方。
兒時從弟長,大學輔賢郎。
回覆列表
《周禮·春官·樂師》中記載:“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周公“制禮作樂”,開“禮樂教化”,奠定了中國“禮樂之邦”。樂師即當時的樂官,兼及學官,掌管“國學”工作,用以教導貴族子弟操練學習。 《禮記·學記》中記載:“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古時候教學,家裡有私塾,鄉里有鄉學,郡縣裡有郡學,國家京城裡有太學。孔疏引正義曰:“國有學者,國謂天子所都及諸侯國中也。”這裡的“國學”,指的是諸侯在國都所設的學校,應該是級別最高的教學機構了。
近代以來,“國學”的概念由梁啟超提出,其與“西學”相對。也就是與近現代西方的科技、哲學、文學等相對的,中國文化裡沉澱下來的某些經典及其研究與闡釋方法。如儒家、中國化的佛教、道教以及諸子百家等。
“國學”產生於“中體西用”爭論不休的時代,本質上是力圖以中國傳統文化對抗西方現代思維體系,堅守“夷夏之辨”。後來隨著體用之爭式微,“國學”就成了一個純學術的範疇,發展到後來就產生了新儒家等等。
而現在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稱之為國學,當然我更願意稱國學為國家的脊樑或者魂魄。國學包含了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從古至今的一切生活形態與歷史傳承。將這些具體入微的生活形態與歷史傳承,上升到系統的思想觀念上,千百年來早已積澱成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集體潛意識,有形無形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我們對待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生活智慧,也是我們自己心靈賴以滿足安適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延續生存發展的民族之本。
無論做為獨立的個體存在,還是以在社會存在的種種身分角色出現,華人不能沒有自己的靈魂之根。不能沒有自己心靈的精神家園。假設你一個人披著華人的皮囊,滿肚子的西方哲學和思想,一腦子的好萊塢大片和特效,這個人不能被稱只為華人。可惜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我們需要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我們的靈魂和脊樑,作為我們肉體的填充物,這樣才能稱只為華人。